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全册教案及全套导学案含命案(含语文园地、习作、口语交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6个生字,积累优美的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句段。
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古诗三首………………………………………………………………………………2~3课时
2.燕子……………………………………………………………………………………2~3课时
3.荷花……………………………………………………………………………………2~3课时
4*.昆虫备忘录……………………………………………………………………………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课时
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
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析句、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
1.古诗三首
四、诵读感悟。
(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学
了本诗,你有何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诵古
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谈自
己的感受。
2.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
诵古诗,背诵古诗。
4.默写古诗《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板书诗题,引导解题。
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描绘了什么景色?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理解字词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出示后两句诗,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字。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古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宁静的景色,写出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3.读前两句诗,理解字词和诗句意思,交流回答问题。
首句点明了游览的时间是梅子黄时,第二句点明了此行的路线。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
4.齐读后两句诗,交流问题,理解诗句意思。
5.读背古诗。
诗。
(用时:5分钟)
2.师提问:分别说说
三首诗中的美景。
3.课外收集描写春
季美景的古诗。
绘的美景。
3.收集描写春季美景的
诗句。
自开。
()
(2)不知细叶谁裁出,
月春风似剪刀。
()
(3)停车坐爱枫林晚,
叶红于二月花。
()
板
书
设
计
《绝句》教学片段
◆巧妙点拨,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生:《春晓》《咏柳》。
师: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生:《春晓》中描写了鸟叫、风雨、花。
《咏柳》主要描写了刚发芽的柳树生机勃勃的样子。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板书:绝句)请同学们读一读《绝句》
这首诗,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看看诗中写了什么。
(学生读诗后,点名学生回答)
生:这首诗中主要写了太阳、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等景物。
师:说得很对。
那请大家再仔细看看插图,说一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幻灯片出示插图,学生回答)
生: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美丽芬芳的花,嫩绿的草。
师:这么美的景物,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生:(齐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师:诗中还描写了动物的活动情况,描写了什么动物呢?
生:燕子和鸳鸯。
师: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燕子在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觉。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这样的春色,大家喜欢吗?
生:喜欢。
师:好。
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美景吧。
(学生齐读诗句)
2.燕子
文,并背诵第1~3自然段。
朗诵全文,并尝试背诵第1~3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短,借对燕子的描写赞美可爱的春天。
第2自然段的教学侧重于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一句,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第3、4自然段,学生提出几个很有价值的字词:“斜飞”“横掠”“沾”。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品味,使学生理解了燕子飞行的特点:轻盈、欢快、敏捷。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很有诗意的段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同样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为什么用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根’?”全文的教学体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乐的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重视朗读和对语言的品味与积累。
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多数学生已经能在当堂背诵重点段落。
《燕子》教学片段
◆创设说话情境,锻炼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师:我们知道了第一自然段写出了燕子的外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为什么作者只写了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凑成了可爱活泼的小燕子,那燕子的头呢?肚子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完整吗?(教师故意设下圈套,以疑促思)
(学生思考回答)
生1:我觉得这样写不完整。
我认为应该改成“一个轻巧的头,一身乌黑的羽毛,雪
白的肚子,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才完整。
生2:那还有爪子呢?
生3:那再加上“细小的爪子”。
(有学生笑)
生4:我觉得这样写太啰唆了。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写才好呢?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以读释疑)
生1:还是课文里的好,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来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部位。
生2:对,燕子小巧的头、细小的爪子与麻雀等许多鸟类都一样,不能体现燕子的特点,可以略去不写。
(学生通过探讨,自己钻出圈套,真正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
生3:是呀,我们写人也不是每个部位都要写的。
(联系平时的作文理解,很好)
师:你们说得真好,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燕子特点的部位写,并没有面面俱到。
你能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举一反三)
生1:一顶红红的鸡冠,一个高高昂起的头,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凑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生2: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加上短短的尾巴,凑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生3:一对灵敏的耳朵,一身光亮的毛,加上四条腿,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生4:我觉得他没说出猫的特点,这样也像在说狗,应该在四条腿前加上走路轻无声。
(学生不仅利用写作方法来说,还会评,这真是一大进步)
生5:还可以在耳朵前加上“三角形”的,因为猫的耳朵是三角形。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动物的外形,说得非常好。
3.荷花
先生笔下的荷花与我们见到的是一样的吗?
二、小组自学,互助合作。
(用时:2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按
要求自学生字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
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
讲了什么。
3.出示自主学习要
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
落,多读,读出你体会到
的美。
1.小组内依据学法指导
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掌握小
组学习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
先选
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可以边读边在段落的旁边写
下读书体会,然后和小组内
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展示
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破裂
姿势、仿佛、随风飘动、舞蹈
停止
3.多音字组词。
15分钟) 2.重点引导理解:白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
(教师用课件演
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
间冒出来的白荷花图片)
3.引导学生想想作
者站在荷花池边的感受。
4.如果你也是站在
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心
里会想些什么?展开探究)
2.合作探究。
通过词语的替换来体会
“冒”字的表达效果。
(“使
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
直地”等等)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想象美景,试着模仿
作者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
学习这种写法。
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太阳
在我身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
我,我感觉________。
蜻蜓、
蝶飞过来了,它们找我_____
小鱼在我脚下游来游去,它们
__________;小青蛙蹲在荷叶
上,它告诉我__________。
四、总结写法,提升自我。
(用时:10分钟)
1.小结写法:作者是
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
的?
2.(教师用课件演示
多姿的荷花)引导学生说
说: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
赞美荷花?
1.结合课堂上的学习,
思考回答。
(作者从荷花的香
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
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2.学生可以模仿下面的
句式赞美荷花。
荷花!你美丽的姿态让
我入迷,你清香的气息让我
沉醉。
8.小练笔。
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呀!
们也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感的养成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
本课借助电脑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描绘的情境中,抓住课文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看着图片读、闭眼想象读、教师范读、引读……)来品赏美文之美,从而达到激活、领悟、积淀语感的目的。
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高,能读中悟、悟中读,能从画面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荷花》教学片段
◆品读课文,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荷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简单概括。
生:美。
师:红花还需绿叶衬,花美,那么叶子呢?
(课件出示荷叶及第二自然段第2句话)
师:请同学们看图,再读读这句话。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哪些特点?
生:多,碧绿。
师:对。
荷叶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多,很挤,很茂盛。
(板书:多,碧绿)
(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认为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作“冒出来”呢?
生:快速地、使劲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
师:对。
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也写美了。
大家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呢?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作者细致观察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
生:三种。
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
(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荷花)
师:作者笔下的荷花这么美,谁能读读这段文字,读出荷花的美呢?
(点名学生朗读。
然后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生:也很美。
(课件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画家是谁?
生:是大自然。
师:(小结)第二自然段是作者近看荷花,能看清每朵荷花的不同姿态;第三自然段是抬头向远处看,是整体看荷花。
我们学习时不仅要从文字中感受到美,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
4*.昆虫备忘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现了昆虫的特点,易于理解,学生学得也较容易。
《昆虫备忘录》教学片段
◆分组学习,深入交流。
师:同学们刚刚读完课文,现在大家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昆虫吗?
生:(齐答)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师:现在分小组讨论学习。
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组员读一个片段的内容,找出这几种昆虫的特点,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分小组学习,先自读,把相关内容画上线,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你们能填出来吗?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交流)
生1:我学习的是第一部分,课文介绍了蜻蜓有复眼,所以它的视觉很灵敏。
生2:花大姐也叫瓢虫,各种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有益虫,也有害虫。
生3:独角仙的体形大,力气大。
生4:蚂蚱也叫挂大扁儿,飞起来有声音,国画家很喜欢画蚂蚱。
师:说得很好。
这些都是文中的内容,我的表格还有两行,该填什么呢?
生1:填写我们观察到的昆虫的名称和特点。
师:对,说说你们见过的昆虫,它们有哪些特点?
生2:蝴蝶的外形很漂亮。
生3:蚊子是我最讨厌的,因为它会传播疾病。
……
师:同学们了解了很多昆虫的特点,大家也像课文中一样做个昆虫备忘录吧!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寓言为专题,选编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还有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从不同的故事中讲述不同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另外还有“快乐读书吧”,指导学生阅读著名的寓言故事。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寓意,学习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
1.认识31个生字,学会31个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4.学编寓言故事。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正确看待事物的方法。
5.守株待兔…………………………………………………………………………… 1~2课时
6.陶罐和铁罐………………………………………………………………………… 2~3课时
7.鹿角和鹿腿……………………………………………………………………………2~3课时
8*.池子与河流…………………………………………………………………………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3~4课时
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使道理更深入人心。
2.通过课本剧和小练笔的形式,深入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守株待兔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读通、读顺课文,理解句意,明白道理。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
1.你们都爱听故事
吧?故事的种类可多了,
有民间故事、历史故事、
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寓言
故事。
2.出示图片,引导学
生思考:图中有谁?他在
干什么?
3.板书课题:守株待
兔。
1.学生交流,说说自己
喜欢的故事类型。
2.看图说说图片的内
容。
3.齐读课题。
读准“待”
字。
1.多音字组词。
订正。
三、理解内容。
(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逐句读
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
思。
2.课件逐句出示图
片,点名学生看图说意
思。
3.引导学生用自己
的话说说全文内容。
1.借助注释,理解下列
字词的意思。
耕者株走触折颈
因释耒冀复
2.根据课件图片内容逐
句理解意思。
3.同桌交流全文意思。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再读,明理。
(用时: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正
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把课文读熟。
2.理解“守株待兔”
的意思,说说故事蕴含的
道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
2.理解成语的意思,交
流讨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4.“守株待兔”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
国人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6.陶罐和铁罐
()和()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
()。
四、拓展延伸。
(用时:9分钟)
布置练笔:请同学们
模仿本课,编一则具有深
刻道理的童话故事。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练
笔。
9.请以“笔尖和笔帽”为
写一则小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第一板块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特点,探究铁罐骄傲、陶罐谦虚的特点;第二板块的学习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
◆以读代讲,感悟文本。
(教学重点)
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
哪位同学想来试着读一读?
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
(老师读)
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
(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读吗?
生:不,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蜀固,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陶罐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
面对铁罐一次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分角色读它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7.鹿角和鹿腿
狮子和鹿。
2.读课题。
3.读鹿说的话,根据鹿的图片,仔细观察鹿的角和腿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
(用时:20分钟)
1.教师安排学生自
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教师引导学生学
习本课生字。
3.引导学生通读全
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
词及多音字。
2.认读、书写本课生字
词。
3.梳理故事内容: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
对着水池欣赏着自己()
的身段和()的角,抱
怨着()的腿,而当凶
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它的
()救了它的命。
1.多音字组词。
2.理解“欣赏”的意思,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鹿角的精美别致和鹿腿的细长难看有了清楚的断定。
通过这样的对比,再结合课文最后鹿说的话,学生对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清楚明了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鹿角和鹿腿》教学片段
◆深入研究,品悟语言。
(教学重点)
师: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难看的腿救了他的命。
最终鹿叹了口气说——生: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师:找出其中两组反义词。
生:“美丽”和“难看”,“送命”和“逃生”。
(师板书: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师:美丽的角,有多美丽?难看的腿,有多难看?鹿自己是怎样认为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吧。
师:让我们一起随鹿去池塘边看看他是怎样欣赏角的?
生:“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师:同学们,鹿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觉得鹿的角还像什么?
生:鹿觉得自己的角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我觉得鹿角还像树枝。
师: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
生:鹿此时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
从“啊、多么”可以体会到。
师:鹿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腿很难看呢?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鹿认为自己的腿难看,不喜欢自己的腿,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生:唉、噘起了嘴、皱起了眉。
师:让我们用充满抱怨的语气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师生齐读)
师:鹿的腿确实难看,他抱怨自己的腿,以至于他变得没精打采。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危机却逼近了。
(出示第五自然段,生齐读)
师: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鹿逼近。
鹿能不能逃脱狮子的追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第六自然段,师范读)
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看到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凶猛的狮子正在后面追着鹿,鹿则惊慌地逃命。
我感受到这种逃生的场面非常紧张。
师: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吗?
生:逃脱了。
师:在这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时刻,鹿就是靠他难看但却有力的腿躲过了这一个劫难。
此时此刻,鹿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了新的认识。
他跑到小溪边,停下脚步,叹了口气,说——
(课件出示:“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8*.池子与河流
设计说明
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全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池子安逸、清闲生活和河流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最后池子干枯,而河流长流不断。
这个故事告我们:才能只有充分利用,才会散发光彩,奋斗的人生才有意义。
教学时,让学生在熟的基础上,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状态及最后的结果,深刻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识8个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生活。
3.从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结果中,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
(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交
流自己熟悉的河流。
2.教师课件出示清
清的池水和奔涌的河流
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对
比。
3.板书课题,简介文
体。
1.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
河流。
2.交流讨论池水和河流
的不同状态。
3.学生交流自己喜欢池
水还是河流,为什么。
二、初读感知。
(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
词语。
2.启发学生思考:课
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
易读错的字:
碌(lù)
遵循(zūn xún)
2.多音字“应”要读正
1.比一比,再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