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护理查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皮疹有关。 预期目标皮肤无破损,无继发感染发生,皮疹消退。 ①穿宽松、棉质衣物,勤换内衣。 ②修剪患儿指甲,避免抓挠。 ③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④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眼睛。 ⑤加强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漱口。 ⑥观察皮疹消退等病情变化。 2023.5.21.08:30患儿口腔、咽部黏膜正常,皮疹基本消退。
三、②疫苗接种后未产生免疫反应者(原发性免疫失败)。③疫苗接种后多年,抗体水平太低,无保护性(继发性免疫失败)。④人群中有5%的人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⑤婴幼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生后6个月内具有被动免疫力。⑥有人可患两次以上的麻疹—见于患有免疫缺陷病的人。
P4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预期目标无继发感染发生。 ①每日通风2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②加强口腔护理。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 ⑤鼓励进食,保证营养供给。 ⑥密切监测体温、血常规,观察病情变化。 2023.5.23.07:30患儿精神好,体温及血常规正常,未发生继发感染。
麻疹护理查房
掌握麻疹概述了解麻疹病原学掌握流行病学掌握临床表现、并发症熟悉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掌握护理诊断及措施
病例介绍一般病情:患儿,郑贝贝,女,4岁9个月,主诉因“咳嗽半月、发热3天”于2023.5.17.10:22入院。 病程中发热,T39.0℃,门诊已予抗感染、止咳、退热治疗。入院时神志清醒,食欲差,咳嗽,口腔、咽部黏膜充血,T37.2℃,P108次/分,R26次/分,体重18kg,入院后遵医嘱予一级护理、半流质饮食、抗感染、补液退热对症治疗 2023.5.18.10:00患儿咳嗽较剧,咽部黏膜充血,颜面部出现红色小的斑丘, T37.4℃ 2023.5.21.08:30患儿咽部黏膜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咳嗽明显好转,T37.2℃ 2023.5.23.07:30患儿咽部黏膜正常,皮疹已消退,偶有咳嗽遵医嘱予出院诊断:入院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风疹?出院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麻疹相关检查:2023.5.17血常规示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64.7% 2023.5.18MP-AbIgM阳性 2023.5.23麻疹抗原阳性主要用药:门诊:罗红霉素、泼尼松、小儿肺咳、布洛芬混悬液 住院:头孢他啶、阿奇霉素、氨溴索、氯雷他啶、咳必清、咳喘灵、小儿肺咳
九、护理措施 P1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 体温正常,一般情况良好。 ①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②每日通风2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维持在18-22℃,湿度50%-60%,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③保证营养和水分摄入,嘱患儿多饮水,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 ④松解衣物、减少盖被,遵医嘱使用退热药(体温超过39℃给予小剂量退热剂,常用量的1/3到1/2),予温水擦浴,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⑤加强口腔护理。 ⑥密切监测体温、观察病情变化。 2023.5.20.07:00患儿体温正常。
P7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预防护理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家属知晓疾病预防护理相关知识 ①向家长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病程、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知识。 ②加强麻疹预防知识宣教。 2023.5.21.08:30家属掌握麻疹的相关知识,能配合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P8潜在并发症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 预期目标无并发症发生 ①观察有无咳嗽加剧、呼吸困难、高热不退及肺部湿啰音等并发肺炎的表现。 ②观察有无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慌、气促、心率和呼吸加快等心肌炎的表现。 ③观察患儿有无声嘶、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喉炎的表现。 ④观察患儿有无抽搐、嗜睡、脑膜刺激征等脑炎的表现。 ⑤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 2023.5.23.07:30患儿出院、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一、概述1、麻疹(measles,rubel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2、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二季多见。3、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班(柯氏斑Koplik’s spots)、全身斑丘疹及疹褪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4、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五、并发症心肌炎:多见于2岁以下重症或有并发症患者,导致心肌缺氧,心衰,表现气促、烦躁、面色苍白、发绀、心音低钝、心电图异常等。喉炎:2-3岁小儿多见,并发率1%-4%,多由麻疹病毒引起,声嘶、呛咳、犬吠样咳嗽,预后好。如因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病情重,可引起喉梗阻。脑炎或脑脊髓膜炎:发生率0.01%-0.5*,与麻疹病情轻重无关,临床表现与其他病脑相似。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远期并发症,亚急性进行性脑炎,发生率1-4/100万,潜伏期2-17年,表现为进行性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等。
三、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具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如合并肺炎,传染期延长至出疹后10天。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通过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少见。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100%发病,治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4、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发病年龄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自麻疹疫苗接种普及以来,发病年龄推迟,说明复种的重要性。
二、病原学(一)病原体: 麻疹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组,只有一个血清型。(二 )麻疹病毒特征: 1、在体外生存力弱 a、在流通空气中或在阳光下半小时既失去活力。 b、能被紫外线杀灭。 c、对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2、耐寒耐干燥,在低温下能保持较久。 3、病毒存在于患者前驱期及出疹期,可在患儿的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中检出。 4、感染后可产生三种抗体,即补体结合抗体、血液抑制抗体、中和抗体。 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物理和化学消毒剂敏感。 在空气飞沫中保持传染性不超过2小时。
耳后、发际
颜面部
躯干、四肢自上而下
手掌、足底
出疹期
四、临床表现(典型麻疹)恢复期一般为3-5天。皮疹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随之下降,症状逐渐减退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糠麸样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
四、临床表现1.轻型麻疹多见于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继发性免疫失败。2.重症麻疹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融合成紫蓝色,有黏膜出血,称为黑麻疹。死亡率高。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无典型皮疹不易诊断。4.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毒活疫苗引起。我国少见。5.成人麻疹肝损害、胃肠道症状多见,骨骼肌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眼部疼痛。6.新生儿麻疹胎儿出生前几天母患麻疹,出生的新生儿可患麻疹,有卡他症状,发热及密集的皮疹。
四、临床表现一、典型麻疹 分四期:二、其他类型麻疹 ①轻型麻疹 ②重型麻疹 ③无皮疹型麻疹 ④非典型麻疹 ⑤成人型麻疹
①潜伏期②前驱期(出疹前期)③出疹期④恢复期
四、临床表现(典型麻疹)潜伏期 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前驱期(出疹前期) 发热开始至出疹,一般为3-4天。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麻疹粘膜斑 ①发热为首发症状,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同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等类似感 冒症状; ②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③麻疹粘膜斑,见于9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病程2-3日,具早期诊断价值; ④偶见荨麻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 ⑤非特异症状。
五、并发症肺炎:支气管肺炎 最常见,占患儿死因的90%以上。麻疹病毒直接引起(原发性麻疹肺炎)或其他病毒、细菌继发感染引起(继发性麻疹肺炎)。 原发性麻疹肺炎发生在前驱期、出疹期,症状 轻,多数预后好。 继发性麻疹肺炎发生在出疹期、恢复期,细菌 感染多见,症状重,表现为高热、惊厥、心 肺 功能不全、紫绀、呼吸困难,X线肺部阴影。
P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高热消耗增多有关。 预期目标营养状况改善,体重不下降。 ①鼓励患儿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 ②变化食物种类,增进患儿食欲,避免进食酸、辣、刺激食物。 ③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增进患儿食欲。 ④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 ⑤监测体重,电解质,观察患儿食欲等情况。 2023.5.21.14:30患儿精神好,食欲佳,体重未下降,血电解质正常。
P5有感染传播的危险 与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 预期目标麻疹未发生传播 ①置单病种病房,隔离至出疹后5d,预防感染传播。 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后洗手。 ③宣教家属减少陪护及探视。 ④病室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衣物在阳光下曝晒。 ⑤观察观察皮疹消退情况。 2023.5.23.07:30患儿出院,指导居家隔离
八、护理诊断P1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P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皮疹有关P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高热消耗增多有关P4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P5有感染传播的危险 与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P6焦虑 与家属不了解病情变化有关P7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预防护理相关知识P8潜在并发症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
预防感染传播 管理传染源 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d。 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10d。 接触者医学检测最长潜伏期、已作被动免疫者延长至4周。 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到公共场所。 轻型病人可在家隔离。 居室、病房常开窗、通风。 医务人员做好消毒隔离。
四、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四、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出疹期时间:一般为3-5天,皮疹从发热3-4天后开始出现。出疹顺序:皮疹形态:为略高出皮肤的斑丘疹,颜色从浅红色、鲜红色到暗红色,数量由少逐渐增多、密集而融合成片。压之褪色,疹间有正常皮肤。全身症状:症状重,体温升高、嗜睡或烦躁、厌食、呕吐、腹泻,肺部有少量啰音。并发症:易并发肺炎、喉炎等。
预防感染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 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末患过麻疹的儿童,初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为8月,于初种7年后再接种1次 2、被动免疫
P6焦虑 与家属不了解病情变化有关 预期目标家属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①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及疾病相关知识。 ②加强心理护理。 ③做好健康教育。 2023.5.21.08:30患儿皮疹基本消退,咳嗽好转,家属能配合治疗。
两侧颊粘膜上相对于下磨牙处,可见散在沙粒状的直径1mm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随后迅速增多并融合,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持续1-2天逐渐消失
麻疹粘膜班(柯氏斑Koplik’s spots)两侧颊粘膜上相对于下磨牙处,可见散在沙粒状的直径1mm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随后迅速增多并融合,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持续1-2天逐渐消失。
六、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若白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感染。病原学检查①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均可作出特异性诊断。②皮疹出现1-2天内用酶免疫检测法从血中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七、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体温超过39℃给予小剂量退热,常用量的1/3到1/2)2、病因治疗—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利巴韦林)3、中药治疗4、治疗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