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
发表时间:2020-12-11T06:22:00.73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23期作者:何曼如
[导读] 对盐源矿区晚三叠世松桂期和白土田期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松桂期的沉积相为无障壁型滨海相的海滩沉积,其中又分为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碳酸盐台地、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等3个相区;白土田期的古地理格局为一滨于康滇古陆前缘的、几何形态较复杂的三角洲,其中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相区。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地质测量队四川 610072
摘要:对盐源矿区晚三叠世松桂期和白土田期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松桂期的沉积相为无障壁型滨海相的海滩沉积,其中又分为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碳酸盐台地、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等3个相区;白土田期的古地理格局为一滨于康滇古陆前缘的、几何形态较复杂的三角洲,其中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相区。

关键词:四川省;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
一、前言
盐源矿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1°03′22″~101°44′45″、北纬27°15′06″~28°16′47″。

行政区划隶属凉山州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所辖。

北起木里县牦牛坪~乔瓦镇一线,南与攀枝花煤田相邻,西为川滇省界,东至雅砻江,南北长约110km,东西宽14~71km,面积约5300km2。

2020年以后仅有2对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21万t可继续维持生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矿区预测资源量较为丰富(51781万t)[1],因此对矿区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对研究该区聚煤规律,科学预测矿区煤炭资源潜力都具有指导意义。

二、岩相古地理格局
本次由于资料所限,对盐源矿区岩相古地理分析研究,主要是依据前人资料[2],并结合资料分布区内的综合柱状和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宏观上对盐源矿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进行分析探讨。

自白山期晚期以来,开始了继早三叠以来的第二次规模较大的湖(海)侵,此次湖(海)侵规模不断扩大,逐步达到高潮,并延续至松桂期,至松桂晚期,盆地大面积回升,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海退,造就了白土田期的陆相沉积。

图2 盐源矿区白土田期岩相古地理图
2、白土田期岩相古地理分析
白土田期盐源矿区的沉积中心位于矿区的南部,沉积厚度500-1500m不等,整个沉积盆地地层厚度呈现出由东西向中部,由北向南增厚。

白土田初期,康滇古陆岸线迅速向北推进,高速度的海岸线向北推进与当时的康滇古陆的急剧上升,大量由河流带入盆地的陆源碎屑快速堆积在海岸线前缘,使在松桂晚期处于“饥饿状态”的盆地,很快都达到超补偿,海水变浅,沉积物的特征多受河流作用与海水作用的双重控制,这一古地理状态符合三角洲环境的特征。

白土田中、晚期,这一环境控制因素渐由河流作用为主的因素所替代,在纵向上较完整地反映了三角洲的沉积旋回。

矿区白土田期的古地理格局为一滨于康滇古陆前缘的、几何形态较复杂的三角洲,其中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相区,矿区东南方向为主要的物源方向(图2)。

三、结论
1、盐源矿区松桂期的沉积相为无障壁型滨海相的海滩沉积,其中又分为三个相区。

Ⅰ相区为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地区,Ⅱ相区为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碳酸盐台地相区,分布于矿区南部,Ⅲ相区为前滨-近滨沿岸砂坝-砂泥质浅滩-近滨-滨外砂泥混合浅滩,分布于矿区的西部。

2、盐源矿区白土田期的古地理格局为一滨于康滇古陆前缘的、几何形态较复杂的三角洲,其中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相区,矿区东南方向为主要的物源方向。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煤田地质局. 2010. 四川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R].
[2]四川省地质矿产研究所专题研究组. 盐源-丽江地区三叠纪地层及沉积相[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