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
1.下列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S⇌2H++S2﹣B.KHSO4═K++HSO4﹣
C.CH3COOH⇌H++CH3COO﹣D.NaH2PO4⇌Na++H2PO4﹣
2.已知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改变某条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该变化的只能是升高温度
B.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变强
C.溶液的pH一定减小
D.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 B.已知4P(红磷,s)=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4kJ/mol D.己知C(s)+O2(g)=CO2(g);△H1C(s)+O2(g)=CO(g);△H2则△H1>△H2
4.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l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能.已知H﹣H、H﹣O和O═O键的键能△H分别为436kJ/mol、463kJ/mol和495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 (g)═H2(g)+O2(g);△H═﹣485 kJ/mol
B.2H2(g)+O2(g)═2H2O(g);△H═﹣485 kJ/mol
C.2H2(g)+O2(g)═2H2O(g);△H═+485 kJ/mol
D.H2O (g)═H2(g)+O2(g);△H═+485 kJ/mol
5.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反应
温度
/℃
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1)V/mL c/(mol
・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10 0.2 5 A.A B.B C.C D.D
6.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A.CO2(g)+2NH3(g)⇌CO(NH2)2(s)+H2O(g);△H<0
B.CO2(g)+H2(g)⇌CO(g)+H2O(g);△H>0
C.CH3CH20H(g)⇌CH2=CH2(g)+H2O(g);△H>0
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H<0
7.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8.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 B.BaO量不变C.氧气浓度不变 D.平衡向右移动
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MgSO4(s)+CO(g)⇌MgO(s)+CO2(g)+SO2(g)△H>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选项x y
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
A .A B.
B C.
C D.D
10.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 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11.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G体积分数/%
1.0
2.0
3.0
温度/℃
810 54.0 a b
915 c 75.0 d
1000 e f 83.0
①b<f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③该反应的△S<0 ④K(1000℃)>K(810℃)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12.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 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A.B.C.D.
13.下列各组试剂(括号内的是滴加试剂)做溶液导电性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灯泡由亮变暗直至熄灭,然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BaCl2溶液(稀硫酸)B.氨水(醋酸溶液)
C.Ba(OH)2溶液[Ba(HCO3)2溶液] D.Ba(OH)2溶液(NaHSO4溶液)
14.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3>V2>V1B.V1=V2=V3C.V2>V1=V3D.V1=V2<V3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15.(13分)(2015秋•广州校级期中)某化学小组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
实验方案:
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大的过量镁条,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1)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明显欠缺,该欠缺是.(2)在欠缺已经改正的方案下,反应起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应是盐酸醋酸
最终产生氢气的体积关系应是盐酸醋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i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原因是.
ii实验室用过量镁与盐酸制取氢气时,若要减慢反应速率而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
A.冰醋酸 B.醋酸钠固体 C.石灰石 D.水 E.食盐溶液.(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16.(18分)(2015秋•广州校级期中)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减少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
H2(g)+O2(g)=H2O(g)△H=﹣241.8KJ/mol
C(s)+1/2O2(g)=CO(g)△H=﹣110.5KJ/mol
写出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
a.Ca(OH)2 b.Na2CO3 c.CaCl2 d.NaHSO3、
(2)污染物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H2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
①在恒容体系中,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
a. v正(CH3OH)=v逆(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c(CO):c(H2):c( CH3OH)=1:2:1
②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与20molH2,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M、N、Q三点的平衡常数K M、K N、K Q的大小关系为.
(3)汽车尾气中NO x和CO的生成及转化为:
①已知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2NO(g)△H>0汽车启动后,气缸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②若加入1mol空气(含有0.8molN2和0.2molO2),1300℃时在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5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ν(NO)和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写出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中数据可作近似处理)
③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
2CO(g)=2C(s)+O2(g)△H>0,该设想能否实现?(选填“能”或“不能”),依据是.
④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7.(13分)(2015秋•广州校级期中)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将SO2和O2混合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H=﹣92.3KJ/mol
反应过程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mol)的变化如下表(0~4min时,容器气体压强为0.1MPa):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w.9
n(SO2) 2.00 1.92 1.84 1.76 1.76 1.64 1.52 1.40 1.40 1.40
n(O2) 1.00 0.96 0.92 0.88 0.88 0.82 0.76 0.70 0.70 0.70
n(SO3)w0 0.08 0.16 0.24 0.24 0.36 0.48 0.60 0.60 0.60
回答下列问题:
(1)时段,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第5min时,从同时提高速率和转化率两个方面分析,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平衡向方向移动.(填“正”、“逆”或“不”)
(3)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时,S0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a.260℃
(填Fe203、Ni0或Cr203)作催化剂反应速率最快.Fe2O3和Ni0作催化剂均能使S0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价格因素,选择Fe203的主要优点是.
(4)科研小组在3800C Fe203作催化剂时,研究了不同投料比n(O2):n(SO2)对S02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b.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画出n(O2):n(SO2)=1:2时,SO2转化率的
预期变化曲线.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
1.下列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S⇌2H++S2﹣B.KHSO4═K++HSO4﹣
C.CH3COOH⇌H++CH3COO﹣D.NaH2PO4⇌Na++H2PO4﹣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
【解答】解:A.硫化氢为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H2S⇌H++HS﹣,故A错误;
B.硫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KHSO4═K++HSO4﹣,故B正确;
C.醋酸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CH3COOH⇌H++CH3COO﹣,故C错误;
D.磷酸二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2PO4=Na++H2PO4﹣,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电解质强弱及电离方式是解题关键,注意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能拆,题目难度不大.
2.已知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改变某条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该变化的只能是升高温度
B.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变强
C.溶液的pH一定减小
D.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升高温度或加水都能使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B、加醋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C、若改变条件为加水,则促进电离,但氢离子的浓度减小;
D、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
【解答】解:A、弱酸的电离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加水促进电离,所以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
B、加醋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醋酸钠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抑制醋酸的电离,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因升高温度或加水都能使电离平衡正向移动,若为加水,电离程度增大,生成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但氢离子的浓度减小,pH增大,故C错误;
D、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醋酸的电离平衡移动,明确温度和加水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稀释时电离程度增大,但离子浓度减小来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 B.已知4P(红磷,s)=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4kJ/mol
D.己知C(s)+O2(g)=CO2(g);△H1C(s)+O2(g)=CO(g);△H2则△H1>△H2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燃烧热是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1mol物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能量来回答;
B、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C、中和热是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的过程所放出的能量;
D、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焓变越小;
【解答】解:A、由燃烧热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lmol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释放出的热量,所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A错误;
B、4P(红磷,s)=P4(白磷,s)△H>0,则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4kJ/mol,故C正确;
D、物质C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多,所以△H1<△H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燃烧热的含义以及中和热的概念、反应的热效应方面的知识,注意比较反应热时要考虑反应热前面的负号,难度中等.
4.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l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能.已知H﹣H、H﹣O和O═O键的键能△H分别为436kJ/mol、463kJ/mol和495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 (g)═H2(g)+O2(g);△H═﹣485 kJ/mol
B.2H2(g)+O2(g)═2H2O(g);△H═﹣485 kJ/mol
C.2H2(g)+O2(g)═2H2O(g);△H═+485 kJ/mol
D.H2O (g)═H2(g)+O2(g);△H═+485 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的生成会放出能量,△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互为可逆反应的焓变互为相反数,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应该△H>0,故A错误;
B、△H=2×463kJ/mol﹣436kJ/mol﹣×495kJ/mol=242.5kJ/mol,故B错误;
C、氢气燃烧放热,应该△H<0,故C错误;
D、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焓变:△H=2×436kJ/mol+495kJ/mol﹣4×463kJ/mol=﹣
485kJ/mol,所以H2O (g)═H2(g)+O2(g);△H═+485 kJ/mo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5.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反应
温度
/℃
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1)V/mL c/(mol
・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10 0.2 5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表中给出的数据为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对于该反应来说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表中C、D温度较高,则应大于A、B的反应速率,C、D相比较,D的浓度较大,则反应速率较大.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考查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A.CO2(g)+2NH3(g)⇌CO(NH2)2(s)+H2O(g);△H<0
B.CO2(g)+H2(g)⇌CO(g)+H2O(g);△H>0
C.CH3CH20H(g)⇌CH2=CH2(g)+H2O(g);△H>0
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H<0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蒸气的含量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水蒸气的含量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t2>t1;同理压强越大,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p1>p2;
A.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水蒸气的含量;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故A正确;B.反应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压强对水蒸气的含量不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因此均不符合,故B错误;
C.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大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不符合图象,故C错误;
D.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大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压强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图象的分析和识别,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7.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压轴题.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容器恒容,因此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在本题中只考虑温度和浓度的影响.结合图象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再减小,因为只要开始反应,反应物浓度就要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此时正反应却是升高的,这说明此时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绝热的,因此只能是放热反应,从而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解答】解:A、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故一定未达平衡,故A错误;
B、a到b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故B错误;
C、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则SO2的转化率将逐渐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图象分析,为高频考点,正确理解图象含义及曲线变化趋势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 B.BaO量不变C.氧气浓度不变 D.平衡向右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BaO的量减小,故B错误;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氧气浓度不变,故C正确;D.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平衡移动,根据压强与平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浓度无关,为易错点.
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
MgSO4(s)+CO(g)⇌MgO(s)+CO2(g)+SO2(g)△H>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选项x y
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升温平衡正向进行,气体质量增大,根据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分析;
B、加入一氧化碳达到平衡状态,正向是压强增大的反应,一氧化碳量增大;
C、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
D、固体不影响气体达到的平衡;
【解答】解:该反应为正方向体积增加且吸热.
A、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A正确;
B、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上一平衡多,故比值减小,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浓度变化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因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固体不改变平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 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50s内△n(PCl3)=0.16mol,根据v=计算v(PCl3);B.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PCl3)=0.2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 (PCl3)=0.11 mol/L,则n′(PCl3)=0.22mol>0.2mol,可知平衡正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C.根据K=计算平衡常数,再求浓度商(Qc),K>Qc,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K<Qc,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K=Qc,说明处于平衡状态;D.等效为起始加入2.0molPCl5,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的PCl5转化率较原平衡低,故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则参加反应的PCl3的物质的量大于1.6mol.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50s内△n(PCl3)=0.16mol,v(PCl3)==0.0016mol/(L•s),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PCl3)=0.2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 (PCl3)=0.11 mol/L,则n′(PCl3)=0.11 mol/L×2L=0.22mol>0.2mol,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O,故B错误;
C.250s处于平衡状态,则:
PCl5(g)⇌PCl3(g)+Cl2(g)
开始(mol/L):0.5 0 0
变化(mol/L ):0.1 0.1 0.1
平衡(mol/L):0.4 0.1 0.1
所以平衡常数k==0.025.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PCl3和0.20 molCl2,起始时PCl5的浓度为
0.5mol/L、PCl3的浓度为0.1mol/L、Cl2的浓度为0.1mol/L,浓度商Qc==0.02
<K=0.25,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达平衡前v(正)>v(逆),故C正确;D.等效为起始加入2.0molPCl5,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的PCl5转化率较原平衡低,故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即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
参加反应的PCl3的物质的量大于1.6mol,故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高于=8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常数应用、平衡移动、等效平衡等,难度中等,注意D中使用等效平衡思想分析,使问题简单化,也可以根据平衡常数计算,但比较麻烦.
11.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压强/MPa
1.0
2.0
3.0
G体积分数/%
温度/℃
810 54.0 a b
915 c 75.0 d
1000 e f 83.0
①b<f②915℃,2.0MPa时E的转化率为60%③该反应的△S<0 ④K(1000℃)>K(810℃)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①同温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变小,故可知c>75.0>54.0>a>b,利用c>75.0>54.0可知同压下,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从而可知f>75.0;
②在915℃、2M Pa下,设E的起始量为amol,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G的量为2ax,由题意得×100%=75%,解得x=0.6;
③该题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为熵增反应;
④结合前面分析知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增大.
【解答】解:①利用图表分析结合平衡原理分析;a与b、c与d、e与f之间是压强问题,随着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G的体积分数减小,b<a;c>75%,e>83%;
f的温度比b的高,压强比b的小,所以f>b,故正确;
②设E的起始量为amol,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G的量为2ax,由题意得
×100%=75%,解得x=0.6,α=60%,故错误;
③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增大的反应,属于熵增反应,故正确;
④e是温度问题,随着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所以,K (1000℃)>K(810℃),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为3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应用,平衡计算和对比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2.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 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A.B.C.D.
【考点】真题集萃;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由乙酸(甲、K 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a=1.4×10﹣3)可知,乙酸的K a小,则乙酸的酸性弱;等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大;弱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乙酸(甲、K 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a=1.4×10﹣3)可知,乙酸的K a小,则乙酸的酸性弱;
由图可知,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电离度,则等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大,即乙的曲线在上方,可排除A、C;
弱酸的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则曲线甲、乙均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可排除D,显然只有B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把握Ka与酸性的关系、弱酸的电离度与浓度的关系及图象分析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下列各组试剂(括号内的是滴加试剂)做溶液导电性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灯泡由亮变暗直至熄灭,然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A.BaCl2溶液(稀硫酸)B.氨水(醋酸溶液)
C.Ba(OH)2溶液[Ba(HCO3)2溶液] D.Ba(OH)2溶液(NaHSO4溶液)
【考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溶液导电是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当接通电源时,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向正极移动,形成电流,灯泡发光,不溶于水的物质难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所以它们不能导电;水很难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水基本不能导电.灯泡变暗,说明溶液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逐渐变亮说明自由离子增加,据此回答判断.
【解答】解:A、BaCl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物质,难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不导电,所以灯泡由亮变暗,不会熄灭,故A错误;
B、氨水中加入醋酸溶液,先是生成醋酸铵,灯泡会由暗变亮,然后随着加入醋酸的量的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会变暗,故B错误;
C、Ba(OH)2溶液中加入Ba(HCO3)2溶液会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导电性减弱,所以会变暗,直至熄灭,再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钡,则导电性会增强,灯泡变亮,故C正确;
D、Ba(OH)2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从氢氧化钡到硫酸钠,其导电性几乎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溶液导电的原因,并根据物质溶解性,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确定灯泡是否发光,最终找出符合试题意图的答案.
14.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3>V2>V1B.V1=V2=V3C.V2>V1=V3D.V1=V2<V3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中,c(OH﹣)相同,但NH3•H2O为弱碱,等pH 时,其浓度大于NaOH,然后结合酸碱中和时c(OH﹣)越大,消耗酸越多.
【解答】解: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溶液中含有的c(OH﹣)相同,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V1=V2,
但NH3•H2O为弱碱,等pH时,其浓度大于NaOH,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弱碱继续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则消耗酸多,即V2<V3,
所以消耗酸的体积关系为:V1=V2<V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pH与浓度的关系及强碱、弱碱的判断、弱碱的电离平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4分)
15.(13分)(2015秋•广州校级期中)某化学小组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
实验方案:
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大的过量镁条,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1)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明显欠缺,该欠缺是盐酸、醋酸的浓度应相同.
(2)在欠缺已经改正的方案下,反应起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应是盐酸大于醋酸最终产生氢气的体积关系应是盐酸等于醋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i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原因是反应放热,镁条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ii实验室用过量镁与盐酸制取氢气时,若要减慢反应速率而不影响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加入BDE
A.冰醋酸 B.醋酸钠固体 C.石灰石 D.水 E.食盐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