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席汉综合征(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气养血、补肾壮阳治疗席汉综合征
病案:杨某,女,31岁。
初诊:1978年8月21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两年半前曾因产后大出血休克,住院一月余,遂现乳房萎缩、月经闭止、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等症。
近两月来毛发脱落甚多。
诊查:北京某医院检查:子宫轻度萎缩,阴道分泌物少。
尿化验:17-羟类固醇15.6μmol/24h,17-酮类固醇21μmol/24h。
西医诊断为席汉综合征。
舌质淡胖,舌苔少脉象细,双尺脉无力。
辨证:气血双亏,肾气虚弱。
治法:益气养血,补肾壮阳。
处方:当归9g 川芎3g 熟地黄12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五味子10g 仙茅12g 仙灵脾15g 淮牛膝12g 白术12g 女贞子9g炙黄芪9g 沙苑子9g 山萸肉12g
水煎服,10剂。
二诊:1978年9月2日。
服药后精神好转,食纳稍增,仍畏寒肢冷。
两足挛急,舌脉同前。
宗前法,于方中加党参10g、炙黄芪20g、肉苁蓉15g、制附子10g。
1
水煎服,20剂。
三诊:1978年9月23日。
服上方药20剂后,恶寒、肢冷、脚挛症除。
月事已潮,然量甚少;毛发脱落之势已控,阴道稍润,欲心渐萌。
脉细尺弱。
上方去附子,继服10剂。
四诊:1978年10月22日。
患者来述,已无疲乏倦怠感,性欲正常,月经来潮,量可而淡,脱落之毛发处(头发、阴毛、腋毛)已有新茸萌出之状,且体重增加,精神体力基本恢复正常,已上班工作。
复查尿17-羟类固醇19.6μmol/24h,17-酮类固醇35μmol/24h,妇科检查(-),符合临床治愈标准。
为巩固疗效,再以上方药加大五倍量,共研为粉,制蜜丸,丸重10g,每服1丸,日服2次。
半年后再度随访,患者康复如常人。
按语本例系由产后元气已虚,且大出血,致精血亏损。
产后阴分一伤,八脉自失其养。
冲为血海,连于胞宫,任督之脉又系养于胞宫,胞宫失于濡养则月事闭止不行。
然奇经八脉皆丽于肝肾,现产后下虚及肾,肾阳互不维系,故现毛发脱落、乳房萎缩、阴道不润、性欲消失、畏寒肢冷等一派肾虚之征。
朱丹溪曾说:“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
综观前症,补肾壮阳也在所必行,故方初以四物补血,芪术补气,五子衍宗合山萸肉、仙茅、仙灵脾以补肾壮阳,复方相柔以图治;之后递增益气补肾温阳之品,以冀阳生阴长、阴阳平秘。
此例用药灵活权变,切中病机,终使产后虚损痼疾得获痊愈。
2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485,谢海洲医案。
谢海洲,1921年生,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
家世业医,曾师从中药专家赵燏黄学习本草学及文献考据学,并亲聆名医金书田、瞿文楼等教诲,从事医药工作近50年,对中医内科杂病和临床中药学、方剂学有很深的研究。
尤其在诊治血管神经性头痛,颅脑损伤后遗症、痹证、痿证、神志病、中风及其后遗症、血液病等方面有独特见解。
共出版专著(个人或与人合作)15部,发表论文120篇,近年摘选论文汇编成《医药丛谈》及《谢海洲论医集》两部。
学术特点:
(1)强调治病必须求本:认为疾病之产生必有其根本原因;病机之变化,必有其关键所在;疾病证候虽然繁杂,然亦有主次真假之可辨。
本犹根也,乃关键之所在。
故凡治病者必求其本。
(2)主张勿为病名所惑,切记辨证论治:证无大小,均须辨证才可施治;病有难治易治之分,亦惟辨证方能收功。
(3)关于方剂之组成,除应遵守一般原则外,还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散与收:散即发散、宣散,指祛除病邪,宣通气机;收指收敛固脱,固摄气血。
两者互为所用,互相制约,包含了扶正祛邪二法。
②攻与补:攻为祛邪,补为扶正。
每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攻伐之剂,都要适当顾护正气,以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
③温与清:组方配伍并非一味纯用寒热,而应寒热并施、温清并用。
根据方剂配伍和治疗之需,应当灵活运用,取其相互制约、相反相成之意。
④升与降:治病应当调理气机之升降,组方配伍亦然。
升不可升而无制,降不可降之太过;或升清降浊并用,或有比重(例)之不同。
⑤静与动:滋阴养血、补益之品属静,容易壅塞气机,宜适当加宣通之功剂,使组方配伍动静结合,以消药物壅塞、滋腻之弊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