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的少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到此一游”的少年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3年第40期
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浮雕上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后,众网友纷纷谴责,称丢了中国人的脸,“丁锦昊”的真实身份也被网友人肉出来——他是南京的一名初中生。

事发后,丁锦昊父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称监护不到位,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

【素材解读】
“?菖?菖到此一游”的字样在国内实在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这些年几乎每一次对涂鸦事件的报道,都会引发众怒,但却屡禁不止,甚至连故宫铜缸都难免被涂鸦。

“到此一游、留个纪念”,不过是某种落后的文化心理在作怪,对于未成年的丁锦昊,或许还有恶作剧的一面。

但是这次将这一恶习陋习弄到了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的神庙浮雕上,不仅损毁了外国文物,也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无论怎么说都是破坏文物的丑行。

既已无法挽回,承担责任,知错能改便是自然的底线。

当然我们也要体谅,其做法肯定不对,但批评谴责也应讲究方式方法,毕竟未成年人还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惩戒过于峻急,甚至“以暴制暴”,并不能真正抵达正义,结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冷静,在看到“丁锦昊”们知错就改、提高认识的同时,更期望有类似心理或行为的国人都能引以为戒,从此不再出现“到此一游”之类不文明现象,更盼望这样的陋习能得到彻底改变,从根本上想方设法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在国内国际树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形象。

【适用话题】
敬畏之心、承担责任、宽容、多点耐心和冷静、自觉自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