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初二下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初二下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下列有关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
B.吊车吊着重物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过程中,吊车对重物做了功
C.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内对杠铃要做很大的功
D.用相同的力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所做的功不同
2.094型核潜艇是我国最先进的战略核潜艇,潜航排水量有9 000 吨,关于核潜艇的下潜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核潜艇下潜越深,所受海水压强越大
B.核潜艇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强不变
C.核潜艇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浮力减小
D.核潜艇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力差减小
3.下列有关科学方法运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力的示意图直观的表示出力的三要素,运用了模型法
B.由增大摩擦的方法联想到减小摩擦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
C.类比速度来研究功率,运用了比较法
D.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运用控制变量法
4.如图,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体静止时,A漂浮,B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物体A、B所受浮力分別为F A、F B..则
A.p甲<p乙,F A=F B B.p甲<p乙,F A>F B
C.p甲>p乙,F A=F B D.p甲>p乙,F A<F B
5.甲和乙两同学都穿着溜冰鞋站在溜冰场上相对而立.甲用力推了一下乙,结果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这一事实可以验证下列物理知识中的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一切物体都有惯性④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如图所示,木块所受重力为20N,现用30N的水平力垂直于墙壁压住木块,木块静止。
竖直墙壁受到的压力大小是
A.10N B.20N C.30N D.50N
7.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B.木凳上放海绵坐垫
C.铁轨下面铺设枕木D.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8.下列测量工具中,能够直接称量物体重力的是:()
A.天平B.弹簧秤C.杆秤D.磅秤
9.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相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甲沉底,乙漂浮,如图所示,甲、乙所受浮力相比()
A.甲所受浮力更大B.乙所受浮力更大
C.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10.下列有关厨房中的物理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内炒菜用的锅,应选用熔点较低的材料制成
B.用筷子夹食物时,筷子是一个省力杠杆
C.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方式增大了菜的内能
D.炸食物时,能炸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水平面上用20N的力推一个物体,物体未推动,则摩擦力_____2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当推力为25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_____N,当推力变为30N时,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N。
12.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发现车内有人吸烟时,把窗玻璃降下一点,烟就“嗖嗖”被“吸”到窗外,这是因为车窗外的空气流速大,窗外气压________车内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
13.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这四个小球在水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_________球.
14.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
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力臂将____,力F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在地震救灾时,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在某一水平高度匀速飞行,当它把救灾物资投下后,物资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将__ ,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__;若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飞机动能将___ ,机械能___ .(均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16.如图所示,用于研究压力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是图________,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是图
________,研究大气压强存在的是图________,研究连通器特点的是图________.(均选填字母代号)
17.一列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火车,若乘客突然觉得上身向运行方向倾斜,则这列火车正在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行。
此现象表明________(选填“火车”或“乘客”)具有惯性。
18.两个质量相等质地均匀的实心球甲和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1:1,则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______;现将甲、乙两球放入装有足够深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2:1,则乙球的密度为ρ乙=_______kg/m 1.
19.(6分)如图所示铅笔笔尖面积是0.5mm2,两手指均用2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_____Pa。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6分)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均匀杠杆,可绕O点上下转动,若让杠杆静止在图示位置,请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作用力及杠杆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1.(6分)如图是悬浮水中的实心球,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实心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8分)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发现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保持静止,此时杠杆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小明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红认为也可以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选填“右”或“左”),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好后小明同学按如图乙进行实验,小红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图丙实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拉力
F 为_____N。
1
(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物理量,进行探究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3.(8分)如图,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
实验序号“路面”材料小车运动的路程(cm)
1 棉布40
2 木板70
3 玻璃110
(1)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_____由静止滑下;
(2)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_________。
(3)通过比较_____组数据,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4)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玻璃“路面”上运动的路程;
(5)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 。
(6)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10分)工人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 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量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滑轮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 取10N/ kg.
(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kg.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若工人在1min 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2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N,求拉力的功率.(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时,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25.(10分)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从水中提升物体M,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质量为80 kg,M的体积为6×103m3,在M物体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的高度,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大小。
求:(g=10N/kg)
(1)物体M的重力;
(2)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的绳子拉力;
(3)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4)动滑轮的重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A
【解析】
试题分析: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足球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A正确;吊车吊着重物使其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过程中,吊车的拉力与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垂直,所以吊车对重物不做功,故B错误;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内,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杠铃不
做功,故C错误;用相同的力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根据W=Fs可知,两次所做的功相同,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2.A
【解析】
【详解】
AB.潜艇在水中的深度变大时,受到水的压强变大,A正确,B错误;
CD.因为下潜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海水压力差即浮力,所受海水压力差,故CD错误。
3.C
【解析】
【详解】
A.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地描述一个力,即力的三要素,使用的是模型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减小摩擦与增大摩擦是相反的方法和思路,所以根据增大摩擦的方法推想到减小摩擦的方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速度和功率采用了类似的定义方法,类比速度来研究功率,运用了类比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不变,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A、B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由图可知:A在甲液体中漂浮,B在乙液体中悬浮,由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可知:F A=G,F B=G,所以F A=F B;甲液体中的A漂浮,ρ甲液>ρA,乙液体中的B悬浮,ρ乙液=ρ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液>ρ乙液;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所以由p=ρgh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p甲
>p乙.故C正确;故应选C.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甲用力推了一下乙,甲对乙施加了力,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力,结果两人都向相反方向滑出,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乙本来是静止的,被甲推了一下后,运动了,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甲、乙同时受相反方向的力,撤去力后,仍然滑出了较远的距离,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④.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因为这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①②③.
6.C
【解析】
【分析】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已知对木块的压力,压力大小不变地通过物体传递给墙壁,从而得到墙壁受到的压力。
【详解】
墙壁受到的压力方向与墙壁垂直,用30N力垂直于墙壁压物体,压力大小不变地通过物体传递给墙壁,所以墙壁受到的压力为30N,压力与此时木块的重力无关。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压力的知识,需要知道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木凳上放海绵坐垫没有改变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
C.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压路机的碾子很重,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天平是直接测量质量的仪器,所以不合题意;
B .弹簧秤是可以直接测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即重力大小的,所以符合题意;
C .杆秤是生活中常用的测质量的工具,所以不合题意;
D .磅秤是量程较大的,常用的测质量的工具,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B 。
9.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V V >排甲排乙,而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相同的液体,由F gV ρ=浮液排可知 F F >浮甲浮乙
故选A 。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厨房内炒菜用的锅,应选用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故A 错误;
B .用筷子夹食物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B 错误;
C .炒菜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 错误;
D .炸食物时,能炸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高,故D 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等于 25 2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为20N 。
[2][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为25N ,当推力增大到30N 时,由于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都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25N ,只是此时物体不能做匀速运动,速度会变大。
12.小于
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车窗外空气的流动速度比车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因此车窗外的气压比车内的气压小。
13.丁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知,甲、乙球为漂浮,丙球为悬浮,丁球沉入容器底部,
漂浮和悬浮时,F浮=G=mg,4个小球的质量相同,
甲、乙、丙球受到的浮力:
F浮甲=F浮乙=F浮丙=G,
丁球沉入容器底部时,F浮丁<G,
F浮甲=F浮乙=F浮丙>F浮丁,
则丁球的浮力最小.
故答案为丁.
14.变小不变
【解析】
【详解】
杠杆在A位置,轻质杠杆OA 中点悬挂重为80N 物体,则阻力臂l2=1
2
OA,在A 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
则动力臂l1=OA,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1=Gl2,F=1
2
G
杠杆在B位置时,由下图可知: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由△OC′D∽△OA′B得,
'
' OC OA
=OD
OB
=
1
2
,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OA′=G×OC′,
则F′=
'
'
G OC
OA
=
1
2
G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力臂将变小,但力F的大小不变。
第一空.变小;
第二空.不变。
15.增大减小减小减小
[1][2]救灾物资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所以动能将增大;同时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
[3][4]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过程中飞机的速度不变,高度不变,因救灾物资投下后它的质量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将减小,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因此机械能也减小.
16.A C D B
【解析】
【详解】
A、用手指向中间挤压铅笔的两端,越尖的一端,作用效果越明显,可用于研究压力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B、图中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因此,可用来研究连通器的特点;
C、图中在塑料瓶上不同位置扎上小孔,按入水中后,观察小孔中水柱的喷出情况,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D、图中在玻璃杯中装满水,再用硬纸片盖住,再翻转,发现纸片不落下,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点睛】
分析题干所提供的图中的现象与实验装置,可判断其所对应的实验原理与所提示的物理规律,最后做出判断即可.
17.减速乘客
【解析】
【详解】
火车减速时,乘客下身由于摩擦速度减小,而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会向运行方向倾斜,所以火车速度会小于乘客的上身速度,乘客会向运行方向倾斜。
18.2:2 0.5×202
【解析】
【详解】
由公式可知,在质量相等时,ρ甲:ρ乙= V乙:V甲=2:2.现将甲、乙两球放入装有足够深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甲:F乙=2:2.如果两球在水中都漂浮,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甲:F
乙= G
甲
:G
乙
= m
甲
:m
乙
=2:2,不符合题意;如果两球在水中都下沉,由公式F=ρgV可知,水对两球的浮力之
比为F甲:F乙= V甲:V乙= 2:2,不符合题意;因此两球在水中一定一个下沉,一个漂浮,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只能是甲球下沉,乙球漂浮.甲球的浮力:F甲=ρ水gV甲,乙球的浮力:F乙= G乙=ρ乙gV乙,F甲:F乙=ρ水gV甲: ρ乙gV乙=2:2,又因为V甲:V乙=2:2,所以,ρ乙=0.5ρ水=0.5×2×202kg/m2=0.5×202kg/m2.
19.4×106
【解析】
【详解】
由题,两手指均用2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笔尖对手指的压力等于手指对笔尖的压力,即F=2N,
根据压强公式可得,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
【解析】
【分析】
【详解】
重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中心,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了,作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作用力,就要找到最长的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A的连线作为动力臂就是最长的动力臂,作出动力臂L的垂线,方向向上,即为最小的动力。
21.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重心开始沿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和重力,并标出F浮和G;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是右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 1.5 可以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便于得出普遍性规律
【解析】
【分析】
(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
(3)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首先认清分度值。
(4)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
【详解】
(1)[1]杠杆左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
[2]实验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正好在杠杆上,故其目的是为了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
(2)[3]图乙中弹簧测力计斜向右拉杠杆,拉力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其力臂不在杠杆上,而丙图中拉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其力臂正好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所以小红同学的实验更合理。
(3)[4]图丁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其示数为1.5N。
(4)[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我们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多次实验。
[6]其目的是:避免实验次数过少,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点睛】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实验中若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拉力应沿竖直方向,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为寻找普遍规律应进行多次测量。
23.同一高度小车具有惯性1、2 小于大于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
【解析】
【详解】
(1)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由于小车具有惯性,所以它到达水平面时继续向前运动;
(3)由表格中1和2两组数据可知,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大于在棉布上滑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小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4)路面越光滑,小车运动得越远,所以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大于在玻璃“路面”上运动的路程;
(5)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会一直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6)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竖直方向上小车的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小车上,属于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1)500N;(2)80W;(3)600N
【解析】
【详解】
(1)建材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2)由图可知,n=2,则1mi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12m=24m,拉力做的功:
W=Fs=200N×24m=4800J,拉力的功率:P=W/t=4800J/60s=80W;
(3)由图象可知,当η=50%时,重物G=400N,因为η=W有/W总=W有/(W有+W额)=G/(G+G动),所以,50%=400N/(400N+G动),解得,G动=400N,当η′=60%时,η′=G′/(G′+G动),即60%=G′/(G′+400N),解得,G′=600N.
25.(1)800 N;(2)740N;(3)92.5%;(4)60N。
【解析】
【详解】
(1).物体M的重力:G物=mg=80kg×10N/kg=800N;
(2).由于物体未露出水面,完全浸没在水中,所以V排=V物
F浮=ρ水gV排=ρ水gV物=1×103kg/m3×10N/kg×6×10−3m3=60N,
当物体在水里匀速上升时受三个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浮力和绳子的拉力,处于三力平衡,即F绳=G物−F浮则F绳=G物−F浮=800N−60N=740N;
(3).由v=s
t
得,
物体运动的时间:
t=s
v
=
10m
0.5m/s
=20s,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绳自由端拉力F做的总功是8000J,W有用=F绳×h物=740N×10m=7400J,
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η=W W 有用
总 ×100%=7400J 8000J
×100%=92.5%; (4).由图甲可知,n=2,
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总功:W 总=Fs=F×
2h 物: 则:F=2W h 总物 =8000J 210m
=400N , 因为匀速提升,对滑轮组受力分析, 则由F=1n
(F 绳+G 动)可得, G 轮=2F−F 绳=2×400N−740N=60N.
答:(1).物体M 的重力为800N ;
(2).动滑轮下端挂钩上的绳子拉力为740N ; (3).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92.5%; (4).动滑轮的重力为6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