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粮储藏与管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带菌,也易易引起霉变。早籼稻一般水分低,发热较少;晚粳 稻水分较高,至第二年春暖后易发热;新谷一般比陈谷发热霉变 严重。有时由于虫害严重或散热不及时,造成热温积聚,既使粮 食水分不高,也会出现所谓的粮堆于热现象。 ▪ 一般新谷入仓,堆内湿热较多,湿热空气向上流动,易形成上层 结露,导致局部发热;霉变;仓库漏雨渗水,反潮,则多会从这 些部位向粮堆内部及中下层以展,引起发热霉变;过夏稻谷,秋 凉后中下层温度高,湿热长期积聚,引起以热;过冬稻谷,上层 因结露而水分增加,春暖后首先引起发热:此外,含杂多的区域 也会回水分高,带菌量多,湿热不易扩散,而引起发热。 ▪ 稻从发热霉变的现象是:局部水分、温度上升,粮粒表面湿润, 散落性降低,籽粒发软,出现“霉蒸气”,色泽开始变的新鲜, 继而谷壳潮湿挂灰、泛白,长出灰白色霉点,出现轻、度霉味。 随后形面绿色或粉红色菌落,直至稻粒霉变,食用及种用品质降 低,粘性下降,酸度及脂肪酸值上升。
▪ 3、适时压盖、低温密闭储藏
▪ 一般对符合安全水分标准而又无虫的稻谷,在秋后勤翻粮面,降 低中下层粮温或采用机械通风,使粮温均匀降至10~15℃以下, 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可以防止稻堆的上层结露中下层发热。对 水分较高的晚稻,易发热霉变及黄变,应抓紧风干、烘干、低堆 通风与翻扒,逐步降低水分,第二进行春,待春晒水分降至过夏 安全标准后,趁冷归仓散装密闭。这样可以保持稻谷低温状态, 抑制粮堆生物成分的活动,减少虫霉的危害,延缓陈化。
稻谷储藏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严格控制水分,杂质、搞好隔热、防潮、防热、防 虫,采用低温干燥密闭的储藏措施,是安全保管 稻谷的根本方法。
1、掌握水分 严格掌握稻谷的安全水分,是确保全安储藏的必要条 件。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随品种、季节、地区气候 条件考虑决定。短期储藏至过夏前的稻谷,水分控制在 13.5~15%即可,若要过夏则必须控制在13.5%以下。 一般稻谷的安全水分是当温度达到35℃时籼稻为13%, 粳稻为14%。水分过低也会引起加工品质降低,增加碎 米和爆腰率。干燥方法一般采用日晒、烘干或机械通风。 稻谷的相对安全水分标参见表9-1。
表9-1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表 Nhomakorabea温 度℃
5 10 15 20~25 30 35
籼稻安全水分 (%) 粳稻安全水分(%)
18以下 17以下 16以下 15以下 13.5以下 13以下
19以下 18以下 17以下 16以下 14.5以下 14以下
▪ 2、通风降温散湿
▪ 新稻入库,因水分较大,粮温较高,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差。 所以应积极加强通风和翻扒粮面,降温散湿,以防堆内湿热积聚 引起内发热霉变
▪ 2、结露
▪ 粮堆结露主要是由温差而引起的。当湿热空气遇到冷的粮食,达 到露点便会结露。湿热空气,在秋冬季来自春夏季来自处部。
▪ 结露有粮堆上层结露;粮堆内部结露;热粮周围结露;密封储粮 的粮堆结露;地面结露;墙壁结露;通风管道周围结露等。
▪ 结露是稻谷储藏即普遍又突出的问题。无论新稻或陈稻均可发生。 其原因是新稻后熟期间生理少性旺盛,加之带菌量大,呼吸产生 的热量就多。另外一般稻谷入库粮温较高,积热多,当气温下降 时,就会引起湿热上升,形成粮面结露,如不及时发现,则易导 致发热多,当气温下降时,就会引起湿热上升,形成粮面结露, 如不及时发现,,则易导致发热霉变。陈稻结露主要原因是季节 变换形成内外温差所致。
因此稻谷在短期内完成生理成熟后,就具有良好的发芽能力。而 稻谷发芽所需要的水分较低(一般只要25%水分既可以芽),储 藏时若因仓房漏雨吸湿、结露等情况,就会引起以芽、霉变、造 成损失. ▪ 3、表面粗糙、孔隙度较大 ▪ 由于稻谷籽粒表面粗糙不固,有的还长有芒尖,因此散落性较小, 孔隙度较大,便于粮堆内外空气对流和气体交换,但同时也易受 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 4、胶体结构松弛,不耐高温 ▪ 由于稻粒胶体结构疏松,对高温抗性较弱,每经一次高温、以热, 就会引起品质劣变,加速陈化。在持续高温影响下,还会促使稻 谷脂肪酸值急剧增高。一般籼稻要比粳稻稳定一些。
▪ 防止粮堆结露的关键在于,设法减小粮堆各部位之间的温差。
▪ 3、陈化
▪ 收获一年以内的新稻,呼吸作用较强,以后由于生理活性减弱, 储藏稳定性增大,这是有益于长期储藏的,但稻谷在储藏中陈化 发展较快,随着储藏期的延长,每经过一次高温委节,发芽力就 降低,粘性下降,酸度及脂肪酸值上升,食味变差,出现陈米气 味。而且水分愈大、温度愈高、储藏时间愈长,陈化出现的就愈 早、愈严重。
原粮储藏与管理
原粮储藏与管理
▪ 原粮的储藏
▪ 大豆的储藏
益海富锦
原粮的储藏
▪ 一、稻谷的储藏
1、储藏较稳定 ▪ 2、后熟期较短 ▪ 3、表面粗糙、孔隙度较大 ▪ 4、胶体结构松弛,不耐高温 ▪ 5、易沤黄、产生黄粒米 ▪ 6、早稻特殊性 ▪ 7、晚稻特殊性
▪ 二、稻谷在储藏中的变化
▪ 1、发 热霉变 ▪ 2、结露 ▪ 3、陈化
▪ 三、稻谷储藏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 1、掌握水分 ▪ 2、通风降温散湿 ▪ 3、适时压盖、低温密闭储藏
稻谷的储藏
▪ 1、储藏较稳定 ▪ 稻谷具有外壳的保护,对湿热的影响及虫霉的危害能起 一定的
保护作用。因此在小分、杂质符标准的情况下,稻谷储藏比较 ▪ 2.后熟期较短 ▪ 尤其是籼稻没有明显的后熟期,粳稻则略长,一般约一个月左右。
▪ 7、晚稻特殊性
▪ 晚稻收获正值低温季节,不易干燥,水分较大,带菌量 多,尽管入库时害虫较少,但易发热霉变,既使在冬季 亦可能出现发热,引起品质劣变。
稻谷在储藏中的变化
▪ 稻谷在储藏中的变化主要是发热霉变、结露与陈化。 ▪ 1、发热霉变 ▪ 稻谷储藏期时的发热霉变与其含大量密切相关。稻谷水分愈高愈
▪ 5、易沤黄、产生黄粒米
▪ 稻谷水分高,稻堆发热,易使米质高黄。这是由于微生 物大量繁殖或粒庅还原糖羰基与游离氨基酸氨基之间引 起化学反应,使之变黄、变褐的结果。稻谷沤黄后,影 响食用品质、降低储藏的稳定性
▪ 6、早稻特殊性
▪ 早稻收获正值低温季节,有利于干燥,入库水分较低, 但原始粮温较高。若积热散发不出,易形成粮堆早期发 热,随着气温下降,又易形成顶部结露。此外,早稻也 易感染虫害。
▪ 3、适时压盖、低温密闭储藏
▪ 一般对符合安全水分标准而又无虫的稻谷,在秋后勤翻粮面,降 低中下层粮温或采用机械通风,使粮温均匀降至10~15℃以下, 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可以防止稻堆的上层结露中下层发热。对 水分较高的晚稻,易发热霉变及黄变,应抓紧风干、烘干、低堆 通风与翻扒,逐步降低水分,第二进行春,待春晒水分降至过夏 安全标准后,趁冷归仓散装密闭。这样可以保持稻谷低温状态, 抑制粮堆生物成分的活动,减少虫霉的危害,延缓陈化。
稻谷储藏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严格控制水分,杂质、搞好隔热、防潮、防热、防 虫,采用低温干燥密闭的储藏措施,是安全保管 稻谷的根本方法。
1、掌握水分 严格掌握稻谷的安全水分,是确保全安储藏的必要条 件。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随品种、季节、地区气候 条件考虑决定。短期储藏至过夏前的稻谷,水分控制在 13.5~15%即可,若要过夏则必须控制在13.5%以下。 一般稻谷的安全水分是当温度达到35℃时籼稻为13%, 粳稻为14%。水分过低也会引起加工品质降低,增加碎 米和爆腰率。干燥方法一般采用日晒、烘干或机械通风。 稻谷的相对安全水分标参见表9-1。
表9-1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表 Nhomakorabea温 度℃
5 10 15 20~25 30 35
籼稻安全水分 (%) 粳稻安全水分(%)
18以下 17以下 16以下 15以下 13.5以下 13以下
19以下 18以下 17以下 16以下 14.5以下 14以下
▪ 2、通风降温散湿
▪ 新稻入库,因水分较大,粮温较高,生理活性强,储藏稳定性差。 所以应积极加强通风和翻扒粮面,降温散湿,以防堆内湿热积聚 引起内发热霉变
▪ 2、结露
▪ 粮堆结露主要是由温差而引起的。当湿热空气遇到冷的粮食,达 到露点便会结露。湿热空气,在秋冬季来自春夏季来自处部。
▪ 结露有粮堆上层结露;粮堆内部结露;热粮周围结露;密封储粮 的粮堆结露;地面结露;墙壁结露;通风管道周围结露等。
▪ 结露是稻谷储藏即普遍又突出的问题。无论新稻或陈稻均可发生。 其原因是新稻后熟期间生理少性旺盛,加之带菌量大,呼吸产生 的热量就多。另外一般稻谷入库粮温较高,积热多,当气温下降 时,就会引起湿热上升,形成粮面结露,如不及时发现,则易导 致发热多,当气温下降时,就会引起湿热上升,形成粮面结露, 如不及时发现,,则易导致发热霉变。陈稻结露主要原因是季节 变换形成内外温差所致。
因此稻谷在短期内完成生理成熟后,就具有良好的发芽能力。而 稻谷发芽所需要的水分较低(一般只要25%水分既可以芽),储 藏时若因仓房漏雨吸湿、结露等情况,就会引起以芽、霉变、造 成损失. ▪ 3、表面粗糙、孔隙度较大 ▪ 由于稻谷籽粒表面粗糙不固,有的还长有芒尖,因此散落性较小, 孔隙度较大,便于粮堆内外空气对流和气体交换,但同时也易受 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 4、胶体结构松弛,不耐高温 ▪ 由于稻粒胶体结构疏松,对高温抗性较弱,每经一次高温、以热, 就会引起品质劣变,加速陈化。在持续高温影响下,还会促使稻 谷脂肪酸值急剧增高。一般籼稻要比粳稻稳定一些。
▪ 防止粮堆结露的关键在于,设法减小粮堆各部位之间的温差。
▪ 3、陈化
▪ 收获一年以内的新稻,呼吸作用较强,以后由于生理活性减弱, 储藏稳定性增大,这是有益于长期储藏的,但稻谷在储藏中陈化 发展较快,随着储藏期的延长,每经过一次高温委节,发芽力就 降低,粘性下降,酸度及脂肪酸值上升,食味变差,出现陈米气 味。而且水分愈大、温度愈高、储藏时间愈长,陈化出现的就愈 早、愈严重。
原粮储藏与管理
原粮储藏与管理
▪ 原粮的储藏
▪ 大豆的储藏
益海富锦
原粮的储藏
▪ 一、稻谷的储藏
1、储藏较稳定 ▪ 2、后熟期较短 ▪ 3、表面粗糙、孔隙度较大 ▪ 4、胶体结构松弛,不耐高温 ▪ 5、易沤黄、产生黄粒米 ▪ 6、早稻特殊性 ▪ 7、晚稻特殊性
▪ 二、稻谷在储藏中的变化
▪ 1、发 热霉变 ▪ 2、结露 ▪ 3、陈化
▪ 三、稻谷储藏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 1、掌握水分 ▪ 2、通风降温散湿 ▪ 3、适时压盖、低温密闭储藏
稻谷的储藏
▪ 1、储藏较稳定 ▪ 稻谷具有外壳的保护,对湿热的影响及虫霉的危害能起 一定的
保护作用。因此在小分、杂质符标准的情况下,稻谷储藏比较 ▪ 2.后熟期较短 ▪ 尤其是籼稻没有明显的后熟期,粳稻则略长,一般约一个月左右。
▪ 7、晚稻特殊性
▪ 晚稻收获正值低温季节,不易干燥,水分较大,带菌量 多,尽管入库时害虫较少,但易发热霉变,既使在冬季 亦可能出现发热,引起品质劣变。
稻谷在储藏中的变化
▪ 稻谷在储藏中的变化主要是发热霉变、结露与陈化。 ▪ 1、发热霉变 ▪ 稻谷储藏期时的发热霉变与其含大量密切相关。稻谷水分愈高愈
▪ 5、易沤黄、产生黄粒米
▪ 稻谷水分高,稻堆发热,易使米质高黄。这是由于微生 物大量繁殖或粒庅还原糖羰基与游离氨基酸氨基之间引 起化学反应,使之变黄、变褐的结果。稻谷沤黄后,影 响食用品质、降低储藏的稳定性
▪ 6、早稻特殊性
▪ 早稻收获正值低温季节,有利于干燥,入库水分较低, 但原始粮温较高。若积热散发不出,易形成粮堆早期发 热,随着气温下降,又易形成顶部结露。此外,早稻也 易感染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