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羧酸知识清单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 羧酸、酯——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课堂速测
一、羧酸
1.羧酸的定义与通式
(1)定义: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简式为—COOH。
COOH。
(2)通式: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为C n H2n O2或C n H2n
+1
2.羧酸的分类
(1)按与羧基相连的烃基不同,羧酸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如苯甲酸)。
(2)按羧基数目,羧酸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等。
如二元羧酸(乙二酸:
)。
3.常见羧酸
(1)甲酸——最简单的羧酸,俗称蚁酸。
①甲酸分子的结构为,含有的官能团为醛基(—CHO)和羧基(—COOH),具有醛和羧酸的性质。
②甲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能与水、乙醇等互溶。
(2)苯甲酸——俗称安息香酸
苯甲酸是一种无色晶体,易升华,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其钠盐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3)乙二酸——俗称草酸。
乙二酸是二元羧酸,无色晶体,可溶于水和乙醇。
常用于化学分析的还原剂。
(4)羟基酸——具有羟基和羧基性质。
乳酸与柠檬酸是羟基酸,其结构简式分别为
4.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1)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溶解度迅速减小,沸点逐渐升高。
(2)羧酸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当的其他有机物相比,沸点较高,这与羧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有关。
5.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反应时,羧基()中①②号极性键断裂。
(1)酸性——弱酸,具有酸类的性质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HCOOH与NaHCO3反应:HCOOH+NaHCO3===HCOONa+CO2↑+H2O。
②苯甲酸与NaOH反应:。
③乙二酸与NaOH反应:。
(2)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反应)
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
②原理:
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酯化反应中的脱水方式。
用含有示踪原子的CH3CH182OH与CH3COOH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说明酯化反应时,羧基脱—OH,醇羟基脱H。
PS: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浓硫酸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二、羧酸衍生物——酯
1.组成、结构和命名
2.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一般小于水,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以乙酸乙酯为例)
①酸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 +C 2H 5OH 。
②碱性条件下水解
CH 3COOC 2H 5+NaOHCH 3COONa +C 2H 5OH 。
PS :①酯的酸性水解与酯化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和取代反应。
②酯的碱性水解,由于生成了羧酸盐,水解反应不可逆,也属于取代反应。
【针对训练】
1.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苯酚、甲酸、碳酸的酸性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a 中试剂为甲酸,b 中试剂为碳酸钠固体 B .装置c 中试剂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 .装置d 中试剂为苯酚溶液 D .酸性强弱顺序为甲酸>碳酸>苯酚
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和足量Na 反应可得到气体V A L ,同质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碳酸氢钠反应,可得到相同条件下气体V B L ,若V A <V B ,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3.用18O 标记的1832CH CH OH 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O 只存在于乙酸乙酯中
B.18O 存在于水、乙酸、乙醇以及乙酸乙酯中
C.18O 存在于乙酸乙酯、乙醇中
D.有的乙醇分子可能不含18O
4.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和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A V L 气体,等质量的该有机化合物与足量23Na CO 溶液反应,可得B I V L 气体,已知同温同压下A B V V >。
则该有机化合物可能是( ) A.()22HO CH CHO
B.3CH CH(OH)COOH
C.HOOC —COOH
D.HO 2—CH 2—CH —OH
5.乙二酸又称草酸,通常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但2242H C O 2H O ⋅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在分析化学中常用2242H C O 2H O ⋅作为还原剂定量测定4KMnO 的含量。
下列关于224H C 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草酸是二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2224
24H C O 2H C O +-
+
B.草酸溶液滴定4KMnO 溶液属于中和滴定,可用石蕊作为指示剂
C.乙二酸可由乙烯经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制得
D.乙二酸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乙醇
6.涤纶广泛应用于衣料和装饰材料。
合成涤纶的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涤纶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对苯二甲酸和苯甲酸互为同系物
C.1 mol 涤纶与NaOH 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 mol NaOH
D.涤纶的结构简式为
7.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冷凝水的流向为b 进a 出 B.加入过量乙醇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C.该反应可能生成副产物乙醚
D.收集到的馏分需用饱和NaOH 溶液除去杂质 8.下列有关常见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B.乙酸的沸点低于丙醇,高于乙醇
C.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以和碳酸氢钠反应制取2CO
D.乙二酸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
9.乙酸乙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
某课外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方案如下: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225CaCl 6C H OH ⋅。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③243232232H SO 2CH CH OH CH CH OCH CH H O 140C
︒+浓。
制备过程:
装置如图所示,A 中盛有浓硫酸,B 中盛有9.5mL 无水乙醇和6mL 冰醋酸,D 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1)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滴加大约3mL 浓硫酸,B 的容积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25 mL B.50 mL C.250 mL D.500 mL
(3)球形干燥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4)预先向饱和23Na CO 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目的是__________。
10.某校学生小组为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进行下述实验。
该校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某学生检查装置A 的气密性时,先关闭止水夹,从左管向U 形管内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液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若U 形管两侧液面差不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
你认为该学生的操作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大理石与乙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装置A 中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认为(2)中的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该装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同温度下,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a. 3NaHCO 溶液、b.23Na CO 溶液、c.3CH COONa 溶液、d.
溶液的pH ,其pH 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填溶液编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装置a 中试剂为甲酸,b 中试剂为Na 2CO 3固体,c 中试剂为饱和NaHCO 3溶液,用于除去CO 2中的甲酸蒸气,CO 2通入苯酚钠溶液(d)中;根据实验现象可探究苯酚、甲酸、碳酸的酸性强弱顺序:甲酸>碳酸>苯酚。
综合上述分析C 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有机物可与钠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可能含有—OH 或—COOH ;可与碳酸氢钠反应,说明该有机物含有—COOH 。
再根据数量关系2—OH ~H 2、2—COOH ~H 2、—COOH ~CO 2进行判断。
A 项,—OH 与—COOH 数目相同,生成气体体积相同,错误;B 项,—OH 与—COOH 的数目比为2∶1,生成气体V A >V B ,错误;C 项,含2个—COOH ,生成气体V A <V B ,正确;D 项,含1个酚羟基和1个羧基,酚羟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所以该物质与足量的金属钠和碳酸氢钠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相等,错误。
3.答案:C
解析:乙酸与乙醇反应时“酸脱羟基醇脱氢”,生成水和乙酸乙酯,所以18
32CH CH OH
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浓硫酸方程式为
181********CH COOH CH CH OH
CH CO OCH CH H O ++浓硫酸△
,因为酯化反应是可逆反
应,所以18O 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4.答案:B
解析:醛基不与Na 、23Na CO 反应。
—OH 与Na 反应,且有关系式:2—1
OH H 2
~;
—COOH 与Na 和23Na CO 都反应,且有关系式:22—11—COOH H COOH CO 22
~~、。
如
果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羧基,那么产生22H CO 和的物质的量相同,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所以只能同时含有羧基和羟基,才能使产生2H 的量大于2CO 的量。
只有B 项中物质既有羟基又有羧基,满足条件,故B 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草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2224
242424H C O H HC O HC O H C O +--
+-
++、,A 错误;草酸溶液滴定4KMnO 溶
液属于氧化还原滴定,且不需要指示剂,B 错误;乙烯和氯气加成生成1,2二氯乙
烷,1,2二氯乙烷水解生成乙二醇,乙二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二酸,C 正确;乙二酸可溶于水和乙醇,D 错误。
6.答案:C
解析:合成涤纶的反应为缩聚反应,A 项错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2CH ”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系物,但对苯二甲酸()
和苯甲酸(
)的分子组成相差一个“2CO ”,不可能互为同系物,B 项错
误; l mol 涤纶水解会产生2n mol 羧基,与NaOH 溶液反应,理论上最多可消耗2n mol NaOH ,C 项正确;根据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题给结构简式中的端基原子和端基原子团错误,涤纶的结构简式应为,
D 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冷凝管中冷凝水b 进a 出,冷凝效果较好,A 正确;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醇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可提高乙酸的转化率,B 正确;温度升高到140℃时,乙醇分子之间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和水,所以制备乙酸乙酯时可能生成副产物乙醚,C 正确;NaOH 是强碱,能促进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该实验中除杂试剂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D 错误。
8.答案:CD
解析:常温下甲酸是液体,A 不正确;乙酸的沸点高于丙醇的沸点,B 不正确。
9.答案:(1)24
3323232H SO CH COOH CH CH OH CH COOCH CH H O ++浓△
(2)B (3)防倒吸
(4)便于观察液体分层
解析:(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2)实验过程中圆底烧瓶需要加热,烧瓶内液体的总体积约为18.5mL ,根据圆底烧瓶盛液量与其容积的关系可知B 的容积最合适的是50mL 。
(3)球形干燥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4)预先向饱和23Na CO 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目的是便于观察液体分层。
10.答案:(1)正确;2333222CH COOH CaCO 2CH COO Ca H O CO -+++++→↑ (2)溶液变浑浊;
(3)乙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在A 和B 之间加一个吸收装置,内盛饱和3NaHCO 溶液 (4)bdac
解析:实验原理为()333222CaCO 2CH COOH CH COO Ca CO H O +→+↑+(酸性:
323CH COOH H CO >),6522C H ONa CO H O ++→
(酸性:
)。
(1)题述用“液面差”法检验装置气密性,操作正确。
(2)往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 ,溶液变浑浊,其离子方程式为。
(3)乙酸易挥发,挥发出的乙酸也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需用饱和3NaHCO 溶液除去3CH COOH 后再验证。
(4)酸性:,故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溶液碱性:
,则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