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高一物理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检测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质量为m=1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为使物体在3s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 的大小应如下面的哪一幅图所示
【答案】D
【解析】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f=μmg=2N,A、C中第1s内F=1N,物体不会动,比较可知这两种情况下3s内的位移一定小于D中3s内的位移。
B中第1s内加速、第2s内减速、第3s内加速,而D中前2s内一直加速,分析可知B中3s内的位移也比D中3s内的位移小,选项ABC错误,D正确。
2.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G和G
B.G和G
C.G和G
D.G和G
【答案】B
【解析】日光灯受重力G及两根绳子的拉力F T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受力如图所示。
由于两个拉力的夹角成直角,则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G=,故F T=G,选项B正确,ACD错误。
3.远程洲际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其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B.导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
C.导弹重力的大小变化,方向不变化
D.导弹重力的大小不变化,方向变化
【答案】A
【解析】远程洲际导弹因飞行距离大,在飞行过程中,其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因此其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选项A正确,B、C、D错误。
4.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载着物体A,当它们一起沿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的过程中物体A受力是
A.只受重力
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C.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D.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答案】B
【解析】由于A物体随着B物体匀速运动,对A进行受力分析,只受到重力及支持力,没有与B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因而没有摩擦力,选项B正确,ACD错误。
5.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25m/s,加速度a=8m/s2,它表示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而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而物体的速度在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而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而物体的速度在增大
【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的初速度为负值,表示初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所以v0与a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选项ABD错误,C正确。
6.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
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a1=-2.5 m/s2,a2=-2.5 m/s2
B.a1=-3.5 m/s2,a2=-3.5 m/s2
C.a1=-2.5 m/s2,a2=-3.5 m/s2
D.a1=3.5 m/s2,a2=-3.5 m/s2
【答案】C
【解析】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0=6m/s,木板倾角增大前后,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分别为v1=1 m/s,v2=-1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得
a1==-2.5 m/s2,
a2==-3.5 m/s2。
7.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0.02s,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
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
的径迹。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起点的竖直距离约为
A.1.8m
B.2.4m
C.1.0m
D.3.3m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理解及应用能力。
石子的运动是自由落体,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可近似得到石子到A点时的速度为:m/s=6m/s,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得m,选项A 正确、BCD错误。
综上本题选A。
二、多选题
8.(多选)用水平力F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F由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而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则
A.物块所受合力逐渐增大
B.物块所受斜面摩擦力可能变为零
C.物块所受斜面弹力逐渐增大
D.物块所受斜面作用力逐渐变小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一直为零,故A错;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当重力、推力F、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三力平衡时,静摩擦力为零,故B正确;由受力分析可知斜面弹力,F 增大时,增大,所以C对;斜面对物块作用力,分析可知增大,D错。
综上本题选BC。
9.(多选)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m B、m 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
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对应直线A、B、C中A、B两直线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得到a=,根据数学知识可知:a-F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斜率k=,纵轴截距大小等于μg;由图象可知:AB直线平行,斜率相同,则m A=m B,同理可得,BC纵轴截距相同,大小大于A的截距大小,则μB=μC>μA,故AD正确。
综上本题选AD。
10.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其中v0和v s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加速度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
若A>0,在这种情况下,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所以平均速度来越大,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少,由,可知,a越来越大,故A错误,B正确;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
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速度变化量为,所以此位置的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
综上本题选BC。
三、实验题
1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
D. 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_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_。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_.
【答案】① CDBA ②0.1s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操作以及数据的处理。
①见答案
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所以每两个相邻计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所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③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等于计数点4、6之间的平均速度,则。
④由逐差法得:,,,则取平均值得。
四、计算题
12.A、B两辆汽车相距14m,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A车在后,B车在前。
B车以5m/s 的速度匀速,A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
求:
(1)何时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2)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若A、B两辆汽车相距2m,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B车在前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 B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a 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讨论a A 与a B满足什么条件时两车相遇一次?
【答案】(1) 2.5s (2) 7s (3)a A>a B t有一解a A=a B t有一解,相遇一次a A<a B若a A- a B=-1时有一解,相遇一次
【解析】本题考查了追击相遇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1)设t1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相距最远,有v B= at1
t1==2.5s
最远距离
(2) 设t2时两车相遇有:
有:x A=x B+x0
即:at22= v B t2+x0
得:t2=7s
(3)对A:x1=v0t+a A t2
对B:x2=a B t2
相遇:x1=x2+x0
即:v0t+a A t2=a B t2 + x0
(a A- a B)t2 +v0t -x0=0
代入数值:(a A- a B)t2 +2t -2=0
a A>a B t有一解
a A=a B t有一解,相遇一次
a A<a B若a A- a B=-1时有一解,相遇一次
13.如图所示,高为0.5m、倾角为30°的斜面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斜面上的轻质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物块a和b。
a的质量为m,置于水平地面上;b的质量为4m,置于斜面上用手托住,距斜面底端A处挡板的距离为d=0.25m,此时轻绳刚好拉紧,现从静止释放物块b,b与挡板碰撞后速度立刻变为零。
求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g=10m/s2)(不计一切摩擦)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力。
释放b后,ab先一起加速
b和挡板碰撞时,a的速度
之后a竖直上抛,上升的高度
a达到的最大高度
14.如图所示,木块质量m=2kg,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右上方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以a=2.0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3s末时撤去拉力F.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拉力F的大小;
(2)物体在5s内滑行的总位移。
【答案】(1);(2)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1)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摩擦力公式
由以上三个方程可以解得、
(2)在3s末物体的速度为
前3s的位移为
在3s末撤去了拉力F,之后物体将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减速运动,
设此时的加速度为a′,摩擦力为f′,
则,
所以,
撤去了拉力F之后,减速到0需要的时间为t
则由可得
即物体只运动了1.5s就停止了,所以减速运动的位移所以总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