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断代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一、背景: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年表。
二、立项过程:
1995年秋,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
1995年底国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聘请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过。
1996年5月16日国务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
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
三、工程目标:
1.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从周武王到周厉王都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商代后期武丁以后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四、研究课题:
1.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
2.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
3.夏代年代学研究;
4.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5.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
6.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7.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
8.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
9.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五、研究方法
两条路线:1、有文字的资料:(文献和文字)(1)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
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
(2)对文字资料中有关天文现象和历法的记录
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
代;
、没有文字的资料:(考古学资料)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
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
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六、性质: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项目。
七、结论与意义:
【结论】: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
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
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
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意义】:如果该工程顺利的话,那么将有可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但目前看来,由于该工程的最终繁本报告迟迟未能通过,这个
意义能否达到存在较大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