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词意境鉴赏 PPT课件 1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课件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课件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 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 观物象的统一。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 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 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 术境界。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浣 溪 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析: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 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 比惆怅之情的。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与去年毫 无二致;就其变着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 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 中叹人生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 意着消亡中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
例4: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 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 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 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 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 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 草木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 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意境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意境ppt

诗句赏析
(05年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情感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 手 作此诗。 描述 法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 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方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作 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 用 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 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诗歌鉴赏之语言
炼字诗眼
(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感情 解释、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描述 (2分)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 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 作用
意 境
南乡子· 送陈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 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 晴时泪不晴。 描 意 象 结合全词,试分析划线句子的意境。
之夜,诗人与朋友别离后残灯中眼泪涟涟的 情形,创设了孤寂凄清的意境,表达了挚友 情深而别后的孤寂伤感的情怀。
感 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 分析 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2024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2024版《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
柳永、李清照等
作品多描写爱情和离愁别绪,风 格婉约柔美,情感细腻动人。
2024/1/24
17
其他著名诗人词人简介及作品欣赏
01
02
03
04
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作品风格平易 近人,语言通俗易懂,多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2024/1/24
元稹
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 白”,作品多涉及爱情和人生
王维、孟浩然等
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风格清 新自然,具有恬静、淡雅之美。
2024/1/24
16
苏轼、辛弃疾等宋代词人及其作品风格
苏轼
作品风格豪放、开阔,既有对人 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的热 爱和赞美,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
的精神境界。
辛弃疾
作品风格激昂、慷慨,多抒发爱 国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具有
学生3
3
我觉得《长恨歌》是一首非常美的长诗,通过讲 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盛世 的辉煌和衰落。
2024/1/24
24
讨论如何将古诗词鉴赏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参与古诗词的学习 和讨论,通过深入了解背景、意境和 表达技巧,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尝试创作古诗词,通过实践锻炼自己 的诗词创作能力,更深入地体会古诗 词的魅力和内涵。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2024/1/24
1
目录
2024/1/24
• 古诗词概述与背景 • 鉴赏方法与技巧 • 经典古诗词解读 • 诗人词人及其作品风格探讨 • 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应用 • 互动环节: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分享和讨论
2
01
古诗词概述与背景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的意象ppt(共44张)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的意象ppt(共44张)

二、动物类:
杜鹃、乌鸦、大雁、青鸟 蟋蟀、蝉 、 猿、燕……
杜鹃:又名子规 古 代有“望帝啼鹃”的传 说。
在古诗词中常与悲苦 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蜀道难》:又 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杜鹃啼血猿 哀鸣
杜鹃啼叫声象是“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 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 的“乡愁乡思”。
蝉:栖于高枝, 餐风露宿,不食人间 烟火,比喻高洁的人 品。
古诗鉴赏指导(一)
古典诗歌的意象
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灭六国者六国也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句是“ ,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
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 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
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 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4.BE 分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 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 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 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分析意象意境 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分析意象意境 PPT精品课件

分 析 意 境 型
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 词作一赏析。
【考纲解读】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诗歌形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融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 事、景、物等诸要素。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 形象以及写景诗中所写的那些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诗歌的意象。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 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 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 的思维流程进行。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 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 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 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 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 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 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 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 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 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 多人。

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境鉴赏课件

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境鉴赏课件
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感情。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读了这首诗,请用自己的语言,为我 们描绘一幅图画。
春光明媚、江山秀丽—丽 春风习习、花草飘香—香 泥土融化、燕子筑巢—欢 日丽沙暖、鸳鸯静睡—甜
绚丽 明净
愉悦 闲适
意境的概念
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 “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 “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意境分析要点
一、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
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 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 优美。
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
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要点:景 ——野凫眠岸、老树著花
手法——景中有意、景中含情 情——“闲”字突出诗人自由、闲适的心境
“老”而不“丑”正表现了自然美 景
中诗人心情的愉悦。
(获奖课件)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意 境鉴赏 课件-pp t分析 (下载 )
诗歌鉴赏的意境分析
我们怎样读诗

读诗的一般方法
读诗题——时令、事件、题材 读作者——人生遭遇、诗歌风格、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克服畏难情绪,巧拿关键8分
万年 中学
高2012级高考复习专用
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考点要求:
❖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 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点分解
❖鉴赏形象意境 ❖鉴赏语言风格 ❖赏析表达技巧 ❖分析思想态度
1
鉴 分析诗歌中的
1.意境上突出了幽静的特点。(2分)表 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 阐明。(4分)
2.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 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 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 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庭院寂寂之 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 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 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 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 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1.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思帝乡
孙光宪
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 下敛羞娥。六幅罗裙窣(sū)地,微行 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 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 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高考复习古诗词意境鉴赏ppt1

高考复习古诗词意境鉴赏ppt1

角度四:看空间
空间包括地域特征( 幽深、幽僻等)和场面 大小(雄浑壮阔、空旷辽远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深远绵邈 高远辽阔
意境鉴赏常用术语
类别 用语 壮阔类 雄奇优美、雄浑壮阔、阔大悠远、富丽堂皇
明丽类 瑰丽、恬静优美、恬淡自然、幽静、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角度二:感冷暖
常用词语:萧条、冷落、繁华、热闹、萧瑟、 凄冷、 冷清、凄凉、恬静优美、怡人、封闭 压抑、生机勃勃等。
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 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 一声。”
清幽静谧
角度三: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 呈现的效果。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 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清新明丽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荒凉单调
• (2005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第二联用 了“片云”“孤月”二个意象,第三联用了“落 日”“秋风”二个意象,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分 别赏析二、三两联。
参考答案: 选取了“片云”“孤月”等意象, 描绘一幅片云飘忽,孤月高悬的画面,营 造了凄凉冷寂的氛围,流露出作者孤独、 苦无知音的烦闷;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述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述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 3、答题要条理化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
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
才干条理清楚又全面周到。
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 一、诗歌鉴赏必需具备的知识积存 •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
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 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关于表现〔特别〕什么思想〔感情〕起到 了什么作用。 •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 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 静女》 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 中的“我〞〕,也包涵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 鹭〞 “青天〞〕 •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 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 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 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 的突破口。 • 3、常用的表达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乌鹊”比喻尚在徘徊选择的贤才, “何枝可依”表现了贤才彷徨的处境与心情,也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2024年可用课件
4
活动一 链接教材,归纳设误类型(怎么考?)
艺术手法赏析有误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判断错误,张冠李戴,如把“虚写”说成“实写”, 把“设问”的说成“反问”,典故内容解释有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6
选项设误类型:
1.词句内容理解有误(重要的字或词语的解释、诗句内容的理解) 2.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思想情感、写作目的) 3.艺术手法赏析有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典故理解) 4.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形象特点或意境氛围概括不当) 5.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判断) 6.基础知识运用错误(体裁、题材、文化常识或背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9
活动二 转换角色,命制试题
如果你是命题人,你会怎么设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A.
设误角度: 命题解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B.
题设误诗角岁度:晏 离 鸿 断 , 望 阙 天 遥 病 鹤 孤 。
命题解析: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C.
莫设误谩角拘度:牵 雨 花 社 , 青 云 依 旧 是 前 途 。
4.下列对《扬州慢》(选必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的景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渲染了扬州城的勃勃生机。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含蓄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详细描述
流水常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而落花则常被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感慨,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动物与飞禽
总结词
动物与飞禽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命运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爱情与婚姻
总结词
古诗词中爱情与婚姻的表达,往往情 感真挚、语言含蓄,展现出人类情感 的复杂与美好。
爱情
古诗词中不乏描写爱情的篇章,诗人 们通过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等方式, 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和思念。如杜牧 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 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 看牵牛织女星”,表达出对爱情的渴 望和无奈。
山水之情
诗人们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景色,抒发出内心的豪情壮志或闲适恬淡之情。如杜甫的《望岳》 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出诗人对山水的敬畏与热爱。
田园之乐
田园生活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诗人们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农耕生活等场景,表达出对宁静生活 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出田园生活的 恬静与自在。
古诗词鉴赏PPT课件目录源自• 古诗词概述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 古诗词中的意象与象征 • 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 古诗词鉴赏实践
01
古诗词概述
Chapter
古诗词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独特的韵律、意境和语 言特点。
详细描述
古诗词通常讲究平仄、韵律和节 奏,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能够 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丰富 的情感和意境。

高考复习古诗歌语言鉴赏ppt

高考复习古诗歌语言鉴赏ppt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 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 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 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 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 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更漏子
温庭筠
哪个句子是这首词的关键?为什么?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实战演练8:2013年天津卷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 (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答案】联系“春 深”“染衣”,“净”字 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 凋尽,“绿”成了自然的 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 词人内心的纯净。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 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 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 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 意境的。
【问题】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 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 人突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 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境 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 通“阆苑”,“滁州”望“阆州”, 展开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 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 设想未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高考复习唐代诗歌鉴赏ppt1

高考复习唐代诗歌鉴赏ppt1


含苞待放的小荷蓓蕾
得很新鲜,形象传神的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
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2、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荷”两句是脍炙 人口的名句,现在多用来指什么?
运用拟人,把无意化为有 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 柔的境界,饶有情趣。
多用于说明某人的才华刚 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诗歌鉴赏
重庆市铜梁一中 赵培兵
以作者论,上自帝王将相、文武官吏、进士举子,下至商 贾伶工、田夫野老、渔父樵子、僧朋道侣、妇女儿童,各种人 都喜爱作诗。
以题材论,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边塞风情、田园风光、 羁旅行役、宫怨闺情、都市里巷,整个社会生活领域都为之扫 描覆盖。
以风格论,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 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 或简直,或繁密,或雄浑,或柔婉,或平淡,或富丽,或谨约, 或狂放,展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个性。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 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 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 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 一个“笑”字真是妙笔神来,谐趣无穷。把诗人多年的思 乡之恸都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品味标题,弄懂注解,逐句读通,了解大意。 弄清“七何”: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物,何 景,何情。
(二)弄清表达技巧。 基本表达方式:即事抒情,咏物抒情,写景抒情,托 物言志,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明显的表达特点:象征,对偶,设问,比喻,比拟, 对比(反衬)。 古代诗歌的特有技巧:“炼”字,“炼”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方法小结
• 意境题答题三步走: 1.绘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析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几个双音
节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角度一:听声响 常用词语:寂静、清幽、静谧、喧嚣等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幽静空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凄清悲凉
角度二:感冷暖
常用词语:萧条、冷落、繁华、热闹、萧瑟、 凄冷、 冷清、凄凉、恬静优美、怡人、封闭 压抑、生机勃勃等。
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 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 一声。”
• (2005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案:氛围:幽静、清冷;
心情:孤单、寂寞。
换个问法: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两句。
怎样答?
这两句诗选取了露水、青苔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微风吹落枝头的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的画面, 营造了幽静、清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孤单、寂 寞的情怀。
意境题的设题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诗中某几句写了哪几个事物,请分析其情 景交融的意境。
古诗词意境鉴赏
学习目标:
1.明确“意境”内涵,体悟诗句意境。 2.学会概括氛围特点,掌握“意境题”答题
方 法。
• 考纲要求: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考点阐释:
•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 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
• “古诗词意境鉴赏”就是指对形象和 情感的鉴赏。
意? 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 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 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 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指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 观物象,它是“意”和“象”的结合体)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 意象=物象×情思
• 意境=意象+氛围+情感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bìtí)泉:泉水名。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 参考答案:诗歌选取沙漠、飞雁、晨日、铁衣等意 象,描绘了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日出东南、铁衣 生寒的画面,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戍边 将士战罢归来时慷慨悲壮的情怀。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学以致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第二联用 了“片云”“孤月”二个意象,第三联用了“落 日”“秋风”二个意象,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分 别赏析二、三两联。
参考答案: 选取了“片云”“孤月”等意象, 描绘一幅片云飘忽,孤月高悬的画面,营 造了凄凉冷寂的氛围,流露出作者孤独、 苦无知音的烦闷;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成都草堂,当时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此诗选取江山、花草、燕子、鸳鸯等 意象,描绘了一幅江山秀丽,花草飘香,燕子 筑巢,鸳鸯暖睡的初春美景图,(步骤一)营造 了明净绚丽、生机勃勃的意境(步骤二) 。表现 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3.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为什么而“感伤”。
怎样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怎么看出“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的氛 围特点是“幽静、清冷”的呢?
清幽静谧
角度三:辨色彩
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 呈现的效果。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凝重灰暗的 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清新明丽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荒凉单调
角度四:看空间
空间包括地域特征( 幽深、幽僻等)和场面 大小(雄浑壮阔、空旷辽远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高远辽阔
意境鉴赏常用术语
类别
用语
壮阔类 雄奇优美、雄浑壮阔、阔大悠远、富丽堂皇
明丽类 瑰丽、恬静优美、恬淡自然、幽静、生机勃勃、 繁华热闹
深远类 幽深、奇险迷蒙、迷茫、缥缈、暗淡、幽暗、 昏暗
荒寒类 肃杀、萧条冷落
悲凉类 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孤寂冷清
和谐静谧 幽清明净
连 连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声响


意 境
冷暖


色彩




空间
注意从整体 考虑;注意 所选的意象 及其表现出 来的综合特 征。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银白的地面,树上的栖鸦,飘洒的 冷露,芳香的桂花。通过这些景的描写, 营造了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表达 了作者对家乡和友人思念的感伤之情。
修改答案?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 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 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意象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 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则是诗人的 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 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
• 典题引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