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伦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李希光教授认为: 李希光 作为一家向公众负责的报纸,其刊登的任何言论,如 果作者讲敢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的话,必须表明其作者的真 实身份.
《新京报》评论部的实践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三)新闻评论是否应该对评论造成的影响负伦理责任 案例:14-2-1《对于刘涌案评论的反思》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三)对论据的忠实态度 一个人发表评论,主张自己的观点,当然要选择支 持自己观点的事实论据.但是,如果他确实看到了不利 于自己的事实材料而故意不提,甚至歪曲事实以适应自 己的观点,这就是伦理问题了. 在论辩中对反驳对象观点的引用,也存在着一个对 对方是否公正的伦理问题.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评论作者没有 没有 意识到自己的逻 意识到 辑谬误
论证的水平问题
vs
评论作者意 识到逻辑谬误, 但仍要得出读者 看不出错误的结 论 不忠实, 不公正的 伦理问题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四)对新闻事实的传播责任 新闻评论者与"假新闻的追捧者"
评论者一般不具 有核实新闻真实性 的资源与能力,不 的资源与能力, 应对新闻的真实性 负责. 负责.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新闻媒体对这些稿件的采用原则及处理方式,已经涉 及新闻伦理问题: 有些稿件隐藏着与公共利益相对立的个别利益,媒体 不加甄别地传播,就可能对公众的判断,选择产生不利的 影响.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清华大学李希光 李希光教授认为,应该建立言论作者注明身 李希光 份的规范:
在一个面向大众的媒体上,就公众所关心的问题发表 言论或批评,报纸必须署上作者的真名实姓和供职单位 (如果无职业,也要表明是无业人员.无业人员也代表着 一种利益集团).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三,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具体情境中的审 慎判断
新闻伦理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在具体情境下的选择 问题.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也是如此.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在具体的情境中,针对具体的对象: 写还是不写? 追求什么样的效果?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会给当事者与相关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审慎考虑和权衡这些问题,才是承担评论伦理责任的态 度.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一,文本之外的伦理问题
(一)评论作者的"利益冲突"问题 评论作者个人公信力 & 媒体写作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美国社论作者全国协会(NCEW)"原则基本陈述"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二)评论的来源与作者身份问题 评论的来源与作者身份问题 公关稿现象: 市场经济在我国形成多年来,由企业,政府部门和 社会团体写作的具有自我宣传(公关)性质的新闻稿件 大量地发往新闻媒体,这已经是普遍现象.
二,文本中的伦理问题
(一)在对论点的论证方面 对论点的论证方面 新闻评论在文本中的第一个伦理责任就是要论证自己的 观点. 论证是一种伦理责任,它是对作者自己的观点负责任和 对接受者负责任的直接体现.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二)在论证的逻辑方面 论证的逻辑方面
推理论证存在着产生多种谬误的可能:由于论证者 没有严格遵守推理的规则,导致结论不真. 但是,评论的大多数读者并没有经过逻辑学的训练, 看不出来.如果评论作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逻辑谬误, 这属于论证的水平问题;但是,如果他意识到了自己犯 了逻辑谬误而硬要得出大家看不出来错误的结论,这就 是不忠实,不公正的伦理问题了.
新闻评论的伦理
第一节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一,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基于其影响力
"刘涌案"引发的思考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对于传播者而言,伦理道德问题,首先是责任问题. 新闻的伦理责任,是基于新闻媒体对公众的重要影响而产 生的. 新闻评论的伦理问题,其本质是新闻评论的写作者, 传播者与评论作品对受众的责任问题.
VS
评论者应当使自 身具有从逻辑和经 验上辨识假新闻的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应该为 此负责. 此负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二,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体现在三方面: 媒体的评论制度 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具体的评论作品
新闻评论的伦理责任
媒体的评论制度: 媒体的评论制度:新闻自由委员会,美联社编辑主任协会, 日本新闻协会,梁启超《国风报叙例》
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批判性思维与传播:论说中的推理应用》
《国风报叙例》全文第一句话:"立宪政治者, 质言之,舆论政治也."——一下子就把舆论对于 立宪政治的重要意义点了出来.此言至今也为不易 之言,将来在中国还将更多地得到证明. 所谓舆论的"五本",即:"常识","真诚", "直道","公心","节制"——"以上五者, 实为健康舆论所不可缺之要素",实际上包括了言 论者对于舆论形成的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