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中考特训方案 历史考点精讲 (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6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争分夺秒:__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菏泽中考)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
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B)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3.(2019·娄底中考)对如下绘画作品解读正确的是(D)
《清明上河图》(局部)
A.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B.取材于清朝南京秦淮河沿岸风光
C.折射出贵族文化的高雅
D.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
4.(2019·黄冈中考)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
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
5.(2019·扬州中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
这一现象说明宋朝(D)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科技进步
C.海外贸易扩大 D.商品经济发展
6.(2019·滨州中考)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一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域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C)
A.徐杰:西汉和唐朝 B.李红:明朝和清朝
C.刘君:元朝和清朝 D.陈民:元朝和明朝
7.(2019·威海中考)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隋朝、元朝的相同点是(A)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②开凿了人工运河③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④都城建在长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9·咸宁中考)下面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严格示意图(部分),相应空格内应依次填入(A)
A.三国、隋、元 B.三国、五代、元
C.东汉、五代、北宋 D.东汉、隋、北宋
9.(2019·青岛中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A)
A.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B.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10.(2019·聊城中考)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
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A) 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
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11.(2019·沈阳中考)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细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
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C) A.民族关系融洽 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 D.军事实力强大
12.(2019·孝感中考)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令史学家和学者向往的主要原因有(A)
①灿烂的科学技术②发达的社会经济③丰富的文化生活④包容的开放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二、材料解析题
13.(2019·日照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变革: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公元前207年,也就是秦始皇去世才四年,秦王朝就覆灭了。
不过,尽管秦朝的统治是如此的短命,它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烙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
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深刻而持久的烙印”主要指什么?
答: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
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答: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朝偏重文治,却令社会出现过度文弱的弊病,民风文弱,军力不振,君臣畏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