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127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原因发热127例临床分析
刘婷;滕琳;吴立平;孙开宇;于振刚
【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病因及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因不明原因发热收入院的病人共127例.结果 127例病人中,感染性疾病78例,占61.4%,结缔组织病21例,占16.5%,恶性肿瘤共18例,占14.2%,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主要病因.结论通过临床正确的诊疗,大部分FUO 病因可以明确,其中仍以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恶性肿瘤为主.
【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
【年(卷),期】2010(015)008
【总页数】2页(P1102-1103)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治疗
【作者】刘婷;滕琳;吴立平;孙开宇;于振刚
【作者单位】261041,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61041,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61041,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61041,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科;261041,山东,潍坊,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不明原因发热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难题,我们对我院近四年来以不明原因发热收入院的病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因不明原因发热收入院的病人共127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74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
52.1岁。

二、诊断标准
符合1998年全国发热感染性疾病会议的诊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38.5℃,经病史询问、体检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1]。

三、诊断方法
结合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包括血清学、影像学、相关部位穿刺获得的病理学、内镜学以及试验性治疗等。

结果
一、病因分类:127例病人中,感染性疾病78例,占61.4%,其中居前三位的分
别为结核病26例、败血症20例、肺部感染13例;分别占感染性疾病的33.3%、25.6%、16.7%;其余还有伤寒斑疹伤寒、胆系感染、病毒性脑膜炎、坏死性淋巴
结炎各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各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阿米巴肝脓肿、Sweet综合症各1例。

结缔组织病21例,占16.5%,其中成人Still病14例,占结缔组织病的70%;其余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各2例。

恶性肿瘤共18例,包括淋巴瘤、白血病12例及其它肺癌、食道癌等
实体肿瘤6例,占14.2%,功能性低热和药物热各2例,占3.2%;诊断不明者6例,占4.7%。

二、最终确诊方法:根据血清学和(或)细菌学(包括血、尿、大便常规及培养,ESR,CRP,抗O+RF,抗核抗体谱,ANCA,肥大加外裴氏反应,出血热抗体,血清嗜异凝聚实验,CMV-DNA,HIV-Ab,结核菌素实验等)确诊75例,占59.1%;各种穿刺术(包括胸膜腔穿刺、腹膜腔穿刺、骨髓腔穿刺)后相关检查确
诊21例,占16.5%;影像学(包括胸腹部CT,腹部B超,心脏多普勒彩超,甲状
腺ECT扫描,全身PET-CT等)确诊13例,占10.2%;淋巴结、皮肤活检及手术探查确诊7例,占5.5%;各种内镜学检查(包括气管镜、胃镜、盆腔镜等)确诊5例,占3.9%;最终不能确诊者6例,占4.7%。

讨论
FUO的诊断标准是:发热热程>3周,体温高于38.3℃,在住院1周后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常规实验室检查而病因不明者。

我国全国发热感染性疾病会议的诊断。

在FUO中仍以感染性疾病居多(78例,61.4%),其中结核性疾病居首。

在26例
结核病病人中,肺结核12例,其余为肺外结核,共14例,包括结核性胸膜炎8例、盆腔结核、脊柱结核各2例以及未明确结核灶后通过试验性抗痨治疗确诊者2例。

可见,我们要注重肺外结核的诊断。

根据肺外结核分布部位,实验室诊断可采用细菌学、活组织、影像学检查等,尤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最重要。

PPD强阳性,对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很高,但阴性也不能除外结核菌感染,因此,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依旧是目前诊断肺外结核的主要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至少接受3种
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时间放宽到8周,较广为采用的期限4~6周为宜[1]。

感染性疾病中,20例确诊为败血症,对于该病的确诊,一定要重视反复多次多部
位血培养的检查,最好在病人寒战发热前以及未应用抗生素前采血,阳性率增高。

此组病人中有15例均为两次以上抽血后方确诊。

13例肺部感染的病人中,有深部真菌感染6例,巨细胞病毒(CMV)肺炎4例,多重耐药细菌肺炎3例。

近年来,侵袭性肺深部真菌感染病人有增多趋势,对高危
人群要有所重视,尤其有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宿主,养鸽子等,要加强痰致病菌的培养,必要时采用高渗盐水诱导痰或者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盥洗获取标本进行相关致病菌的培养。

对于CMV肺炎4例,均有肾移植术史,要高度警惕器官移植术后的病人发生CMV肺炎的可能。

我们还发现坏死性淋巴结炎有增多趋势,本院确诊的病人均为年轻女性,高热,颈
部可触及较大多个淋巴结,最终经淋巴结活检证实。

坏死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年轻女性,常有高热,淋巴结肿痛常为多发,特别是颈部淋巴结,病程大多为1~3个月,也有长达半年者。

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病因多为感染,如病毒感染等,但也可能是某些结缔组织病的表现之一[2]。

因此在临床上有上述特点的病人要注重早期淋巴结的活检。

此外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要注重病史的全面细致的询问及详细的体格检查。

我科曾确诊AIDS 2例,其中一例为普通农村妇女,无不洁性交及吸毒史,发热两月余,经临床多种用药效果差,后经详细询问病史有生第二胎剖宫产中输血史,因此进行了HIV检查并最终确诊。

所以对长期FUO病人应注重输血史的询问!还有亚急性
甲状腺炎和桥本氏甲状腺肿患者各一例,均发热多日,经多家医院就诊及用药未能确诊,病人除发热外自诉咽喉部不适,多家医院误诊为单纯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的咽喉部充血,以及误认为是发热牵涉牙痛引起的症状,实际上是咽喉痛牵带甲状腺肿大引起的疼痛!最后通过仔细查体及甲状腺ECT扫描、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

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21例,占16.5%,其中成人Still病14例,居结缔组织病第一位。

Still病是结缔组织病中引起FUO的主要疾病。

该病是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发热、关节痛、皮疹,可同时合并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增高、ESR增快、血清铁蛋白增高,免疫学指标阴性,对抗生素治疗无效,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临床上成人斯蒂尔病的诊断,往往应在反复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和淋巴结活检后,排除淋巴瘤、败血症等才可确诊;并且有时随着病情进展可
发展为淋巴瘤等疾病,需长期治疗并追踪观察。

非感染性疾病中位居第二的是恶性肿瘤18例,占14.2%,其中淋巴瘤7例,居恶性肿瘤首位。

目前不典型淋巴瘤增加,我科确诊的淋巴瘤病人中有5位表现为深
部淋巴结的肿大,包括纵隔和腹膜后,3位淋巴瘤病人初始仅以高热为主,无明显其它症状,也无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早期血象骨髓象均不能确诊,病情发展到
一定程度(一个月~两个月)方出现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并通过活检确诊。

此外近期我科还确诊“sweet综合症”病人一例。

该病人为老年男性,就诊前发
热(以高热为主)月余,伴周身广泛结节性红斑及片状皮疹(以双上肢、面部、上肢
躯干部为主),曾辗转多家医院,误诊为“败血症”及“药疹”,并应用多种抗生素,效果差且症状进行性加重,经于我科仔细查体及询问起病时的伴随症状(病人
自诉时有皮肤结节疼痛感并且发病初始就出现皮疹等),最后经皮肤活检确诊为“sweet综合症”,经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病人发热控制,皮疹及结节性红斑
很快消失。

由于该病有继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倾向,该病人出院后一直随诊,目前仍反应良好。

研究表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清楚。

,本病可能是对细菌、病毒或肿瘤抗原的一种超敏反应。

在临床工作中还需注意药物热也是FUO的一个较常见病因。

药源性发热是由于对某些特定药物的超敏反应所引起,其特点为:一般于用药后7~10 d出现,短者48~72 h即可发生,此时患者的体温可表现为下降后再度升高或体温不降反呈持
续升高趋势,而患者毒血症状不明显,停药或换用交叉过敏可能性较小的其他类型药物后,48~72 h后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本组药物热2例,均于停用抗生素
48~72 h后体温恢复正常。

总之,FUO是一涉及多个学科的疾病,如感染、肿瘤、呼吸、风湿、血液皮肤等,这就要求接诊FUO的医师本身要具备多学科的基本疾病知识,尤其是容易引起FUO的诊治经验。

在发热的诊断中,要从常见病、多发病入手,反复询问患者的
病史及伴随症状,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合理用药,才能正确诊断及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3]。

参考文献
[1]马小军,王爱霞,邓国华,等.不明原因发热449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
科杂志,2004,43(9):682 ~684.
[2]姜靖.不明原因发热182例临床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1):57-58.
[3]陈国钟,吴春玲,贾维.220例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病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2):1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