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PPT1)
一、教学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难点: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2)
观察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图片,讨论交流:多莉羊的诞生说明了基因主要在细胞的哪个结构中呢?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29-32内容,回答名师课前预习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1.探究点一讨论交流:生命始于受精卵,你知道什么是受精卵?基因、DNA和染色
体的关系是怎样的?(PPT4-9)
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人类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这些染色体画成一对一对的?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DNA分子,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蓝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
这些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什么?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PPT10-16)
教师点拨:1.精子与卵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基因在DNA上。
2.人类有46条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
3.探究点二讨论交流:基因是怎么传给后代的呢?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是也成对存在呢?(PPT17-20)教师点拨:是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给后代的。
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4.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PPT21-24)5.由此得出结论:父母的性状遗传是通过双亲的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新个体。
(PPT25)
学生完成名师中的当堂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6.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PPT26)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板书:(PPT27)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不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五)达标检测巩固提升
1.课后P32的练习。
(答案见课件PPT28)
2.巩固训练二:(见课件PPT29、30)
3.巩固训练三:学生完成名师的课后作业。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安排了观察、制作模型、绘图和填图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体现出层层递进、化难为易,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轻松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