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精选(2020国家开放大学)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开卷)
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100分)
参考答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在矛盾中前进,社会发展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而实现。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多种社会矛盾中,各个矛盾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解决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变化了,相应地,工作的重心、部署和要求也要跟着发生改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和发展的新的阶段性变化,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中国发展的全局, 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任务和工作重点,实现平衡发展、充分发展,保证中国的发展向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光辉目标不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首先,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

这一表述转变的依据是,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艰辛奋斗,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总体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品质更高、范围更广。

其次,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的转变。

社会生产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

而发展则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开卷)
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100分)
参考答案:首先,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依托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

经济体系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全球化概念,它以最新时间段的国际标准为衡量依据,因而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依托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意味着它是一个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居于国际产业链中高端的产业体系基础上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

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充分的有效途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其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
作用下的均衡协调发展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系,市场经济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效率性和发展机会意义上的公平性。

但是,近百年来的全球经济发展轨迹表明,市场机制的优美愈来愈难以遮盖市场失灵的丑陋,原因并不在于原有市场机制己经失却或弱化它的优美,而在于现代经济具有高度复杂性, 经济运行涉及的变量大幅增加。

因此需要“有为政府”来解决市场失灵导致的种种问题。

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效组合和共同作用,可实现具有效率的发展均衡化。

因此,要有效解决我国不平衡发展问题,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再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可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和再造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其一,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含强烈的创新激励。

一方面,产权保护机制和超额利润机制对各种创新活动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基于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迫使经济行为主体必须进行创新。

其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开放型体系,它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可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因而为整个经济体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其三,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于具有更完善的机制和更健全的功能,因而应具有更好的纠错能力和修复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见,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可使系统持续发展的内生能力,或者说我们应当建设具有更好纠错能力和修复能力从而可使系统具有持
续发展的内生能力的经济体系。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一个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这种需要始终在过程中并且是递增式的,因而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必须是可持续的。

就此而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为发展的充分性提供不竭的动力,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答案2: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重大政治判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从社会需求方面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需要的领域和重心上己经超出原先物质文化的层次和范畴,只讲“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己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 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正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变”的关系,首先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努力避免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

历史上急于求成的教训是很深的。

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首先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制约;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也体现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涉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因此,当今中国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力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国际地位也比以前提高了,但“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包括贫富差距、创新不足等问题都需要逐步在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解决。

这就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

正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变”的关系,也同时要求我们有积极进取、时不我待的精神状
态。

坚决纠正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决不能无所作为, 而是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我们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端正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内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发展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最终越过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