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老年人养老生活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老年人养老生活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老年人养老生活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老
年人养老生活为例
王梦晗
【摘要】为深入了解我国城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对湖北省武汉市和荆州市两地90名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进行了询问和调查,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城镇居民养老机制的思路与途径。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12(000)013
【总页数】1页(P222-222)
【关键词】中国;城镇;养老;现状;问卷调查
【作者】王梦晗
【作者单位】武汉市水果湖第二中学,湖北武汉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提高到73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根据六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
占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4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9.34%。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中超过10%或7%,即可认为达到了人口老龄化;由此可见,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挑战。
如何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使所有老年人“老有所依,安享晚
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调查问卷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与整理,并结合城镇居民养老的实际,自编了“城镇居民养老现状调查问卷”。
该问卷主要从三个难度进行调研,第一:目前养老的现状;第二:面临的主要困难;第三:期望改进的方式。
调查问卷设计的问题包括以下8个方面:1)您目前的养老形式;2)您养老的经济来源;3)您每月可支配的收入;4)您目前的身体状况;5)您最担忧的养老问题;6)您认为最好的养老方式;7)您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8)您对养老最大的期望。
(二)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湖北省武汉市和荆州市两个城市,以随机的方式从武汉市和荆州市调查和询问了城镇居民共90人(其中武汉市50人,荆州市40人),90位受访者
基本情况如表1
(三)调查实施
本调查实施的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共发出调查问卷90份,回收90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为100%。
(一)目前的养老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城镇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比例最高,占93%;其次为
住公立养老机构占2%,住私立养老院为3%;还有2%的老年人选择居家请护理
人员照料。
(二)养老的经济来源
受访者目前养老的经济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为企业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金,占73%,其次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占10%。
依靠自劳自食或社会救助的比例仍然占到4%和3%,主要为失业人员或农村入城人员。
(三)每月可支配的经济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为1000~1999元,占65%,其次
为500~999元,占21%,有10%的老年人收入为2000~2999元,高于3000
元的高收入人群人数较少,仅为4%,仍有约1%人为零收入。
(四)目前身体状况
受访者目前身体状况调查,有34%的老年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有慢性疾病,平时需要家人予以照料;另有5%和2%的老年人因患老年疾病,生活不能自
理或需要住院治疗。
健康尚能劳作和健康且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分别占29%和30%. (五)您最担忧的养老问题
调查统计显示:老年人最担忧的为两大问题:1)生病时生活不能自理,无人照料;2)生大病时,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另有7%的老年人担心养老生活的经济
来源。
(六)您期望的最好的养老方式
关于老年人最期望的养老方式,绝大多数选择居家养老,占95%;或依托社区居
家养老,占86%,也有36%的老年人主张以房养老。
(七)目前养老面临的最大问题或困难
关于目前养老面临的最大问题或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养老金太少,占85%;有7%老年人最大困难为缺少养老经济来源,5.6%的老年人最大困
难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陪护。
(八)老年人养老最大的期望
老年人对养老最大的期望主要有三条:1)提高养老金标准,占96%;2)解决老
年人大病医疗问题,占95%;3)增设公立养老机构,占92%。
当前,老年人最
迫切的需要解决的是“养”和“医”两大问题。
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真正实现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大养老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应对目前养老事业面临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建立科学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做好以下几项举措:
1)从政策层面,规定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基本权利。
建立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体系,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正健全起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2)加大对养老经费的投入,提高养老金的投放,保证养老经费的来源。
3)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老年人大病救助机制。
分担老年人晚年疾病风险。
4)加强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推行依托社医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
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5)增设公立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采用“公建民营”、“公助民办”等多种机制,鼓励建立民间养老机构,满足各类人群不同层次的需求。
6)关注老年人的物质、心灵,情感和精神需求,使老年人“外安其身,内安其心”,提供多样化的精神关怀,使养老助老事业真正做到“替天下儿女尽孝,为亿万家庭分忧”。
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趋势,重视老年人养老的客观需求,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整体发展相适应的养老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只要有政府政策的强力推动,同时有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社会化养老体系的目标将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