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395科学技术社会真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科学-技术•社会
【课程代码】0039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最早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是(A)
A、培根
B、牛顿
C、马克思
D、黑格尔
2、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特点阐述不正确的是(C)
A、STS从各种维度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
B、STS具有丰富和复杂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特点
C、STS的研究不需要打破学科界限
D、STS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本质和规律
3、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是(C)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培根
D、牛顿
4、使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从内在主义转向外在主义,形成了科学社会学中的库恩模式的著作是(B)
A、《科学发现的优先权》
B、《科学革命的结构》
C、《科学的规范结构》
D、《关于事物的问题》
5、主要从社会角度用“社会批判理论”对科学与技术进行批判的是(B)
A、海德格尔
B、马尔库塞
C、埃吕尔
D、雷切尔・卡逊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交叉学科特点的是(C)
A、研究问题的实践性
B、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C、研充内容的单一性
D、研究主体的群体性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STS的学科化发展中形成的基本导向的是(C)
A、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导向
B、科学技术研究导向
C、科学技术文化导向
D、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导向
8、第一个直接以STS命名的计划是(A)
A、康奈尔大学制订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
B、宾夕法尼亚大学制订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计划
C、斯坦福大学制订的“价值、技术、科学和社会计划”
D、里海大学制订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计划
9、在中药学方面,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C)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10、关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阐述不正确的是(D)
A、形成了以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群
B、航空航天领域方面取得创新发展
C、智能技术是此次技术革命所形成的核心技术群中的主导技术
D、此次技术革命以电工技术的发明为标志
11、研究纲领的结构不包括(C)
A、硬核
B、保护带
C、逻辑系统
D、助发现法
12、进化主义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
A、波普尔
B、马诺-邦格
C、拉卡托斯
D、马克思
13、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是(A)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
B、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进化论的提出
14、揭示因人类滥用农药而导致生态危机,从而被认为是环境保护先声的著作是(A)
A、《寂静的春天》
B、《政治经济学》
C、《单向度的人》
D、《増长的极限》
15、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揭示的问题是(A)
A、人的异化问题
B、生态问题
C、可持续发展问题
D、经济危机问题
16、工程的内涵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由此可见,工程是(B)
A、文化范畴
B、历史范畴
C、系统范畴
D^人本范畴
17、下列不属于工程决策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D)
A、实现性原则
B、时效性原则
C、审美性原则
D、便利性原则
18、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必须坚持(C)
A、一元论
B、矛盾论
C、三元论
D、进化论
19、被明确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科技发展战略是(D)
A、军事驱动发展战略
B、社会驱动发展战略
C、经济驱动发展战略
D、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京都议定书》核心内容的是(B)
A、温室气体的形成原因
B、温室气体的排放要求
C、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
D、温室气体的转化利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岀,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念描述正确的有(ACDE)
A、科学在近代得以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对自然界所做的分门别类的细化研究
B、STS把科学技术看作与人无关的纯粹中立性工具
C、STS是隐含着价值的复杂“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业”
D、STS教育观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科的整体化
E、STS强调科技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
22、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科学技术成果主要体现在(BCDE)
A、陶瓷技术
B、文字和书写技术
C、农业和手工业技术
D、天文学和数学知识
E、医学和生物学技术
23、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识论模式的有(AB)
A、证伪主义模式
B、研究纲领模式
C、“范式论”发展模式
D、进化主义模式
E、实践主义模式
24、辩证思维方式的代表人物包括(BCD)
A、笛卡尔
B、黑格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E、牛顿
25、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政治因素包括(BCD)
A、选举制度
B、社会制度
C、国家政策
D、战争
E、国家机器
26、马尔库塞认为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极权主义社会,具体体现在(ABCD)
A、政治方面
B、生活方面
C、文化方面
D、思想方面
E、艺术方面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培养目标的有(BC)
A、确立健康意识
B、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C、提高技术设计能力
D、加强实验探索
E、拓展课外实习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8、科学的结构,是在历史需求的压力下和内在逻辑演化的条件下形成的。

答:科学自身
29、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是方向。

答:
社会
30、STS静力学主要从角度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
静态
31、从社会条件的角度看,和平运动、和人权运动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土壊。

答:
环境运动
32、按照J.T.克莱茵的观点,STS的发展可分为多学科、和超学科三个阶段。

答:
交叉学科
33、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答:
社会生产
34、社会的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答:
经济
35、在时代,科学和技术进步对知识的形成、发展、储存、传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答:
知识经济
36、知识的唯理化、标准化、中立化和外在化体现出知识的—特征。

答:
技术化
37、既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具象化,又是STS具体、现实体现的是。

答:
工程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社会组织结构
答:
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

39、经济体制
答:
经济体制是指国民经济运行的管理体制,一般是指以计划调控为主还是以市场经济为主来进行物资配置。

40、生态学
答: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有机体及其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41、《中国21世纪议程》
答:
《中国21世纪议程》反映了中国政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构筑了中II长期的、综合的、
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框架,是制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也是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

42、实践活动课程
答:
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从学生们的经验出发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其课程目标侧重于通迂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动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逐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s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答:
(1)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1分)
(2)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互相渗透,连成一体。

(2分)
(3)在当代,技术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科学则是高科技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和知识源泉。

(2 分)
44、简述STS学科化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
(1)研究和教育的制度化。

(2分)
(2)S TS课程的开发。

(1分)
(3)博士学位的出现。

(1分)
(4)学术交流渠道的形成。

(1分)
45、简述科学和技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答:
(1)科学和技术导致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科技企业家阶层、经营管理阶层和富有工人阶层。

(2分)(2)社会各阶层的人数比例正在由过去的金字塔形结构转变为纺锤形结构。

(2分)
(3)传统的雇佣方式受到挑战。

(1分)
46、简述教育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答:
(1)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中传播、消化、吸收和应用依赖于教育的普及。

(2分)
(2)教育发展的水平影响科技发展的速度。

(1分)
(3)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尤其是创新精神,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其重要。

(2 分)
47、简述工程的社会功能。

答:
(1)吸纳社会劳动力,提供个体必要的就业场所。

(1分)
(2)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o(1分)
(3)塑造人文价值,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1分)
(4)建造“属我世界”,拓展“类”生存空间。

(1分)
(5)打造生活样式,成就人类文明。

(1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8小题10分,第49小题11分,共21分。

48、论述教师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答:
(1)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1分)
(2)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分)
(3)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1分)
(4)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1分)(5)教师应通过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分)
【评分说明】以上要点展开论述各加1分,共10分。

49、论述我国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答:
(1)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分)
(2)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

(3分)
(3)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是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

(3分)【评分说明】以上要点展开论述各加1分,共1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