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工作的推行及相关问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计量工作的推行及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供热工程中做
好集中供热系统分户供热及热量计算,在满足广大用户热量需求的同时,防止热
量浪费,对降低供热单位供热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对集中供
热系统中分户供热、分户计量热量进行探讨,提出一种分户供热热量计算方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热计量,热计量收费,热量表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集中供热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集中供热面积
达110亿m2,并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
智能供热是我国供热技术发展目标之一,新建的热力站大多配置了现代化的仪表、控制装置,已实现数据远程监测。
然而,我国在智能供热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智能化水平较低。
智能供热是以
由物理网与信息网组成的新型网络为基础,通过智能决策平台,为运行管理人员
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的新型供热方法。
广义智能供热应包括热力系统的智能设计、
热力系统的智能建造及热力系统的智能运行三大部分。
狭义的智能供热指供热系
统的智能运行。
1计量供热概述
1.1有效调控
计量供热系统还需确保系统本身有着较为确定且良好的调控效果,而要实现
有效调控目标就必须促使输配系统、终端设备、换热站及热源均应积极协调。
用
户可依据所需调节的室内温度与所需热量来做出相应的调节工作;终端设备需依
据流量的改变做出一定的调控措施;换热站与热源同样也应有效适应于负荷改变
并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调整。
1.2精准计量
要做好高度准确化的计量收费不仅需要确保系统形式可符合于计量工作的标
准要求,同时还要确保所采用的计量方式有着较好的适应性。
通常情况下一些新
建设的住宅多采取公用立管并以户分环,原有住宅则可调整为具备旁通的单管串
联以及双管系统。
具体的计量方式选择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来合理选取,可选用每
户独立的热量表、热水表,或是入口表及分配表等不同形式。
1.3节能环保
供热技术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即实现能耗与污染的最低化。
参考一些发达国家
的发展历程来看,供热计量技术是在技术节能短期内无法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所
发展起来的。
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为借助于经济杠杆来实现对用户节能行为性的
充分激励。
反言之,供热计量也为供热系统引进了变流量运行等新型技术手段,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技术节能效果。
用户的行为节能方式仅有在热源处获取到节能
效益方可得以维持。
因而相关的供热单位通过对于运行维护条件的优化,提升技
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实现系统节能,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变成为了当前计量供
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要素。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热量表的备案制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目前,技术监督部门对热量表的首次检定不收费,实施热量表的备案制度。
备案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在供热计量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可以避免走弯路,引导市场规范化、合理化,稳妥有序向前发展,但从该制度的实施措施和效
果来看,增加了很多繁琐的环节,过多用行政手段代替了市场机制,大大降低了
工作效率。
2.2热计量价格中缺失因素较多
国家政策规定了实施热计量收费的建筑的热费价格中应包含热计量装置的维
护和更换费用,某市政府在并政发[2010]31号文件中也明确规定:“供热计量
装置初次安装费用应纳入建房成本或改造费用,维护管理或更换费用应纳入供热
价格成本。
”然而目前的计量收费热价只是按照电厂售热价格简单换算而来,维护管理和周期检定的拆卸、安装费用及8年质保期后的更换费用全部未予以考虑,
致使这部分费用缺失。
2.3缺乏约束机制
某市目前对新建建筑的竣工验收供热企业不参加验收,对目前国家规范中的
很多“强制性条款”缺乏制约管理部门,对热计量装置安装不完善或者安装后具备
条件但不实施计量收费的行为,热企没有处罚依据和强制手段,而一到供热日期,供热企业迫于各种压力只能按时供热,导致供热计量工作不能按国家标准执行。
3建议
3.1优化首检工作流程,提高热表检定工作效率
针对目前热表首检备案制环节繁琐的事实,希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相关
措施,优化首检工作流程和方法,缩短首检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3.2完善热价制定方法,调动热企和热用户积极性
目前热价的制定没有包含热计量装置的维护管理和周期检定的拆卸、安装费
用及8年质保后的更换费用,希望价格主管部门出台合理的供热计量价格,以调
动热企和热用户参与供热计量改革的积极性,促进热量计价收费。
3.3明确相关配套政策,切实促进建筑节能
针对目前热计量安装不完善或者安装后具备条件但不实施计量收费、热计量
装置的维护、更换责任主体界定不明确以及大部分热用户不安装室内温控阀的现象,希望政府部门出台、细化相关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切实促进建筑节能,推动
热计量工作的开展。
3.4根据各用户热量需求,准确核算整体供热量作为
供热企业,根据各用户室温情况和热量调节的需求情况,总结运行期间的数据,可以计算各单元的热量情况,进一步核算各楼宇的耗热量情况,从而进一步
准确核算换热站供热量的经济性。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计划供热量,实现按需供热,节能运行。
3.5根据用户调节规律运行,实现按需供热精细化
根据热用户的作息时间,热用户的调节趋势是按照上班、下班和休息的规律
进行调节的,换热站的整体供热量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变化。
经过摸索,可根据
热用户的调节规律,结合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制定出换热站的热量补偿曲线,
进一步实现精细化运行,实现换热站的分时间段变热量运行。
4分户供热及热量计算注意事项
集中供热系统中,为实现分户供热及热量计算,应注重考虑以下内容的考虑:首先,考虑供热系统自控水平。
众所周知,热负荷处于不断变化中,供热调节应
能根据室外温度变化灵活调整,因此,对供热系统自控水平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供水温度需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可灵活调节热网循环水泵的转速,确
保水泵扬程及循环流量,满足系统负荷要求;注重热网主要分支处阀门开度的调节,满足用户热量需求的同时,防止水力失调。
其次,重视系统安全保护。
应保
证供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将供水压力控制在安全压力范围中,如出现超压运行
情况时,系统的保护装置能迅速启动,通过安全阀泄压或自动调节循环泵的扬程、流量等。
最后,墙体保温性能良好。
用户墙体的保温性能越好,耗热量较少,因此,建筑设计时应保证房屋的保温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另外,为提升用户的用热
体验,在供热管网埋设、散热器的设置上应进行充分的论证,满足用户用热需求
的同时,注重美观以及维护的方便性。
结语
智能供热是我国供热技术发展的趋势,但目前智能化水平还较低。
承德热力
集团自主研发的以“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供热系统”为目标的“智能温控、计量一体化系统”为供热系统智能运行积累了新的经验,实现了用户热量按需调节和企业供热按需准确核算、精细化运行,提高了供热运行的经济性,提升了供热企业生产
管理水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建军.从供热企业角度看供热计量[J].供热计量,2014(3):
101-103.
[2]郝富春,庞印成,高永学.浅谈热计量项目的实施与推广[J].区域
供热,2009(2):87-89.
[3]张茜.谈供热计量项目的实施与推广[J].山西建筑,2015,41(15):145-146.
[4]潘旭.计量供热工作相关问题的建议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