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
对现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我国漫漫的
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
阶段,出现贫富分化,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由于
人类自私利己的本性,加之权力易被滥用的特点,贪污腐败
现象也随之产生,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加之民主制度的缺失,腐败现象更为盛行。
过于泛滥的腐败往往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和抗争,从而危害统
治阶级统治基础,因此,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深刻的治国安
邦的历史经验。
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是中国古代的政治
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实践并
形成的关于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廉政行为的道德规范意
识、社会评价,廉政时代与廉政人物颂扬与传播的艺术方式
等方面的总和。
它们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家、
思想家结合中国实际对廉政问题的缜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
代政治文明的卓越智慧。
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廉政文化的同时,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就有大量的经验值
得我们借鉴与大力宣扬。
一、借鉴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途径来推动中国廉政文化
的产生。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人类进入阶级
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的。
没有相应的政治和
政治制度产生,廉政文化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廉政文化与
政治文化之间紧密相连。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
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
带头廉洁自律。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二
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形式,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由此
充分说明了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
迫切性,而且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
作方针,为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
依据,推动了中国新时期廉政文化水到渠成的产生。
二、借鉴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廉政文化。
1、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惩贪官污吏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立法,运用法律来规范官员行
为。
早在夏商时期,对贪贿就有了正式的刑律。
《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
意思就是说司法官皋陶订立了昏、墨、贼的罪名,墨就是指
贪婪败坏官纪,规定犯此罪者处以死刑。
战国时期李悝制定
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中《杂法》规定的六禁之一金禁就是惩罚受贿行为的规定。
秦朝时期法
家思想得以大放异彩,法家较早意识到官吏腐败对国家的严
重危害,秦朝的法律就规定了任人不善、玩忽职守和贪赃枉
法等罪名。
西汉时期惩治贪污贿赂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特
别是制定了独立的监察法规,在处理贪污腐败案件时也基本
上是以监察法规为主要依据。
主要规定有:第一,官员不胜
任者要被免职。
第二,详细规定了失职渎职行为。
不仅丢失
印信、文书,甚至消极怠工,不积极举报违法的同僚与部属
都视为失职和渎职。
第三,防治官员以权谋私。
汉代赃罪分
为盗和赃两大类,盗指官员们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共有财
产,赃指接受下属、吏民的贿赂。
第四,禁止官员实行苛政。
及到后来的唐宋明清,中国古代的刑法对贪贿的惩罚进一步
加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惩罚贪贿腐败的刑法。
纵观中国古
代历朝历代,采用重刑惩治贪官污吏,确实起到了杀一儆百
的作用,使封建王朝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了政通人和,蒸蒸日
上的活力和景象。
现代中国的廉政文化的形成也必须有严厉
惩罚贪贿腐败的刑法作为强有力的后台。
中国现代社会主义
法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对贪污,受贿,
渎职等腐败行为都规定了比较完善的具体的惩罚措施。
但是
还是有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法律上的漏洞进行
各种腐败活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建设首
先就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真
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建立严密的监察制度,防范官员腐败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防范官员腐败方面起到了及其重
要的作用,它起始于秦汉,发展于魏晋,日臻成熟于唐宋,
高度完备于明清,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
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并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
虽然不论封建王朝的监察制度如何
完善。
如何严密周全,都无法解决封建王朝固有的内在矛盾,挽救不了封建剥削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但从封建社会吏治
实践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系统的确设计
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洁,惩恶扬善,澄清吏
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平时发生的不少贪污受
贿案件。
对于现代的中国来说,严厉、完善的监察机制是绝
对不可少的。
廉政监察是针对各种政治活动中的腐败现象的
职能活动。
其主要任务是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执
行廉政制度的情况、查处各种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等腐败
问题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廉政建设进行廉政教育,以保证
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的为政清廉。
这跟古代的监察系
统的功能大同小异,的所以我们可以大力借鉴中国古代的严
密的监察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现有的纪检监察制
度,建立有效的权力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
能作用。
虽然构建完善的监察制度决非一日之功,但我们有
理由相信,这一制度必将随着实践不断发展,日益成熟和健
全。
3、加强廉政思想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以及严密的监察制度是廉政制度
文化建设,而与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就是廉政思想文化
建设。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廉政思想文化的
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思想家大都对现实问题高度关注,也在
廉政问题上做出了许多理论思考与总结,这其中既有通过设
官分职来加强权力制约、权力监督的具体设想,也有通过理
想教育来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实现其为政清廉的目的,还有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揭示腐败对政权的危害。
如孔子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
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
”康熙也曾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
心
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廉政思想文化的大力发扬,也涌现出了一钱太守刘宠二不尚书范景文三汤巡抚汤斌四知先生
扬震等尽职尽责、政绩卓著、清廉守正、严于执法的清官廉
吏。
历史上吏治清明,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也都是统治者
忧患意识较为强烈的时期。
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
治都证明了这个问题。
历代思想家的廉政思想并不仅仅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