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昆山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24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寂寥.()镂.空()闪shuò()繁yǎn()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
(4分)
风烛惨年循循善诱与世隔决祸不单行无暇顾及
无原无故因地制宜接风洗成色彩斑斓无精打采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
(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
④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⑤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请参照下面例句,以“微笑
..”为话题仿写句子。
(2分)
例句:假如生命是绿叶,我要让生命的绿叶永远富有活力;假如生命是红花,我要让生命的红花开遍人生的旅途。
仿句:,;
,。
5.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4分)
①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时候,课堂上老师上课也用方言,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你说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36分)
阅读《治水必躬亲》,完成6~10题。
(10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泥.于掌故()②妄意
..轻信人言()
7.给下面句子用“/”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译文___ 9.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找出形成对比的两句。
(2分)
①
②
10.文中的海瑞给你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谈谈。
(3分)
阅读《四渡赤水出奇兵》,完成11~12题。
(4分)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1.歌词首先对四渡赤水前紧张艰难的形势作了描写,当时红军的处境可用六个字来概括。
(2分)
、
12.“敌人弃甲丢烟枪”,怎么丢的是烟枪而非枪,是否写错了?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10分)
我们究竟该吃什么
近日有报道说,莫斯科营养研究所对若干名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自愿者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观察,结果发现轻者染上了暴饮暴食的毛病,重者开始寻求精神刺激。
该研究所的专家认为这是人体摄入硝酸盐不足的结果。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家喻户晓,经常食用绿色食品的人也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因为经常食用绿色食品而染上了那些毛病。
应当指出的是,那篇报道中所说的绿色食品与国内所说的绿色食品不是一回事。
中国说的绿色食品在国外实际上是指有机食品。
我国通常将国外的有机食品译为绿色食品。
我们都知道,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而且用量越来越大,虽然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了,但品质却在不断下降,食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毒菜”致人死亡的事也时有发生,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是无处不在。
在此背景下,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国农业部于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绿色食品的概念,并制定了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该标准对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环境条件提出了详细严格的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允许使用的低中毒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也只能使用一次,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料。
此外,一系列保证食品无污染、少污染的要求和措施在绿色食品的标准中都有体现。
与绿色食品并行的另一个概念是有机食品。
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种子和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或种苗。
施用过化肥、农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年(禁用农药、化肥)转换期后才能生产有机食品,有机田块周围要有隔离带,以避免来自临近地块的污染。
有机农业依靠绿肥、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依靠作物轮作等农业措施辅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控制病虫害。
有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也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添加剂。
有机食品强调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有机食品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流行起来,而作为有机食品生产系统开端的有机农业,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人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和实践,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大体一致的国际标准。
有机农业的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现在
我国以有机方式耕种的土地约百万亩,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有百余种。
无论是绿色食品还是有机食品,都强调以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方式进行生产,特别是有机食品,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产。
在农药、化肥出现之前,差不多所有食品都是以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如果吃这样的食品也不安全,问题恐怕不会等到今天才出现。
至于来自俄罗斯的报道所说的硝酸盐摄入不足的问题,很令人费解。
人们普遍认为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各国对食品中硝酸盐的含量都有限制性规定。
研究表明,硝酸盐在人体内可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后者是致癌物质,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可直接致人缺氧中毒,严重的可导致窒息死亡。
大量施用化学氮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其硝酸盐含量比较高。
国外有很多研究证实有机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由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食品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虽然没有明显增加,但蛋白质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大大高于普通食品。
有机畜禽产品含有更多的共轭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基本
..没有对抗生素已产生抗性的细菌。
消费有机食品或者绿色食品并不是赶时髦,这种消费方式本身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贡献。
13.根据文章的有关内容,请简要说说“有机食品”的特点。
(2分)
14.文中说“与绿色食品并行的另一个概念是有机食品。
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
”你认为主要
的区别在哪里?(2分)
15.文中划线句子改为“无论是有机食品还是绿色食品,都强调以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方式进
行生产。
”好不好?为什么?(2分)
16.作者认同莫斯科一些绿色食品食用者患上疾病的报道吗?作者的依据有哪些?(2分)
17.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并仔细观察右面的有机食品标志图,
请你说说图中的寓意是什么?(2分)
阅读《父子之间的怯意》,完成18~22题。
(12分)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
”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
他说:“瞎胡唱,别唱了。
”我说:“你唱一
个。
”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
说:“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
“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
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
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
”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
”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
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
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
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
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
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
”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
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
”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
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
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
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
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
”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
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
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
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
”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
”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
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注:作者韩羽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8.文中的父子的情感心理前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你能说出父亲的变化吗?(3分)
儿子对父亲:畏惧→(依恋)理解→敬重与怜悯,
父亲对儿子:→→。
19.第⑦段景物描写:旷野的寒风积雪和虚白的阳光、几声的鸡啼,有什么作用?(2分)
20.分析下列父亲的语言特点及其所包含的情感。
(选择其中的一句分析)(2分)
①“快了,你走吧。
” ②“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具有哪些特点?(3分)
22.对文中“父亲对我有了怯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表现父子之间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B.是因为儿子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
C.“怯意”是因为父子之间有了文化差异。
D.是因为儿子对父亲开始嫌恶了。
第三部分:作文(40分)
23.世间的万事万物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这种思考可以有结论,也可以只是疑问。
请以“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剧本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
参考答案
1.liǎo luò烁衍
2.
错别字惨决原成
改正残绝缘尘
3. 略
4.例:假如微笑是春风,我要让微笑的春风吹拂每一个人的心田;假如微笑是阳光,我要让微笑的阳光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5.例:①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②课堂不宜使用方言教学,否则不利于推广普通话。
6.拘泥;随意
7.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8.略。
9.①“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与“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②“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与“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10.要点:为民辛劳、吃苦在前、善待百姓等。
11.路难行,敌重兵。
12.没错。
这里的敌人部队是地方的军阀军队,他们腐朽之极,有吸食大烟的习惯。
写敌人的弃甲丢烟枪,从一个侧面写红军勇猛无敌。
13.①种子和种苗都来自自然界,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或种苗;②施种过程中完全不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制和家畜饲料添加剂;③施用过农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年转换期才可以使用;有机田周围要有隔离带。
④加工过程中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添加剂。
14.绿色食品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允许使用一次低中毒有机合成农药,可以使用与有机肥配合使用的化肥,而有机食品不能用。
15.不好。
因为与上文先说明绿色食品再说明有机食品相照应,使得上下文连贯。
16.不认同。
依据有:①我国食用绿色食品的人为数不少,但染上毛病的人没有。
②硝酸盐对人体有害。
③国外很多研究证明有机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
17.一是:一只手向上持着一片绿叶,寓意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渴望;二是:两只手一上一
下握在一起,将绿叶拟人化为自然的手,寓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呵护,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美好的生存关系。
18.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期盼—依恋—敬畏。
19.渲染离别的气氛,烘托父子之间不舍的离别之情。
20.①语言简短而决断,但其中包含的是父子间难舍的深情。
②叮嘱,期望的口吻,要儿子认真揣摩,寄予儿子以希望。
21.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出父亲对儿子很严厉,“望子成龙”。
②从父亲常带儿子去看庙,评论庙里的壁画,看出他对传统艺术喜爱,给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后来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理事与之有很大的关系。
③父亲常带儿子欣赏庙里壁画,体现父亲乐观富有生活情趣。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2.D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