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凝结与时代升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 且贱焉 , ; 耻也 邦无道 , 富且贵焉 , 也。生动 昭示 : 耻 ” 若国家 繁荣 昌盛 , 却不 思进 取 , 你 流于贫 困 , 那是 一种 耻辱 ; 如果 国
维普资讯
第2 0卷第 1 0期
20 06年 1 0月
成都教育学 院学报
J RNA HE GDU C 上 OU L0F C N 0I EGE 0 DU A 1 F E C 1 0N
0 N .0 . o 1
O t2 o c .0 6
、
民族 性
的中华 民族传统文 化 中 , 握其 精 华 , 融入 时代 精神 的 内 把 并
涵, 使之 体现时代的独特魅力 。 (- “ 荣八 耻” -)八 的时代要 求 荣辱观古 已有 之 , 荣辱 心人 皆有之。 不 同的 时代 , 同 不 的民族 , 持有 不 同世 界 观 、 生观 、 值观 的人 , 荣 辱观是 人 价 其 不 同的。恩格斯说 :每 个社 会集 团都 有 他 自己 的荣辱 观 。 “ ”
“ 采 耻 " 民 传 统 美德 的历 史凝 结 与 时代 升 华 八 -八 - : 族
林 秀玲
( S , 技术学院 广东揭 阳 520) 揭g ̄3 1 g 200
【 要】 “ 摘 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 中既有以“ 其 爱国主义” 为核心
映了 中国共产党对 当代 中国发展方 向的战略思 考 , 现 了中 体
华民族传统美德 与时代精 神的完美结合 , 立起 了时 代 的道 树 德标杆 , 具有 民族 性 、 科学性 和实践性 的鲜 明的时代特征 。
一
都有羞耻之心 , 国பைடு நூலகம்就永远不会蒙受耻辱。因为知耻才能廉
明和上进 , 国家才 能强 盛 。 …这些荣 辱 观如 此 的鲜 明、 远 。 高 古 为今用是明智之举 ,八荣八耻” “ 的价值 观正 是在绵 延恢 弘
德建设 的指导思想 、 针原则 和 公 民的基 本道 德 规范 , 持 方 坚
了“ 以为人 民服 务为核 心 , 以集体 主义 为原 则 , 以爱祖 国、 爱
人 民、 劳动 、 爱 爱科 学 、 社会 主 义 为基 本 要 求 ” “ 荣 八 爱 。 八
耻” 既有先进性 的导向 , 又有广泛 性的要求 , 引导人 们摆 正个
人、 集体 、 国家 的关系 , 正确处理个人 与社会 、 争 与协 作 、 竞 先 富与共 富 、 经济效 益与 社会效 益 等关 系 , 确立 了在社 会主 义 社会 , 全体公 民普遍认 同和 自 觉遵守 的行为准则 。 在社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 发 社 展, 大大 增强 了人们 的 自立意识 、 争意 识 、 竞 效率 意识 、 民主 法制 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 但市场 自身的缺 陷和 消极 因素 也 会反映 到人们 的思 想道 德和 人与人 的关 系上来 。市 场经 济 是利益经 济 、 益 经济 , 是信用 经 济 、 制经 济。“ 效 更 法 八荣 八
传统道德强调必须知耻 , 知耻方能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
为。《 论语》 明确指 出:道之 以德 , 之 以礼 , “ 齐 有耻 且格 。这 ”
句话言简意赅 , 昭示世人 : 如果用道 德来教 育百姓 , 同时又用 礼法来 约束他们 , 么 , 那 百姓就不但 具备羞 耻之 心 , 且能够 而 改过 向善 。顾 炎武 指 出 :人之 不廉 …… 皆原 生 于耻 也。 说 “ ” 明, 无耻则无所 不 为。石成 金指 出 :如 知耻 则 洁 己励 行 , “ 思 学正人 , 所为 皆光 明正大 。如 无耻 心 , 则无 事 不可 为 矣。 康 ” 有 为日 :人 之所 以不为 , “ 皆赖有耻心 , 如无 耻心 , 则无事 不可 为矣。 …《 ” 论语 ・ 学而 篇》 “ :恭近 于礼 , 远耻 辱也 。可 见 , 荣 ” 知
社 会主义荣辱观 回答 的是“ 社会 主义社会 中, 什么 是光荣 , 什
么是耻辱 ” 。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 , 既要发 扬 优 良传 统 , 又要
体 现时 代精 神 ; 既要立 足 本 国, 又要 面 向世 界 ; 既要 把握 今
天, 又要面 向未来 。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含着 社会 主义思 想道
耻” 对拜 金主 义 、 乐 主义 、 利忘 义 、 针 享 见 损公 肥 私 、 讲 信 不
辱是关系到 个人 品 德修 养 的重 大 问题 , 每 一个 人 堂堂 正 是
正、 清清 白白做人 的基础 。 孑 子不但把 知耻视为教育学生做 人的道 理 , L 同时把 知耻
的作用提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 论语 ・ 泰伯篇》 “ :邦有道 ,
的理念 范畴 , 也有 以“ 实守信” 诚 为基础的 实践 范畴 , 了民族性、 学性和 实践性 的有机 统一。 体现 科
【 关键词】 荣辱观 ; 民族性; 科学性; 实践性 【 中国图书分类号】 D4 【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8 94(061 — 01 0 0 — 1 20) 00 — 2 0 4 0
国耻” 说 明官吏和读 书人的无耻不仅 是个 人 的耻 辱 , , 而且是 国家 的耻辱 。龚 自珍 日 :士 皆知耻 , 国家永 无耻 矣。 大家 “ 则 ”
“ 八荣八耻 ” 的社会 主义荣辱 观 , 澄清 了社会生 活 中模糊 的价值观念 , 鲜明地指 出 了社会 主义 价值 观 的根本 取 向, 反
( )八 荣八 耻” 一 “ 的思想文化 来源 正确的价值观是文化精 神成果 中的积 极 因子 , 必然蕴 她
含着民族特点 , 承着 传统道德 的精 华。荣辱 观念在 中国传 传 统文化的血脉中本 身就是 一 股不 同凡 响 的激流 , 尚荣知 耻 ,
弃恶从 善 , 是修身 之本 , 国之基 。 立
维普资讯
第2 0卷第 1 0期
20 06年 1 0月
成都教育学 院学报
J RNA HE GDU C 上 OU L0F C N 0I EGE 0 DU A 1 F E C 1 0N
0 N .0 . o 1
O t2 o c .0 6
、
民族 性
的中华 民族传统文 化 中 , 握其 精 华 , 融入 时代 精神 的 内 把 并
涵, 使之 体现时代的独特魅力 。 (- “ 荣八 耻” -)八 的时代要 求 荣辱观古 已有 之 , 荣辱 心人 皆有之。 不 同的 时代 , 同 不 的民族 , 持有 不 同世 界 观 、 生观 、 值观 的人 , 荣 辱观是 人 价 其 不 同的。恩格斯说 :每 个社 会集 团都 有 他 自己 的荣辱 观 。 “ ”
“ 采 耻 " 民 传 统 美德 的历 史凝 结 与 时代 升 华 八 -八 - : 族
林 秀玲
( S , 技术学院 广东揭 阳 520) 揭g ̄3 1 g 200
【 要】 “ 摘 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 中既有以“ 其 爱国主义” 为核心
映了 中国共产党对 当代 中国发展方 向的战略思 考 , 现 了中 体
华民族传统美德 与时代精 神的完美结合 , 立起 了时 代 的道 树 德标杆 , 具有 民族 性 、 科学性 和实践性 的鲜 明的时代特征 。
一
都有羞耻之心 , 国பைடு நூலகம்就永远不会蒙受耻辱。因为知耻才能廉
明和上进 , 国家才 能强 盛 。 …这些荣 辱 观如 此 的鲜 明、 远 。 高 古 为今用是明智之举 ,八荣八耻” “ 的价值 观正 是在绵 延恢 弘
德建设 的指导思想 、 针原则 和 公 民的基 本道 德 规范 , 持 方 坚
了“ 以为人 民服 务为核 心 , 以集体 主义 为原 则 , 以爱祖 国、 爱
人 民、 劳动 、 爱 爱科 学 、 社会 主 义 为基 本 要 求 ” “ 荣 八 爱 。 八
耻” 既有先进性 的导向 , 又有广泛 性的要求 , 引导人 们摆 正个
人、 集体 、 国家 的关系 , 正确处理个人 与社会 、 争 与协 作 、 竞 先 富与共 富 、 经济效 益与 社会效 益 等关 系 , 确立 了在社 会主 义 社会 , 全体公 民普遍认 同和 自 觉遵守 的行为准则 。 在社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条件 下 ,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 发 社 展, 大大 增强 了人们 的 自立意识 、 争意 识 、 竞 效率 意识 、 民主 法制 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 但市场 自身的缺 陷和 消极 因素 也 会反映 到人们 的思 想道 德和 人与人 的关 系上来 。市 场经 济 是利益经 济 、 益 经济 , 是信用 经 济 、 制经 济。“ 效 更 法 八荣 八
传统道德强调必须知耻 , 知耻方能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
为。《 论语》 明确指 出:道之 以德 , 之 以礼 , “ 齐 有耻 且格 。这 ”
句话言简意赅 , 昭示世人 : 如果用道 德来教 育百姓 , 同时又用 礼法来 约束他们 , 么 , 那 百姓就不但 具备羞 耻之 心 , 且能够 而 改过 向善 。顾 炎武 指 出 :人之 不廉 …… 皆原 生 于耻 也。 说 “ ” 明, 无耻则无所 不 为。石成 金指 出 :如 知耻 则 洁 己励 行 , “ 思 学正人 , 所为 皆光 明正大 。如 无耻 心 , 则无 事 不可 为 矣。 康 ” 有 为日 :人 之所 以不为 , “ 皆赖有耻心 , 如无 耻心 , 则无事 不可 为矣。 …《 ” 论语 ・ 学而 篇》 “ :恭近 于礼 , 远耻 辱也 。可 见 , 荣 ” 知
社 会主义荣辱观 回答 的是“ 社会 主义社会 中, 什么 是光荣 , 什
么是耻辱 ” 。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 , 既要发 扬 优 良传 统 , 又要
体 现时 代精 神 ; 既要立 足 本 国, 又要 面 向世 界 ; 既要 把握 今
天, 又要面 向未来 。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含着 社会 主义思 想道
耻” 对拜 金主 义 、 乐 主义 、 利忘 义 、 针 享 见 损公 肥 私 、 讲 信 不
辱是关系到 个人 品 德修 养 的重 大 问题 , 每 一个 人 堂堂 正 是
正、 清清 白白做人 的基础 。 孑 子不但把 知耻视为教育学生做 人的道 理 , L 同时把 知耻
的作用提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 论语 ・ 泰伯篇》 “ :邦有道 ,
的理念 范畴 , 也有 以“ 实守信” 诚 为基础的 实践 范畴 , 了民族性、 学性和 实践性 的有机 统一。 体现 科
【 关键词】 荣辱观 ; 民族性; 科学性; 实践性 【 中国图书分类号】 D4 【 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8 94(061 — 01 0 0 — 1 20) 00 — 2 0 4 0
国耻” 说 明官吏和读 书人的无耻不仅 是个 人 的耻 辱 , , 而且是 国家 的耻辱 。龚 自珍 日 :士 皆知耻 , 国家永 无耻 矣。 大家 “ 则 ”
“ 八荣八耻 ” 的社会 主义荣辱 观 , 澄清 了社会生 活 中模糊 的价值观念 , 鲜明地指 出 了社会 主义 价值 观 的根本 取 向, 反
( )八 荣八 耻” 一 “ 的思想文化 来源 正确的价值观是文化精 神成果 中的积 极 因子 , 必然蕴 她
含着民族特点 , 承着 传统道德 的精 华。荣辱 观念在 中国传 传 统文化的血脉中本 身就是 一 股不 同凡 响 的激流 , 尚荣知 耻 ,
弃恶从 善 , 是修身 之本 , 国之基 。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