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高考政治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高考政治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7高三上·泰州月考) 音乐不仅是艺术,而且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达到养生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甚至可以治病疗疾。
中华吉籍《寿世保元》中有句话叫:“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
”而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
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体生理活动功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分) (2020高二下·徐州月考) 20 世纪 60 年代初,浙江省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
进入新时代后枫桥人顺应发展的新要求,催生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②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得以实现,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④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就是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2分)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我国汉族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久的影响
③传统习俗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4. (2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运用高科技手段使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向世界展现了龙凤呈祥、涡纹、中国结等中国元素与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飞机、高铁、共享单车等新高科技成就与大国形象,给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北京8分钟”的成功得益于()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
②世界人民文化欣赏水平的普遍提升
③立足实践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
④综合国力提高使我国文化领先世界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5. (2分)(2016·潮州模拟) 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的芈姓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剧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也引发人们的关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华姓氏文化可谓浩瀚无垠,颇为壮观。
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的历史的和极为丰富的故事。
这表明()
①中华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②中华姓氏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姓氏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姓氏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2)
不仅仅是“芈”字,该剧中还出现了莒、缂、郢等大量的生僻字。
这些生僻字无不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和时代的印记,勾起了人们的历史记忆。
由此可见()
①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具有目的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6. (2分) (2015高二上·广东期中) 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 .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 .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 . 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 . 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7. (2分)【四川省宜宾市2017届高三二诊文综政治试题】在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中,原始文本来自德国、艺术创作在俄罗斯的世界经典舞剧《天鹅湖》在东方湖畔完成了一次全新的演绎,获得各国来宾的一致好评。
这表明()
①各国间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②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 (2分) (2017高二·常德月考)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一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9. (2分)(2016·济宁模拟) 自古以来,闽台关系源远流长。
来自中原的文化辗转流传到福建,再由福建流传至台湾,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人文变迁,形成了目前两岸共同的闽台文化体系。
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系。
台湾八成民众祖籍福建。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有看广泛影响,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同胞来闽朝拜祈福、寻根诲祖。
这一事实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岸统一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两岸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共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边着筋的同胞亲兄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0. (2分) (2016高二上·忻州期中) 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 (2分) (2018高二上·兴宁月考)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决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核心标志
②文化遗产对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2. (2分) (2017高一下·平罗期末) 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
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 . 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同一
B . 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C . 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 .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13. (2分)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马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这表明()
A . 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 .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 . 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 .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4. (2分) (2015高二上·湛江期中)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5. (2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中) 2017年7月15日,中华书局出版的《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
A .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 . 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 . 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 . 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