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私立育才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私立育才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若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

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7 N A
B. 常温下,0.1mol乙烷、乙烯、乙炔三者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 N A
C. 2.24L乙烯中所含电子数为1.6 N A
D. 1mol 乙炔分子中共有3 N A对共用电子
参考答案:
B
A、标准状况下,己烷是液态,无法求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乙烷、乙烯、乙炔三者的混合气体中,每一种都含有两个C,故0.1mol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 N A,故B正确;
C、缺标况条件,故C错误;
D、乙炔分子中C原子之间共用三对电子,C和每个H之间共用一对电子,故1mol 乙炔分子中共有5 N A对共用电子,故D错误;故选B。

2. 已知aA n+、bB(n+1)+、cC n-、dD(n+1)-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
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 B.原子序数:b>a>c>d
C. 离子半径:D>C>B>A
D.金属性:B>A,非金属性D>C
参考答案:
B
3.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Cl2、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

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Cl2
参考答案:
D
略4. 某溶液中含有Cl-和I-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为了氧化I-而不使Cl-氧化,试根据下列三个反应判断,可选用的氧化剂是
①2Fe3++2I-=2Fe2++I2②2Fe2++Cl2=2Fe3++2Cl-③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A.FeCl2 B.KMnO4 C.浓盐酸 D.FeCl3
参考答案:
D

5.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4FeI3+2FeCl3
B.3Cl2+2FeI2═2FeCl3+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参考答案: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只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的结果符合题干已知条件的,说明反应成立.
【解答】解:A、根据反应:3Cl2+6FeI2=4FeI3+2FeCl3,得出氧化性是:Cl2>FeCl3,但是氧化性是FeCl3>I2,还原性是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碘离子会先被氯气氧化,和题意不相符合,不可能发生,故A选;
B、根据反应:3Cl2+2FeI2═2FeCl3+2I2,得出氧化性是:Cl2>I2,Cl2>FeCl3,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B不选;
C、根据反应:Co2O3+6HCl=2CoCl2+Cl2↑+3H2O,得出氧化性是:Co2O3>Cl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C不选;
D、根据反应:2Fe3++2I﹣═2Fe2++I2,得出氧化性是:Fe3+>I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D 不选.
故选A.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 将1 L 2 mo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 A
C. 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电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是纯净物,不属于分散系,错误,不选A;B、胶体的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不能确定胶体的粒子数,不选B;C、黄河水属于胶体,入海时遇到电解质溶液而发生聚沉现象形成三角洲,与胶体的性质有关,选C;D、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错误,不选D。

7.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溴化钠的电子式:
B.水分子的结构式:H—O—H
C.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D.氯离子的电子式:Cl-
参考答案:
B

8.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 AlCl3溶液中Cl-浓度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的NaCl溶液
B.75 mL 2 mol/L的NH4Cl溶液C.150 mL 3 mol/L的KCl溶液
D.75 mL 2 mol/L的FeCl3溶液
参考答案:
C
解析:1 mol/L的AlCl3溶液中c(Cl-)=3 mol/L,A项c(Cl-)=1 mol/L,B项c(Cl-)=2 mol/L,C项c(Cl-)=3 mol/L,D项c(Cl-)=6 mol/L。

9.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X2(g)+3Y2(g) 2XY3(g) △H=-92.6kJ/mol,反应在起始及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器①达到平衡时X2和Y2的转化率相等
B.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
C.容器②达平衡吸热
D.若容器①体积为1L,起始投料不变,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46.3kJ
参考答案:
D

10. 某晶体由两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和结晶水组成,取少量该晶体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晶体置于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
②待试管冷却后,加水使固体全部溶解;
③向试管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同时加热,沉淀的物质的量先增多后减少,但最终仍有沉淀未溶解,在此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根据以上实验判断,该晶体是()
A.KAl(SO4)2·12H2O B.(NH4)2Fe(SO4)2·6H2O
C.NH4Al(SO4)2·12H2O D.KCl·MgCl2·6H2O
参考答案:
C

11. 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Na2SO4,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
①Na2CO3、②NaOH、③BaCl2、④HCl,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
A

12. 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 FeO 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 CO
C.酸硫酸 H2SO3 D.盐纯碱 Na2CO3
参考答案:
D

13.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44 g乙醛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
B. 常温常压下,8 g CH4含有5 N A个电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
D. 14 g乙烯中所含的C-H键数目为2N A
参考答案:
C
A、44g乙醛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乙醛分子中含1个氧原子,故1mol乙醛中含N A个氧原子,故A 正确;
B、8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甲烷为10电子分子,故0.5mol甲烷中含5N A个电子,故B正确;
C、标况下苯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C错误;
D、14g乙烯的物质的量为0.5mol,而乙烯中含4条C-H键,故0.5mol乙烯中含2molC-H键即2N A 个,故D正确;故选C。

14.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B. 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C. 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
D. 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
A .萃取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C .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 .鉴别SO 42-时的操作顺序是先加入BaCl 2溶液,再加稀盐酸。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 B (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加药品后,打开a 、然后滴入浓硫
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装置E 中足量酸性KMnO 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的作用是 ;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
③依据试管D 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 (填“能”或“否”),试管D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① 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除去SO 2气体;
② 盛有Na 2SiO 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③ 否;SO 2+2HCO 3﹣
=SO 32﹣
+H 2O+2CO 2.
解:(1)根据装置图中的仪器可知A 为分液漏斗,B 为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反应生成气体,在加入药品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密性不好导致气体泄漏,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①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多余的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 4溶液吸收,防止干扰后面的试验,
故答案为: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除去SO 2气体;
②二氧化碳与Na 2SiO 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了碳酸酸性比硅酸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所以盛有Na 2SiO 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即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
属性强,
故答案为:盛有Na 2SiO 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③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是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试管D 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其离子
方程式为:SO2+2HCO3﹣=SO32﹣+H2O+2CO2,
故答案为:否;SO2+2HCO3﹣=SO32﹣+H2O+2CO2.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兴趣小组从废铝锅底部剪一块铝片,将它放入21.9%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质量如右下图(假设酸与氧化膜反应时没有H2产生,其它杂质不与酸反应)。

请回答:(1)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为 g。

(2)求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解:(1) 10.8克(2分)
(2)设氧化铝的质量为x,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分)
102 6×36.5
x 50.0g×21.9%
=X=5.1g (1分)
被氧化的铝的质量是: 5.1g×=2.7g (1分)
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
×100% = 20% (1分)答: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为20%
18. 将l.15 g Na投入5.5 g H2O中(水足量),充分反应后,计算:
(1)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2)所得溶液的质量
(3)若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1 g·cm-3,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2位)
参考答案:
(1)0.56L (2)6.6g (3)8.33 mol/L
19. 两单质A X和B Y。

已知1.55gA和0.8gBY的原子数相等,且它们的分子数之比为3∶4。

又知A原子中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B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计算写出A X、B Y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
因B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可知B为氧原子,(2分)这样0.8gBY
M(A)=1.55g÷0.05mol=31g/mol(3
分)
即A为P。

(1分)
因为当原子个数相等时,分子个数比为3∶4 则P和O的单质为P4和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