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863年,博物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理论。
对比类人猿与人的特征,可以作为该理论依据的是()
①两眼生在前方
②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③直立行走
④没有尾巴
⑤拇抬(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下面是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卵巢内进行的
B.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做着床
C.胎儿的性别,决定于怀孕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3.佝偻病主要是人体中下列哪组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
①含钙的无机盐②含磷的无机盐③含铁的无机盐④维生素A ⑤维生素C⑥维生素D A.①③B.①⑥C.③⑤D.②④
4.在“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活动中,小明采取了许多措施减小实验的误差,其中不科学的做法是
A.点燃花生仁后立即将它放入热量测定仪中
B.将温度计取出后进行读数记录水温
C.将花生仁充分燃烧,直到变成不能再燃烧的灰白色的灰
D.等燃烧结束后立即记录温度计的数值
5.甲、乙、丙是三种等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食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甲、乙、丙所含营养成分最多的依次是()
A.蛋白质、脂肪、淀粉B.脂肪、淀粉、蛋白质
C.淀粉、蛋白质、脂肪D.蛋白质、淀粉、脂肪
6.某实验小组进行“睡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记录了如下表格。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对比①和③,得出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B.如果b的现象是部分变蓝,说明牙齿咀嚼有利于淀粉的消化
C.对比①和②,得出胃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对比②和④,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7.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C.口腔中的消化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
8.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
B.图b→c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
C.图c→d时,气体出肺,肺回缩,胸廓扩大
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过程受到了影响
9.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呼吸道可以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C.左肺有三叶,右肺有两叶
D.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10.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肺B.气管C.鼻D.喉
11.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4]和结构[5]构成肾小体
B.某人的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可能病变的部位是结构[4]
C.结构[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从结构[3]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D.血液透析治疗模拟的是人体内的A生理活动
12.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下列哪组器官之后,其中的代谢废物会大大减少 ( ) A.肾脏和肝脏B.肝脏和肺C.肺和肾脏D.肺和心脏
13.如图为肾脏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B.图中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C.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④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
14.泌尿系统的组成是()
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B.肾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肾动脉、肾静脉、肾脏、肾单位D.肾单位、肾脏、输尿管、收集管15.一位血型为B型的患者,大量失血后,最好给他输入()
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
16.如图是人体心脏及其相连血管的解剖图,据图可知,心脏的四个腔中与静脉相通的为()
A.4和5 B.8和9
C.4和8 D.5和9
17.高原地区氧含量较低,当地居民血液中()含量普遍较高.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细胞
18.下列曲线图描述了生物的某种生理活动过程,选项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描述栽种了植物的温室一天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B.甲图AC段可以用来描述人在呼气时肺容积的变化
C.乙图BC段可以表示脂肪经过小肠时含量的变化
D.乙图BC段可以表示血液流经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前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19.如图是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示意图,请根据血液的流动方向判断,用“①”、“②”、“③”表示的三种血管分别属于()
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B.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20.下列关于大脑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面是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具有调节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
21.对下面的概念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②具有感觉、呼吸、心跳等多种神经中枢
C.③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⑤是神经细胞与其他种类细胞有明显的区别
22.图是膝跳反射示意图,图中①~③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①和②分别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C.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膝盖下缘的韧带
D.即使②受到损伤,该反射活动也能正常进行
23.如图是有关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若a受损,则手被针扎后,人既无感觉,也不能缩手
B.如果该图表示与视觉产生有关的反射弧,若a受损,则既不能形成物像,也不能产生视觉
C.如果该图表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若b受损,则既不能排尿,也无尿意
D.如果该图表示吃酸梅分泌唾液的反射弧,则图中箭头表示酸梅的酸味的传导方向24.下列哪幅图可表示神经细胞()
A.B.C.D.
25.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中表示树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6.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B.长久在摇晃的车船上用手机阅读电子书籍
C.连续用眼1小时日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D.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27.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不得闯红灯,但是“酒驾”“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酒精会麻醉人的小脑,导致驾车人动作不协调,易引发交通事故
B.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说明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脑
C.看见红灯后停车,参与这一过程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D.“红灯停、绿灯行”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8.如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
引起图中c~d段血糖浓度快速下降的激素是( )
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雌性激素
29.与如图坐标曲线变化不相符的叙述是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变化
B.进餐后的一定时间内胰岛素含量变化
C.由黑暗进入明亮环境时瞳孔大小变化
D.原尿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尿素含量变化
30.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图一表示食物“金字塔”,参照食物“金字塔”设计食谱,有利于人们均衡摄取营养物质。
图二表示食物消化、吸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一图二
(1)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原因可能图一中第________层食物摄入量不足。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它主要从图一的第三、四层食物中获得。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______ 内初步消化,然后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_________被吸收。
(3)图二表示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被最终消化吸收的过程。
食物的营养成分中,除了蛋白
质外,糖类和_______也需要经过上述过程才能被人体吸收。
(4)下列是几位同学设计的午餐食谱,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
A.牛奶、煎鸡蛋、牛排、水果 B.鸡腿汉堡、油炸苗条、可乐
C.炒青菜、西红柿蛋汤、米饭 D.肉片炒青椒、鲫鱼烧豆腐、青菜、米饭
32.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图中相应的序号,横线处填相应的结构名称,下同)
(1)由图二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系统中[ ]____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⑦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⑥的气体___________。
(2)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会造成呼吸困难,重症患者需要吸氧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图一中_____可以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吸入的氧气需要依次透过肺泡壁和_______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会通过这些结构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3)进入血液中的氧,最终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______中,参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使用。
33.下列两图中,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组织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表示右心室的是_____,它与同侧的心房之间具有______瓣,该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______。
(2)乙图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_____,这种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只能允许血细胞中的______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
_______。
(3)若乙图中血管⑤与甲图的血管③相连,则血管⑦内流_____血。
血管⑦内的血液将通过血管④流回C_______,完成血液循环中的______循环。
(4)若将甲图中①的下端堵住,从上端注水,用手捏心脏壁,则水从_____中流出。
34.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等营养餐。
下图表示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回答:
(1)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过程后,血液变成了营养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
(3)物质a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______________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
(4)肌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过_________________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35.下图示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刹车反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红灯”的灯光进入眼球,经过_________等的折射,最终在A_______上形成物像,A中对光线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 B ]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视觉(汽车司机看到红灯)。
⑵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⑶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_____________反射。
⑷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做进一步的抽血检验。
酒精在消化道最膨大的
________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最大的消化腺________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
⑸若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它们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
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点是:两眼生在前方;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怒、哀、乐等表情;没有尾巴;拇抬(趾)与其他四指(趾)分离,能抓握,而直立行走是人类特有的,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D
【分析】
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
解析:D
【分析】
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娩出。
图中①是受精卵,②细胞群,③胚泡,④是胎儿。
【详解】
①表示受精过程,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A错误;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叫做着床,B错误;胎儿的性别形成于受精的那一刻,与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种类有关,C错误;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D正确。
【点睛】
关键点: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怀孕的部位是子宫内膜。
3.B
【分析】
题目考查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功能,知道它们的缺乏症,据此答题。
【详解】
①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②含磷的无机盐:缺乏含磷的无机盐会造成厌食、肌无力、骨痛。
③含铁的无机盐: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④维生素A :夜盲症是由于缺维生素A引起的。
⑤维生素C:坏血病是由于缺维生素C引起的。
⑥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骨质疏松症。
故选B。
4.B
【详解】
点燃花生仁后立即将它放入热量测定仪,防止热量散失过多,造成误差,A不符合题意;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水中,视线一定要和水银柱的下表面相平,防止出现误差,B符合题意;
将种子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最后变黑,燃烧,剩下灰白色的灰,证明了种子中含有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
等燃烧结束后立即记录温度计的数值作物末温,否则冷却过长,热量散失越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
试题分析: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是乙,所以乙是淀粉;最后被消化的是甲,所以甲是脂肪;那么丙就是蛋白质。
所以图中甲、乙、丙是三种等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该食物残留量与时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甲、乙、丙三者依次为脂肪、淀粉、蛋白质。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6.C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试管①和试管③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现象是①号试管不变蓝,③号试管变蓝,得出结论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A正确。
B.对比①和④,如果b的现象是部分变蓝,说明牙齿咀嚼有利于淀粉的消化,B正确。
C.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消化液,现象是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得出结论是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错误。
D.对比②和④,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唯一变量原则,因此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正确。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7.C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胃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详解】
A.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A正确。
B.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B正确。
C.口腔中的消化酶只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C错误。
D.消化道中的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胃吸收少量的酒精和水分;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其他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由小肠吸收。
D 正确。
故选C。
【点睛】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8.D
【分析】
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详解】
A.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舒张,同时膈肌舒张,A错误。
B.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此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错误。
C.曲线图中,曲线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廓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气体由肺排出,C错误。
D.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表示的吸气过程受到了影响,D正确。
【点睛】
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
9.C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
成气体交换。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A.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共同组成;具有保证气体畅通的作用,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正确。
B.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正确。
C.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错误。
D.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明确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10.A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A。
11.B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
解析:B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肾小管、4肾小球、5肾小囊,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A.4肾小球、5肾小囊构成肾小体,与肾小管共同构成肾单位,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
吸收回血液,尿液大大增加,故若某人的尿量是正常人的数倍,可能病变的部位是结构3肾小管,B错误。
C.当血液流经4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5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因此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流出的液体是尿液,C正确。
D.通过血液透析,达到了排出代谢废物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透析相当于人体内生理活动中的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D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
试题分析: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
解析:C
【详解】
试题分析: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13.B
【分析】
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模式图,其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肾小管。
【详解】
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包括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
解析:B
【分析】
图示为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模式图,其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肾小管。
【详解】
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包括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和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A正确。
B.①出球小动脉、②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③肾小囊中主要是它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
液,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及尿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A
【分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详解】
如图泌
解析:A
【分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排尿的通道。
【详解】
如图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故选A。
【点睛】
泌尿系统的组成。
15.B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据此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
一患者需大量输血,他的血型B型,所以应该输入的血液是B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