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下忆读书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伸问题
一读: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作者读了《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
《荡寇志》《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
延伸问题
二思:从冰心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中,你体会到什么?
冰心少年时代特别热爱读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 读好书,她懂得挑选好书来读,反复用心读那些好书,从 中悟出了读书的许多好处。
把君试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自嘲》陆游
国学诵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柏学士茅屋》杜甫 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 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读。 《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顾况
走进传统文化
【有关勤奋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 牛角挂书 温舒编蒲 负薪读书 带经而锄 焚膏继晷
忆 读 书
第二课时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课文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理解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这句话读来就像老朋友或者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正在与自己侃 侃而谈,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是全文的引子。这句话反
映了冰心与书的亲密关系。
课文理解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
亲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 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用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语, 为下文作铺垫。作者这么小的年纪就读《三国演义》了,给我们
同学们,下节课见!
出来,不容易被学生理解。
课文理解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
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冰心对儿童的希望,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小朋友 们的殷切期望。这几句话从读书的意义讲到如何读书,言简意赅, 意义深刻,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可以作为指导我们读书的座右铭。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读书好”,多读书有什么好处?作者概括了哪五点? ①“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②“得到了做人
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③“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 许多人物”;④“会挑选、比较”,即提高了辨别是非、正误、优 劣的能力;⑤“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这既是对书的评价,也是生活的哲理。
的启示是:要早读书,读好书。
课文理解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 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我”为什么两次“哭”,而且都把书丢下不读了?这表明了什么? 两次“哭”,突出了作者读书用心。小说中,关羽、诸葛亮的死让 “我”很难过,所以读不下去了,但是故事又太吸引人,忍不住,所以 再读。两次丢下的动作描写体现出“我”被《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所 打动。对书中英雄人物死去而产生的悲伤,表现了“我”读书时极大的
感情投入。
课文理解
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 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 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 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只要……就……”表现了“我”对“林译外国小说”的喜爱。
这是从另一个侧面表现“我”爱读书。同时也告诉我们:读书面 要广,不仅要读国内的好书,还要读外国的好书。
忆 读 书
多读书的好处 (自身体验)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
对儿童的希望: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文主旨
本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了作者幼时、少 时所读的大量书籍,重点介绍了怎样读书、读怎
样的书,告诫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文浅析
推荐阅读
《凿壁借光》
禾稼
国学诵读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课文理解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 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 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是读书给 “我”带来的又一个好处。这句话是说作者读的书往往借助 对社会现象的再现,深刻地揭示人性或社会发展的规律,给
人以启迪。而旧时的课本语言笼统地将传统道德观概括表达
延伸问题
三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那两部分? 本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列举了作者幼时、少时所读的
大量书籍。重点介绍了怎样读书、读怎样的书。
延伸问题
四拓:作者在文中最想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在文中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她一生的读书体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三国演义》等 读书的经历 十一岁:读《茶花女遗事》 (时间顺序) 十二三岁:读《红楼梦》 收获快乐 酷用 爱心 读体 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