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刺方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19例,有效12倒,无效3侧,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5侧,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满意,故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偏头痛;中西医结合;针刺治疗;氟桂利嗪;临床研究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以一侧或两侧颞部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且头痛反复发作,左右交替发生,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及视觉和感觉先兆,疼痛消失后状如常人。
约60%的患者以单侧头痛为主,约40%则为双侧,部位以颞部为主,亦可见前额部、枕部、枕下部等处疼痛,疼痛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可在行走、上楼梯、咳嗽时发作,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
西医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如解热镇痛药、止痛剂、B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止痛效果较好,但有依赖性,且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胃出血及溃疡、出血等,限制了西药的应用范围。
而中医药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方法较多,如内服中药、穴位贴敷、针刺治疗等。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联合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偏头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为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男25例,女30例,年龄26~5 8岁,平均年龄(3 8.3±4.6)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病程(5.7±1.8)年;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28~57.5岁,平均年龄(3 8.1±4.9)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5.9±1.5)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①有一侧或双侧颞部头痛病史,超过3个月,且发作次数≥5次。
②头痛发作时间在4 h~3 d。
③头痛特点呈搏动性,对工作、学习、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
④伴有眼前暗点、闪光等先兆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畏光羞明、怕声响等表现。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江西汇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14),规格:5 mg/粒,10 mg/次,每晚睡前口服。
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针刺方法治疗,选择风池、率谷、太冲、合谷、百会、阿是穴、丰隆、足临泣、列缺等穴位,行毫針针刺,行泻法,1次/日,留针30 min/次。
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头痛症状消失,伴随症状均消失,且随访6个月偏头痛未见复发。
②显效:头痛强度明显减轻,且减轻2级,伴随症状显著改善,或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2/3。
③有效:头痛强度有所减轻,且减轻1级,头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减少≥1/3,但<2/3。
④无效:头痛症状未见改善,或头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头痛持续时间减少<1/3,或头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21例(38.18%),显效19例(34.55%),有效12例(21.82%),无效3例(5.45%),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痊愈8例(14.55%),显效15例(27.27%),有效20例(36.36%),无效12例(21.82%),总有效率为78.18%。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依据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其可归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及“首风”等病证范畴,多由于六淫邪气外袭颠顶,致邪气留置,阻碍清阳发散,或由于内伤诸病,导致人体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脉道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且常因情志不遂、劳累过度、声响强光等因素而发作或加重。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是一种选择性的钙离子拮抗剂,可通过血脑屏障,与血管平滑肌上高特异性位点结合而使平滑肌松弛,减轻疼痛,且可作用于脑血管、抑制血管收缩、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而止痛,疗效性及安全性较好。
针刺方法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绿色、安全、无毒、经济等特点,由于偏头痛病位在头部,但与肝经、胆经、三焦经关系密切,故笔者在临床中多选择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之穴位,且配合阿是穴,采用泻法,用于治疗偏头痛患者常常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且不易复发。
有报道显示,针刺方法具有调节脑血管平滑肌舒张及收缩功能、调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等作用。
综上可见,针对偏头痛患者,在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刺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及伴随症状,且不易复发,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毒副作用少、经济负担小等优势,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