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庄子语言观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有着独特的魅力,这要归功于他对语言的独特把握。

庄子认为,语言是在内心产生的,被称为语言的表现是一种具有有限功能的工具。

在理解的时候,应“不落言筌”“得意忘言”。

这在后世的哲学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将从阅读教学、写作效果、课堂教学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语言观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庄子的语言观
1. “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
言意之辨由来已久。

当然首先对语言和意义的矛盾进行深入探讨的是庄子。

庄子的言意观主要集中在《外篇》的《天道》《秋水》和《杂篇》的《外物》。

“言不尽意”虽然出自《易传·系辞》,然而几乎整一部《庄子》都在讲这个。

那么何谓“言不尽意”?庄子在《天道》篇里说:世之所认为珍贵的道理,都是写下来的,而写下来的不过是语言而已;语言有可贵之处,它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所传达的意;意是有所指向的,意所指向的,是不可以言传的;但世人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因为言与书的真正可贵之处并不是像世人所认为的那样。

所以庄子认为,语言贵在其意,而言外之意是无法用语言传递的。

然而世人却以书中的片言只语为贵,这就“贵非其贵”了。

语言有它的作用,但是语言也有它欠缺的地方,因为它传递不了所有的“意”。

《天道》篇中“轮扁斫轮”的故事,是庄子“得意忘言”理论的例证。

能说出来的写下来的,是“物之粗者”,而“物之精者”的深意是无法用语言传递的。

《外物》篇里讲:“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语言只是工具,“意”才是目的,我们不能把工具和结果混淆了。

庄子的“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谬悠之说”和“荒唐之言”
庄子明确地表示,自己的行文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所谓“以寓言为广”,是用“无端崖之辞”,凭空虚构故事和情节,突破时空、神人之间的界限,用变幻莫测的构思和汪洋恣肆的语言,构建奇文。

如《逍遥游》一文。

所谓“以重言为真”,即虚构假托前人言行,求实寻真。

因为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所以他只能用虚拟假托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