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生活垃圾 DB37_T 346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活
垃圾 DB37_T 3469.1
8.3.2 卫生填埋技术
8.3.2.1 填埋处理技术应符合 GB 50869 的要求,污染控制应符合 GB 16889 的要求。
8.3.2.2 填埋场的建设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类型、建设规模,并完善配套工程。
8.3.3 焚烧技术
8.3.3.1 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应参照 CJJ 90 的要求。
8.3.3.2 垃圾焚烧炉焚烧尾气应达标排放,飞灰、炉渣得到有效处置,污染控制应符合 GB 18485 的要求。
8.3.3.3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应加以有效利用,垃圾热能利用方式应根据焚烧厂的规模、垃圾焚烧特点、周边用热条件及经济性综合比较确定。
8.4 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应委托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并符合GB 18597的规定。
9 长效管理
9.1 管理机制
9.1.1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责任制度,健全村、镇(街道)检查和考核工作制度,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检查。
9.1.2 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置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就近就地处理,以乡镇(街道)为主负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设备的长效运行维护管理;对保洁人员实行定岗、定位、定责的责任制管理,按照 DB37/T 2835 的要求,抓好日常工作的督查、考核。
5
DB37/T 3469.1—20__
9.1.3
各村应建立垃圾处理档案,实现垃圾处理追溯。
9.1.4
各村应通过村规民约、实施奖惩措施等方式组织和引导村民开展生活垃圾头分类减量工作。
9.1.5
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第三方服务运行模式,乡镇(街道)负责指导督促第三方服务
单位规范操作。
9.1.6 鼓励垃圾处理技术革新,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智能化管理水平。
9.2 宣传教育
9.2.1 乡镇(街道)及各村委会应通过宣传栏、方法图册、上门指导、组织活动等方式定期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提高村民主动开展垃圾分类的意识以及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9.2.2 主管部门应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宣传教育基地。
9.2.3 各类媒体应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公益宣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