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系统快速响应机制的多属性决策模型及算法_刘高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物流活动具有突发性、需求不稳定性、 供 给事后选择性、 流量不均衡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 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取决于它的 快速响应机制和对复杂多变条件下的环境适应 [1]。 当应急物流系统受到突发事件的触发时, 指挥中心 需在最短时间内评估危害后果、调取应急预案、 准 确估计需求方的应急物资品种和数量, 并做出科学 的决策方案。因此, 应急物流系统快速响应机制的 设计和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构成了典型的 多属性决策问题。 近年来,各地区的应急物流系统已经初步形 成, 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响应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 的关注。 Venkatesh 和 Menish (2003 ) 提出: 一个国家 最需要的是一条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 尤其是它应 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王旭平 (2005 ) 提出: 构建 应急物流系统的关键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系统的快 速响应能力。 赵艳 (2008 ) 认为应急物流的目标就是 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成本获取应急物资, 并运送到 目的地。 李建国 (2007 ) , 李志伟、 余德建等 (2008 ) 利
( 二 ) 决策方案
(3 ) 其中: ω= (ω1 ,ω2 , …, ω) ωi ∈ [0,1], i 为属性权重, Σωi=1。 ω = aηi+bφi+cφi+θi i∈N (4 )
i n
(aη +bφ +cφ +θ) Σ
i i i i i=1 n m
(rij, rkj ) , φi= 记 ηi=ΣΣD
入 手 , 选 择 存 储 、 运 输 、 配 载 、 包 装 、 信 息 处 理 、 保障 机 制 等组 建 决 策方 案 , 根据决 策 理论 和实践 经 验 , 选 取 信 息 处 理 速 度 、 机 制 转 换 速 度 、 方 案 执 行 速 度 、 方 案 执 行成本 、 配 载 能 力 、 存 储 能 力 、 预 警 能 力 七 个 属 性 构 建 属 性 集 , 采 用 UEWAA 算子 集结 属 性 信 息 , 利 用 组 合 偏差 最 大化 确 定 属 性 权 重 ,通过 比 较 方 案 与正 理 想 点 的 偏差 大小进 行 决 策方 案 排 序 和选 优 。 结 果 表 明 , 基 于 理 想 点 的 多 属 性决 策方 法运 用在 应 急 物流 的 快 速 响 应 机 制 评 价 和选 优中 ,计 算快捷 、 结 果 直 观 、 可 靠 性 较高 。 关键词 : 应 急 物流 ; 快 速 响 应 ; 多 属 性决 策方 法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志码 :A
X53MIS
X33 封闭网络和条形码
X35 开放网络和 RFID
保障机制
X61 法律法规
X62 行政制度
X63 公共政策
图1
应急物流方案
根据属性选择的要求,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 响应需达到三个理想目标: 时间最短 、 成本最小 、 能力最强 。 其中时间最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处理和转换速度快 、 时间短; 二是方案 的制定和实施速度快 、 时间短 。 成本最小主要是 方案执行成本小, 并能使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后 在特殊 果降到最低 。 能力最强是指预警能力强, 条件下的应急物资存储能力最强, 以及应急物资 的配载能力最强 。 只有三个目标共同实现 、 相互 协调,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响应机制才是科学 高效的。不同的具体方案, 其目标的实现和协 的、 调程度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 选取评价应急物流系统快速响应的 主要属性为: u1—信息处理速度; u2—机制转换速 度; u3—方案执行速度; u4—方案执行成本; u5—配 载能力; u6—存储能力; u7—预警能力。 按照上述 7 个属性,运用测度问题的相关知 识量化属性变量,将语言标度定义在 -5 ̄5 之间, 即 S= (s-5, …,s5 ) , S= (极差, 很差, 差, 较差, 稍差, 一 。从方案集 X 中任 般, 稍好, 较好, 好, 很好, 极好 ) 意选取三个方案来评估其快速响应程度 。评价值 见表 1。
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设 X= (rij ) m×n 为不确定语言决 m 为决策方案的数量, n 为决策方案的属 策矩阵, 性个数, rij 为第 i 方案第 j 属性的评价值。
( 三 ) 算法设计
对于不确定语言的多属性决策问题, 设 xi= (ri1, ) 为决策方案, 对属性 ui∈u 进行测度, 得到 ri2,…,rim 属性评价集 rij∈R, 且 x±= (r1 , r2 , r3 ,…, rm )
一 、引

用数学模型对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方案选择、 风 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定量研究 。 Douglas Moon (1999 ) 通过保留最少应急点个数来提高系统 的响应速度。该方法限制了需求网络为树形, 缺乏 普遍适应性。S.M.Hong-Minh 等(2000)运用系统仿 真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优化, 以期提 (1999 ) 通过引入连续可行方 高响应速度 。刘春林 案, 以应急最早开始时间为目标构建了模型, 并求 解算法。Heumg Suk Hwang 和 Hinojosa(2000)、 方磊 (2006 ) , 张裕华、 陈明华、 李迎秋等 (2009 ) 从应急物 流选址、 服务设施方面构建模型, 并求解算法来提 高反应速度。Linet(2004), 缪成、 许维胜等 (2006 ) 从 配送路线优化、 运输方式选择方面改善应急物流系 统, 提高反应能力。 Sheu(2007)提出灾难快速响应应 急物流配送的混合模糊聚类优化模型。王绍仁, 马 祖军(2011)从 LRP 角度研究地震过程中应急物流 系统的快速响应。 许勤 (2007 ) 提出通过推动电子商 务的发展, 减少物流环节, 简化作业过程来提升系 统的响应速度。 周钟秀 (2008 ) 提出建立隐性应急物 流网络来实现系统的即时响应。 徐东 (2008 ) 提出建 立虚拟配送中心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龙永图 (2008 )
应急物流系统快速响应机制的 多属性决策模型及算法
刘 高 常 1,

谭吉玉 2
(1.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南昌大学理学院, 南昌 330031 )
要 : 基 于 应 急 物流 的 突 发性 、 需 求 不 稳 定 性 、 供 给 事 后选 择 性等特 点 ,从 物流活 动 的 各 个 环 节
i=1 k=1

m
1 m
m
r ), ΣD(r ,
2 ij i=1 j j ij
*
φ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m
*
m * j ij i
(r , r) , θ =ΣD (r , r) 。 ΣD
i=1 i=1 m
其中 rj = 1 m
Σr
k=1
kj
表示各方案的某一个属性 ui 的平
均值[8-10]。 最后利用 D (x+, x) i i ∈N 对方案进行排序和择 + 优。 D (x , xi)越小, 说明决策方案 xi 离正理想点越贴 近, 因此方案 xi 越优。
三 、算

由于应急物流活动的突发性、复杂性等特点, 当专家的意识受到主 、 客观因素制约时, 对快速响 应机制的评价值给出的信息往往是优 、 良、 差等定 性语言信息, 因此, 属性值的表现形式为语言变量 或不确定语言变量。 为了解决属性值为不确定语言 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 选择存储、 运输、 配载 、 包装 、 信息处理 、 保障机制建立应急物流方 案。设方案集 X= (x1i, x2j, …, x6m), 其中 i, j, m∈N, 见 图 1。
收稿日期: 2013-02-17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 (编号: 11GL39 ) ; 江西理工大学 2012 校级自选课题 (编号: jxxj12065 )
作者简介: 刘高常 (1976-
) , 男, 讲师, 主要从事物流工程方面的研究, E-mail:lgcmax2@yahoo.com.
+ + + LULULL UU+ +
二 、多属性决策模型与算法
( 一 ) 属性选择
备选方案的属性选择是构建多属性决策模型 的关键。因此, 建立属性集必须满足科学性 、 完整 性、 不重复性、 可运算性、 相对稳定性等条件。[7-9]通 常, 高效的应急物流系统既要确保有物可流, 即合 理的储备, 也要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架通 “储备” 和 “通道” 的桥梁就是信息技术和平台。因此, 应急物 流系统快速响应的属性选择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系统易调整和转换, 具有很强的适应力; 二是 有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支持, 快速 、 平稳地实现各 物流环节的无缝连接; 三是有完整的保障机制, 如法 律法规、 行政制度和公共政策等。 以便确保应急物资 的采购、 征用与发放, 应急资金的筹集与使用, 应急 人员的组织与调度, 明确政府、 企业和公民的责权利 范围。令属性集 u={u1, u2,…,un}, n 为属性个数。
+ L+ U+ L+ L U+ U L+ ± ± ± ±
(1 )
其中 rj =[ rj , rj ], rj =max (rij) ,rj ==max (rij) , j∈ M= (1, 2, …, m ) , rj 和 rj 分别是 rj 的下限和上限。 rj =[rj ,rj ],rj =min (rij) ,rj =min(ruij) , j∈M= (1, 2, …, m ) , rj 和 rj 分别是 rj 的下限和上限。 决策者进行定性测度时, 需要适当的语言评估 标度。定义 S={Si|i= -t, …, t}, u=[Sa,Sb]和 v=[Sc,Sd] 为不确定语言变量, 其中 c 不小于 a, d 不小于 b。 利用 UEWAA 算子对决策矩阵 R= (rij ) m×n 的属 性值进行集结, 得到 u 和 v 偏差及方案 xi 和方案正 理想点之间的偏差: D (u, v ) = (Sc-a× Sd-b ) /2=S (2 ) ( c-a+d-b ) /2 D (x+, x) (r1 , ri1 ) ω2D (r2 , ri2 ) …ωmD (rm , rim ) , i∈N i =ω1D
DOI:10.13265/ki.jxlgdxxb.2013.04.001
第 34 卷 第 4 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4, No.4 Aug. 2013
2013 年 8 月
文章编号: 2095-3046 (2013 ) 04-0063-04
第 34 卷 第 4 期
刘 高 常 , 等 : 应 急 物流 系 统 快 速 响 应 机 制的 多 属 性决 策 模 型 及 算 法
65
存储
X11 车间或零售店
X12 平面仓库
X13 自动化仓库
X14 社会物流中心 (普通 )
X15 自动化社会物流中心
运输
X21 水运 X24 铁路集装箱 X27 滚装船
表1决策矩阵rx11车间或零售店x12平面仓库x13自动化仓库x14社会物流中心普通x15自动化社会物流中心x21水运x22普通铁路运输x23普通空运x24铁路集装箱x25公路运输x26驼背列车x27滚装船x28直升机方案u1u2u3u4u5x1s0s1s1s3s0s1s3s4s2s5x2s0s2s0s1s3s4s3s4s2s4x3s1s3s1s3s2s4s0s2s0s3属性u6s1s4s2s3s1s4u7s2s3s1s3s0s1方案u1u2u3u4u5drjr1js15s0s3s0s0drjr2js1s15s0s0s05drjr3js0s0s05s25s2属性u6s05s05s05u7s0s05s2表2偏差分量dx31散放x32一般容器x33集装箱x33无动力车x35动力车x36传送带x41散装x42非标准包装x33标准包装x51手工处理x52电脑处理x53misx33封闭网络和条形码x35开放网络和rfidx61法律法规x62行政制度x63公共政策存储运输配载包装信息处理保障机制应包物流方案x第34卷第4期刘高常等
64 能做到真正快速响应
[2-6]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
2013 年 8 月
提出: 只有政府、 企业、 个人三者综合协调, 系统才 在多属性决策方面, 徐泽水 (2006 ) 对属性取值 为语言变量, 属性权重信息完全未知 、 属性权重不 完全信息、 属性权重不完全且对方案有偏好的多属 性决策问题和多属性群决策问题, 给出了一种决定 属性权重的优化模型和决策方法, 最后通过 LWAA 等算子集结属性信息[7]。卫贵武等 (2007 ) 针对权重 和属性值都不确定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使用 ULWA 算子和互补矩阵选择决策方案[8]。 上述学者探索了提升应急物流系统响应速度 的方法和途径,初步确定了学科研究范围及解决问 题的设想。但现有文献主要是关注设施选址、 路径 信息共享等方法论的问题, 很少涉及通过物 优化、 流运作体系和方案评价来提高即时响应能力的问 题。 在多属性决策理论方面, 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很少应用到应急物流领域。 本文从物流活动的各 个环节入手, 选择存储 、 运输 、 配载 、 包装 、 信息处 保障机制等组合方案, 通过多属性决策和评价, 理、 探讨影响应急物流系统快速响应能力的源泉和提 高途径。
X22 普通铁路运输 X25 公路运输 X28 直升机
X23 普通空运 X26 驼背列车
应 包 物 流 方 案 X
配载
X31 散放 X33 无动力车
X32 一般容器 X35 动力车
X33 集装箱 X36 传送带
包装
X41 散装
X42 非标准包装
X33 标准包装
信息处理
X51 手工处理
X52 电脑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