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让心灵去旅行”写作导引.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让心灵去旅行”写作导引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利群有一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让心灵去旅行!”每个人都在人间行走,每天都会有或近或远的旅行。
有的人旅行,是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获得某种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有的人旅行,是因为觉得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闷久了,想出去透透气…… 总之,行走的目的是通过旅程来知晓将来将如何前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日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把握住本文题的关键词是审题的重点。
针对本文题,可以确定角度是“旅行”,关键词是“行走”。
然后,我们需要从记忆中选取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旅游景点或者身边熟悉的地方,通过对行走过程中所见所闻的深入描写,来达到分享或渲染的目的。
在具体构思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地点介绍,包括历史、区域特征、自然或人文环境背景等。
2.旅途见闻,包含当地的特殊活动、奇风异俗或难忘的经历等。
3.旅行后的感受。
佳作展示一
行走京城
□白云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长安的牡丹,喜欢金陵的柳。
直到站在北京的中央,看见皇城繁华与胡同文化的交织,我才一下子憧了京城的博大。
走过紫禁城第一道门,虽然游人摩肩接踵,但我依II「可以感受到一份•来自封建王朝的肃穆。
封建王朝虽然终结,却留下了庄严,这便多了一层文化意味在里面。
中国人都有文化情结,不愿放过古时一砖一瓦中的文气,这就是为何国外游客专注于结构与用材,
而国内游客却喜欢-一目四野,登上高处感受整个北京城沧桑的原因。
走进了颐和园,没有拾头看它的席额。
进入情境很慢,燥热的艳阳与城市因人口过多而产生的浮躁,让我只能和无数个失眠的夜一样,与自己对话。
我在昆明湖边伫立良久,仿佛是在等着远处曹雪芹乘舟而来。
那是他的朝代,诗意蔓延,桃艳雪洁。
是谁在月前饮酒,是谁在酒后望月?谁在冬季冻着了手还写着正楷的书稿?文化迫害,虽然带来了遗憾, 但他在那一刻脊梁挺立,保持了文人的气节。
诗不灭,酒不灭,灵魂不熄。
去王府井的路上,大巳上司机醇厚的京腔,朴实无华的音调,让人感觉亲切无比。
街道转角处交通拥挤,司机也咋了一句。
依旧是京腔,绕着弯的脏话,让我们都不觉一惊。
任人如何细闻,都闻不出半点火药味。
在圆明园祭奠过历史的残缺后,我们在园中喝着大碗茶听起京戏。
戏词中听不出年代,听不憧几多沉淀,却是字字绝音,听得到东方的魂。
北京人有太多种生活,样样如戏。
他们年迈,•时以在北海公园练剑,或像史铁生一样坐在地坛回忆母亲,或带着儿孙去故宫长城,讲述这漫长的历史。
他们年轻,便有更多的事司.做:游走在城市的街道地铁边发掘身边的感动,或去打球溜冰看电影,或泡在全国闻名的博物馆图书馆邂逅文明。
离京之时,我轻抚-•株老树的树干。
坚硬的树干,历经了沧桑,覆盖着四季的风花雪月,在寂静的午夜托起月光。
点评
作者在北京的不同景点间横I何行走,却展现了纵仙的信息,揭示出存在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间风貌和意义。
文物与时代的变迁,经典与人文情怀,京腔与市民文化,由物质到精神再到心理性格,依次递进写来,逐步描写了什么是真正的北京。
笔墨不多却写出了北京人间万象的基木特征,充分显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观察能力和文章的组织能力。
叙议结合的语言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佳作展示二
疾奔
□李天语
疾走在大街上,耳机里响着快节奏的音乐。
阳光有些烤人,心里有些焦躁。
行至这条正在拆迁的老街,一下子竟没
认出来。
柏油路面…通到底,呼啸而过的汽车扬起呛鼻的灰尘,脏乱的砖块沙粒延绵整条
街,木制楼房和干净小院沉默地显示着它们曾拥有的宁静。
我依然戴着耳机疾走。
斜眼窥见儿株绿竹和儿盆海棠,青瓦屋檐在老阁楼的木雕花窗边投下一片阴影。
只是窗后已没有羞涩的
姑娘,隐约中却有一个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
小院里残留着一本没合上的书和一肃未下完的棋。
穿过小院,摘掉觉得有些聒噪的耳机,身后的老街恍惚|口|到从前:上学的姓姓背肴诗,留下一串稚嫩的童音;根了反殳落下,啪啪声煞是清脆;慈祥的老伯蹬着三轮擦身而过,拉长调了吆喝着“酱油醋——不远处的汉王府继续着它延续了千年的沉默。
我很想回头再看一眼,可犹豫间,双脚已奔出好远。
你、我、城市、还有社会都在不停地向前奔。
前方有什么?神奇的未来?辉煌的文明?伟大的世界?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世界在疾奔,人类在疾奔,日己被人流推肴疾奔。
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浑浑需噩地踏上了这条疾奔的路,踉踉跑跄地,挣扎着想要跟上物质文明前进的步伐。
我们貌似在构建更好的世界,创造更伟大的文明。
可是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历史,遗忘了人生,遗忘了最初的理想,心中只想着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在其骤使下疾奔。
是啊,有些东西就在疾奔中被淡忘了。
曾经的月下独酌,枫桥夜泊,渔舟唱晚,不经意问己被遗忘多年。
儿时幻想的自由疾奔,是草原上骏马在驰骋,是大海上海燕在飞翔;当下的疾奔,只是被俗流裹胁的茫然急行!想I门I头时,却已停不住疾奔的脚步。
我们自己构建的世界,创造的文明,就在停不下的疾奔中被速度拉伸成了模糊的线条,压缩乂重叠,极速划过,仅在眼中映下儿秒怪异的光晕。
后人可以从网络、书籍、图片上了解现在这个世界,可是我们日己的记忆中,却只有那
些模糊的线条与怪异的光以及疾奔时窒息
的感觉。
当我们的现在也成为历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时,我们是否有信心川这钢筋水泥高
科技去比过去那千年沉淀下的厚重?
我们到底为什么疾奔?
不知道。
我戴上了墨镜,前方是刺眼的异光。
我关掉了耳机,呼呼风声,使音乐成了呻吟。
我戴上了头盔,期待着跌倒或被撞后还能爬起,继续疾奔。
点评
文中“我”是一个思考者:一开始置身于繁闹的街道,而拆迁后老街的荒败景象却让
“我”觉得那大街的热闹才是真正的荒败。
拆迁的惨景也勾起了“我”对老街往廿场景的IE忆,|口|忆乂把“我”带入对物质文明的反思,对和谐宁静艺术的向往中。
然而短啊的|口|忆无法让我逃离这个时代,“我”已不能忍受现代文明,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奔向何方,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茫然疾奔。
木文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今社会浮躁现象的反思。
【延伸训练】
1.请以“南腔北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日选。
思路引擎:南腔北调是方.言,也是观念论调,还是思维方式文化性格,由此看出南北方人不同的生存状态。
南腔北调是历史,是现实,也预示着未来,因而反映在方言、观念和性格中的文化基因,会主导不同地方人的事业走1何和生活内容。
针对本文题,适合写成议论文,采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或用思考的笔调展开叙述,或在叙述中融入思考。
充分发挥对比手法的作用,从各种角度将调杳研究后得出的南北差异凹显出来。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年春节前夕,冯骥才进行了一次寻找传统“年味”的旅行。
从天津市区出发,丝毫感觉不到什么年味。
到了县城见有人趁着新年置办新婚娶嫁物品,但还不是年味木身。
到了集镇看到了置办年货的人群, 有了亲切的年味,但还不是记忆中的传统年味。
最后来到了一个乡村,在民间艺术品集散地看到了久违的真正能代表正宗年味的民间年画、窗花、剪纸等。
这些几乎失传的文化遗产产品却销竹到了欧美各地,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竟然要靠远涉重洋来生存,他百感交集,顿觉身上的担了无比沉重。
请以“寻找传统文化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
思路引擎:“寻找”,是因为事物己丢失或正在消失。
“传统文化味”是一•种包含了众多民间艺术品等构成要素的文化味。
因此,在写作时,可以选择那些逐渐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组织材料。
行文中,可以仿照材料的叙述顺序来安排作文的结构,并让这•-结构呈现为递进式。
在内容安排上,重点关注不同地域特色的横前对比和往昔的纵IE对比,来揭示在一切变化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