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B.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长和繁殖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遗传和变异
3.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4.关于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
B.图A、图B依次表示的是动、植物细胞分裂
C.植物体内所有细胞均能进行图B所示的细胞分裂
D.分裂形成的新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
5.如图所示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示意图,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丁→乙→甲→丙D.甲→丙→乙→丁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量最少的是鹰B.图中有4条食物链
C.昆虫和杂食性鸟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
7.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变量是种子发芽率B.本实验必须设计成对照实验
C.必须用较多粒种子进行实验D.可利用表格统计种子发芽率
8.袁枚在《苔》中写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下列关于苔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苔藓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D.苔藓植物能开出米粒大小的花
9.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在水中B.由一个细胞构成
C.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0.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①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②
B.①~④图像中视野最暗的应该是③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D.④图是选用了最长的物镜和最短的目镜
11.如图所示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①②③④。
乙.从①到②,应将临时装片往左上方移动。
丙.从②到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丁.从③到④,需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戊.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A.甲丙戊B.甲丙丁C.甲乙戊D.丙乙戊
12.为了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了相关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区别在于它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B.若想将图1视野中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C.若想将图1中的细胞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选择图2中的镜头②③组合
D.制作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应在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
13.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5倍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图乙中的清水
C.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D.要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4.依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生物①是动物,②③是植物
B.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
C.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
D.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
15.在如图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的作用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步骤②是设置实验的变量
C.步骤④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D.步骤⑦中,不变蓝色的部分是遮光部分
16.下图是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的某植物叶表皮结构的示意图。
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A.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是保护植物体
C.所有植物的叶表皮上,a的数量都相同
D.b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控制了a的开闭
17.表格中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有根茎叶B.都能产生种子
C.都能开花结果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8.在观察植物、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要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分别_____、_____,目的是_____。
(2)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补充完整:取镜安放→_____→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3)显微镜现安装有10×和40×两个物镜,观察时,首先应选择其中_____的物镜进行观察。
(4)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
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_____。
(5)如果视野中有污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排查:首先移动_____,若污点不动再转动_____,如果污点还不动,说明污点一定在_____上。
19.图示可以简洁、直观地表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如图表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①②是氧气、水蒸气
D.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20.鉴定米汤中含有淀粉的简易方法是()
A.在米汤中加开水B.往米汤中滴碘酒C.品尝米汤的味道D.观察米汤中的油渍
21.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大棚甲乙丙
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
温度30℃30℃20℃
A.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符合实验探究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是不科学的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的变量不单一
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22.“一河清水,两岸葱茏”,白河及其支流的污染防治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聚民意、得民心的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研究者在白河某支流中发现4种不同生物A、B、C、D,并对其体内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生物种类体内食物成分
A鱼(甲)鱼(乙)
B藻类————
C鱼(乙)浮游动物
D浮游动物藻类
(1)请依据图表以食物链的形式表示4种生物的取食关系: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除表中已经出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____和____。
(3)由于支流中富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流入,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现象,研究者投放适量鲢鱼(鲢鱼以藻类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来防治水华,鲢鱼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
23.下图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及来源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上来看,花最重要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2)桃花是_____________(填“两性”“单性”或“无性”)花,雄蕊的[ ]_____________里的花粉散出后,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3]_____________上,叫做传粉。
传粉是受精的前提。
受精的过程是,花粉管进入_____________后,释放出_____________,与卵细胞融合,形成_____________,并最终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3)雌蕊的[ ]_____________就会进一步发育成果实,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
(4)我们所食用的桃的果肉在结构上属于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清扫学校的植物园时,发现墙角潮湿的废旧花盆下面有许多鼠妇,当他们拿起花盆时,鼠妇会迅速爬走。
据此,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潮湿0只1只2只0只2只
阴暗潮湿10只9只8只10只8只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误差,应将实验结果中的数据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
(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5)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这些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后,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制造有机物,在满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时,也为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1)图甲是花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与①细胞相比,②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有_________。
图乙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花生幼苗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
d点产生的原因与甲图中结构_________(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
一天内花生幼苗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乙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2)为了进一步探究花生幼苗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______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
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
【详解】
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但不能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故符合题意。
B.调节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故不符合题意。
C.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能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故不符合题意。
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
解析:C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其中涉及的鹊是鸟类,在空中飞行;蝉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在胸部有两对翅,适于空中飞行,此诗句描述的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反映了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C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
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C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植被密布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
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
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符合题意。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C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如图: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详解】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A正确。
B.图A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图B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B正确。
C.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分裂,只有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C错误。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
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5.B
【分析】
细胞分裂的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详解】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如图所示: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各结构的变化顺序。
6.D
A.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也就越少。
鹰是最高级消费者,所以数量最少,A正确。
B.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
图中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共4条, B正确。
C.杂食性鸟捕食昆虫,杂食性鸟和昆虫都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杂食性鸟和昆虫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D错误。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A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A错误;
B、为了增强说服力,必须设置对照试验,B正确;
C、种子数量少会有偶然性,应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C正确;
D、为了便于比较发芽率,可以设计成表格来统计发芽率,D正确。
故选A。
【点睛】
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时,变量只有一个,设置的变量即为我们所要探究的条件。
8.D
【详解】
苔藓植物受精过程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A正确;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C正确;
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D错误。
点睛: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9.C
【详解】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活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10.B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物像越大,数量越少,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小;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物像越小,数量越多,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大。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①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不一定大于②,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细胞体积越大,亮度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细胞体积越小,亮度越大。
③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亮度最暗,B正确。
C.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极薄、透明度很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楚,C错误。
D.显微镜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题中④图视野内的细胞体积最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选用的是最长短的目镜和最短的物镜,D错误。
故选B。
11.B
【分析】
根据显微镜成倒立的实像;换成高倍镜后可以观察到体积大,数目少的细胞;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为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本实验中,载玻片上应该滴清水。
分析解答。
【详解】
甲.图中①是最先观察到的物像,但是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让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如②所示;然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如图③所示;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如图④所示,因此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①②③④,故甲正确;乙.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因此,从①到②,应该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故乙错误;丙.从②到③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物像变暗,故丙正确;丁.从③到④物像逐渐变得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故丁正确;戊.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故戊错误。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甲、丙、丁。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12.D
【分析】
根据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显微镜成像的特点、镜头长短和放大倍数的关系以及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详解】
A.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A正确。
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图1中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细胞①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B正确。
C.物像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体积最大,即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②和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③,因为物镜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则相反,C正确。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都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13.C
【分析】
制作如图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生理盐水;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目镜是5×,物镜是40×,所以放大倍数是
5×40═200倍,A错误。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状,B错误。
C.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故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细胞壁,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即要使图丙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
【分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植物体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和营养组织等。
动物,植物和真菌细胞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生物分为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
图中①是动物、②是植物、③是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解答即可。
【详解】
①蝴蝶属于动物,②是植物,③蘑菇属于真菌,故A错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蘑菇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细胞核内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NA,故B正确;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图示生物②是植物因此没有上皮组织,故C错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图示生物①是动物、②是植物,植物与动物比较少了系统,它们的结构层次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和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的结构层次,动植物的组织类型。
15.A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A.步骤①实验前应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错误。
B.步骤②部分遮光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是为了设置对照,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