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复习题(含答案)(1)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B.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C.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

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
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答案】 C
【解析】【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

驾车出游属于现代。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3.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

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

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4.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解析】【分析】A:《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B:是《艾青诗选》(《我爱这土地》)里的最后两句。

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土地这一意象得以表现。

C:《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

如书中所刻画的人物“范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之至文”,竟然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即成为众人羡艳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文本中的人物就是范进,因得知中举而疯走集市,“胡屠户”一个嘴巴打醒范进的情形。

D: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

她在书中是
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

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故答案为:A法布尔;B艾青诗选;C胡屠户;|D虎妞。

【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5.阅读下面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莫振高,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他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他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任教30多年来,莫振高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1)【点击师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

(2)【礼赞师魂】莫振高校长对都安教育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感动中国”颁奖词曾用“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来评价他,我们还可以用哪两句古诗词名句来礼赞他?(3)【感念师恩】为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①大家都在“师恩情深”栏目中写一句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话语,请你也写一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手抄报已设计了两个栏目,请你设计另外两个。

(不能直接用材料和题目中的四字词语作答)
栏目一:师恩情深
栏目二:恩师风采
栏目三: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
【答案】(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

认真阅读这则材料,主体是“莫振高”,事件是“感人事迹”。

据此即可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可准备一个笔记本,分门别类的把相关的名句整理出来。

因为莫振高是一个老师,所以可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礼赞他。

(3)①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表达的主题或目的是什么,然后即可根据这个主题来组织语言,表述时,一定要语言通顺,说理有据,有时还要注意要有称呼。

本题表达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表达的目的是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长度要求是一句。

据此可作答如下:老师,是您为我的理想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谢谢您!②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手
抄报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主题相关,还要认真分析已给出的栏目名称,所设计的栏目一定要与其格式相同。

据此即可作答。

故答案为:(1)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师生剪影,师生故事,课堂风采。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要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校长的感人事迹。

(2)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从自己掌握的诗词名句中,提取关于关于“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全不惜,只留清白在人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本题考查根据主题设计活动。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活动形式:小组自发合办一期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的手抄报送给老师。

要贴近学校和教学的实际,比如师生剪影,教师风采,师生互动,爱生如子,谆谆教诲等。

6.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新编霞客行】秋冬之交,阳光明媚,华南山区群峰叠翠,来自扬子江畔的徐霞客不禁心花怒放,扶木攀岩、探幽寻胜间,不觉一路登临山颠。

此时,他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山腰种着荔枝等热带果木,山脚却栽满苹果等温带果树。

他大惑不解:难道此地的果农不懂得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吗?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蕴含的玄机。

(2)【古诗寻节气】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暗含的节气,并说说该节气的含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杜甫)
节气:________。

含义:________。

②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节气:________。

含义:________。

【答案】(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

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

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

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影响物候因素有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2)杜甫《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植物急需雨水的滋润,
所以节气的雨水,在这个节气里降雨开始,雨水增多。

杨万里《夏夜追凉》写的是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

写的是节气是大暑,指的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故答案为:(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

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

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

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24节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7.语文实践活动。

名著知识解答。

(1)【名著馆】
《水浒传》中有一人能日行五百里,行走如飞,他是戴宗,绰号为________。

本为监狱长,后因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地名)题反诗入狱。

(2)【朗读厅】
A在朗读者第六期中,一盏青灯、一杯热茶,光亮中斯琴高娃把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怀娓娓道来,这一幕打动的不只有节目主持人董卿,荧屏外的观众也在一边感叹老戏骨字正腔圆的台词范,一边也感动于斯琴高娃对自己母亲的深情。

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的魅力。

B班级要举行“我爱朗读”的经典诵读比赛,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条活动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20个字)
初中三年,课本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课文,请选择你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参加比赛,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
(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解析】【分析】(1)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记死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一问,设计一条活动标语。

要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要注意不要脱离“我爱朗读”这个主题。

二问,喜欢的理由可以有如下考虑: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什么手法写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写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读完文章的收获。

故答案为:
(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
(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珠只是级人物的掌握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

8.选做题。

(下面两个小题任选一题回答)
(1)《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77位诗人的诗,这些诗人的诗歌风格各异,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风正确的一项是()
王昌龄的诗风是,王维的诗风是 ,李白的诗风是,杜甫的诗风是。

A. ①沉郁顿挫②飘逸豪放③雄健浑厚④恬淡生动
B. ①飘逸豪放②恬淡生动③雄健浑厚④沉郁顿挫
C. ①雄健浑厚②恬淡生动③沉郁顿挫④飘逸豪放
D. ①雄健浑厚②恬淡生动③飘逸豪放④沉郁顿挫
(2)《泰戈尔诗选》收录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的诗作,对这些诗歌(诗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吉檀迦利》是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

作者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B. 在《园丁集》中,诗人通过寓意深刻的寓言诗和言简意赅的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由衷赞美。

C. 《新月集》里着力描绘地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

D. 《采果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

这些诗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心。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王昌龄是一位边塞诗人,题材主要为离别、边塞,风格雄健浑厚;王维的诗以恬淡生动、自然脱俗为风格,展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的风格飘逸豪放;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风格沉郁顿挫。

据此分析,应选D。

(2)B项表述错误,在《园丁集》中,诗人通过寓意深刻的寓言诗和言简意赅的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艺术地回答了人应该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等重大的人生问题。

故选B。

故答案为:⑴ D;
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多读、多看、多记。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对名著名篇的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9.填空。

(1)《驱遣我们的想象》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作家、________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________“之称。

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________》,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________》。

(2)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________》)
(3)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1)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叶绍钧;教育;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稻草人;倪焕之
(2)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3)纸上得来终觉浅
【解析】【分析】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

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注意“绍钧、倪焕、塞上、终觉浅”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① 文艺作品的鉴赏;② 叶圣陶;③ 叶绍钧;④ 教育;⑤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⑥ 稻草人;⑦ 倪焕之。

(2)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
(3)纸上得来终觉浅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名句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

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10.《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1)罗曼·罗兰;米开朗琪(基)罗
(2)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解析】【分析】对于名著,我们要做到真阅读,用心读,不仅要带着笔做批注,做笔记,还要用心去思考,深刻理解名著的情节及它的写作的意图。

只有这样,我们对于名著的阅读才会真正有所得。

故答案为: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点评】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了解和牢记,尤其是名著里的主要知识点要牢记,并熟记名家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