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6青山不老1_人教新课标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五、总结扩展(5分钟)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交流预学情况:(10分钟)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练习:(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15分钟)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
②同桌交流。
教学过程中的建议教学难点: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学习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学习准备:
教育调查报告小学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预学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板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7分钟)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教师评语小学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第一课时
课堂环节
政治考核导案
学案我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法一、谈话导入、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激发兴趣。
(3分钟)
描写学校的成语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五、总结扩展(5分钟)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交流预学情况:(10分钟)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练习:(课件出示)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15分钟)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
②同桌交流。
教学过程中的建议教学难点: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学习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学习准备:
教育调查报告小学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欧洲西部教学反思预学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板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7分钟)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教师评语小学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第一课时
课堂环节
政治考核导案
学案我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法一、谈话导入、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激发兴趣。
(3分钟)
描写学校的成语
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