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授课班级:造价17B1
任课教师:**
课程负责人:李艳
专业负责人:
教学院长: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适应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的人才”本标准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面对建筑类应用学科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本学科通过人文知识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大学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既要培养学生语言的驾驭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的职责,还肩负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使命,为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做最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培养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让学生关注人的尊严和使命、人的权利和责任、人的理想和品格,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沟通,学会独立思考并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继承民族文化。
大学语文让学生更多了解国学精髓,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文化诠释,为学习专业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背景铺设。
3.塑造健全人格。
文学即人学,就是研究人分析人,每篇文章都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具备完美的人格品质,并且教给我们如何认识社会与社会对接。
4.培养创新意识。
大学语文求异性思维方式与理科求同类思维相得益彰,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成为文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5.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优秀作品的鉴赏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写作的起、转、承、合的基本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从文学的四大样式来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从而承继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精髓,“中体西用”强化民族文化,让学生在中外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在工作中具有较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朗读训练、演讲训练、辩论训练和求职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工作做前期准备。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根据教育部人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我学院本科生素质及能力特点确定。
黄美玲主编的《大学语文》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的编写符合我们选定教材的要求,所选篇目短小精悍知识覆盖面大,知识点落实准确到位,人文素质培养篇目具备,适合非专业学生学习,本书分为三部分:文学欣赏、口才训练和应用写作。
我们前两部分在大一学习,最后一部分写作能力培养在大三学习。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决定语文教育为专业学科作先导,依据国家才培养目标,适应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构建科学的语言知识体系、写作知识体系和中外文化的知识体系,为建筑行业培养文理兼备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2.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语文教学为专业学科作基础,依据学校建筑类办学特点,拓展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的知识水平为更好的学好专业知识做强有力的支撑。
(二)能力目标
1.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高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切实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文学作品等方面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2.在大学语文的基础上,开设专门的口才训练,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素质目标
1.以文章审美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具有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2.以口才训练为基石,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修养。
引导学生感知社会,认识社会,提高交往与沟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1.实践课条件
专业固定教室:多媒体教室 2.师资条件
师资条件:公共课教学部共2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均可担任此门课程。
(二)教学方法建议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知识
2.讨论法:文学鉴赏人物评点和文化渗透
3.实训法:口才训练培训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
1.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板书展示与多媒体教学的配合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的互动
(三)教材选用或编写
《大学语文》作者:黄美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 年5月ISBN:9787301141199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要求
整个考核内容由过程性考核和终极性考核两部分构成。
其中,过程考核中包含对学生出勤、作业、学习态度等平时表现的考核。
终极考核,即在进行鉴赏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布置论文写作进行成绩考核。
如《大学语文》课程实训任务二过程性考核评价表
注:演讲训练、辩论训练和求职训练根据不同训练特性进行考核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七、其他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