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
发布时间:2021-07-13T17:19:10.9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作者:徐少芳
[导读]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人士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将更多地关注放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
徐少芳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岭南小学
摘要: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人士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将更多地关注放在学生的文化生活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家庭以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班级中度过的,班级文化也已逐渐成为一类隐性的教学资源,并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提高对班级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快班级文化的建设脚步,理应成为广大小学教师的首要工作目标。
因此,本文将以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为切入点,简要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式,以供大家借鉴与交流。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策略
1.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1.1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
班级是以学生为单位,并组合而成的,也是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开展各种管理与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
因此,加快班级文化建设的脚步,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在校期间内容的文化生活,还能通过多种教育意义显著的文娱内容,对学生开展主题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引导其掌握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上的补充。
1.2小学班级文化是开展小学教育的关键基础
对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来说,班级不但是学生进行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还是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深入推行,班级文化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这是因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与思想道德观念。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工作,既要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又要确保其养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相对轻松且稳定的学习环境。
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到积极向上的班风形成,势必会提升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2.1小学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对于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而言,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从整体上把控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
因此,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不断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要积极且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努力打造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班级风貌,为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提高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此外,小学班主任还应注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加强对小学生主体意识与需求的激发,使其掌握处理多种问题的正确方法与分辨是非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小学班主任应重视班级制度文化的合理性
作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制度的建立对于小学生的规范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意义。
因此,在开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重视并提高班级制度的合理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在设计班级学习制度前,班主任需要仔细管冲每位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综合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发生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文化学科的教育要求,全方面规划学生的学习行为。
比如,班级制度应包括不迟到、不早退以及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等等。
其次,班主任应注重对班委会的打造。
班主任应对班委会的组成,如班长、学习委员等,进行严格的选拔。
并在确定班委会成员后,明确各自成员的职责以及考核内容,以此来保证班级管理活动的高效运作。
最后,在设计各种班级制度时,教师不应采用“一言堂”方式,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并最终确定。
如班级制度的制定可以由教师提议到共同讨论再到全班投票决定的方式进行。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彰显班级制度文化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原则,从而使班级制度文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学生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小学班主任应注重打造特色班级文化氛围
相较于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说,新时期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理应侧重于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建设具有明显特色的班级文化,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沃土。
首先,在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程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来,如教室的整体布局、板报与墙面的设计等等,努力争取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具有明显特色且广受学生喜爱的文化环境。
同时,班主任还应保证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与美观性。
如在窗台上整齐摆放一些绿色植物等。
其次,由于小学生的表演欲较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戏剧表演或是小品表演,为其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与展示的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小学教师应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升班级制度的合理性与公平公正性,与学生一起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在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管霞.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6):252-253. DOI:10.16681/ki.wcqe.202006131.
[2] 党仙玲.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3):93.
[3] 顾娟.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51-252. DOI:10.16681/ki.wcqe.201818159.
[4] 陈瑾. 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7):285. DOI:10.16681/ki.wcqe.201707225.
[5] 陈洁.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D]. 江苏:苏州大学,2012. DOI:10.7666/d.D2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