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实例,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进行了研究。

一人类将进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

学会学习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科技信息时代,迎接挑战。

学会学习,应该是每个现代人(当然也是学生)的基本要求。

从现代学习论的观点看,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

从根本上来说,在学习社会中,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的实践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是实现其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甚至灌输,忽视儿童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更何谈是否学得愉快。

学生时常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的智力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情感意志得不到积极的陶冶,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依据教育教学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以及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确立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激发其潜能,使之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主动和自我完善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实现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

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个今天才有的话题,就国外而言,从杜威的“儿童中心”主张、布鲁纳的“发现法”原理,到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将儿童看作是“学习主动者”。

就中国来说,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主张,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都强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发挥。

新的《语
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国各地尽管对自主学习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但系列性的操作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并不多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师方面考虑,要“善导”、“巧导”,从学生方面考虑,要“乐学”、“会学”。

主要有以下措施。

1.充分参与
“自主”必须“参与”,充分参与才能实现自主学习。

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平台,辅以方法,使其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学习个性得以发挥,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教师应努力做到:
(1)创造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

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愿望、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可能。

(2)提供机会,让学生全过程参与。

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感知、迁移、体验、领悟、理解、掌握的全部思维过程。

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抓住课文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即围绕“砸缸”展开讨论。

缸里的水足以将男童致死,只有两种办法使男童脱险:人离开水或水离开人。

按常规救,人离开水,可是外部情况不允许,孩子们人小力单薄,时间紧迫。

机智、聪明的司马光破缸放水,使男童得以生还。

通过讨论和对比,使学生们体会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对比、分析,使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

(3)指导方法,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全方位参与指在学习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耳、眼、口、手、脑多种器官感受和体验,探
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起启发、点拨、引导的作用,指导学习方法,疏导思维渠道,使学生能体验参与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看图学词学句《蔬菜水果》的教学任务不仅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蔬菜水果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在课上组织了如下教学活动:(1)判断。

教师说句子,让学生判断,并说出道理。

目的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如a.我爱吃白菜、菠菜、油菜和蔬菜。

b.我爱吃鱼、肉、黄瓜等蔬菜。

c.各种蔬菜都有营养,我们要多吃蔬菜。

通过这样练习,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思维得到训练。

(2)摆图。

课上让学生用摆图的方式区分蔬菜和水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来蔬菜或水果,课上组织他们手持蔬菜或水果练习说话,进行语言训练。

a.有的学生带来一种蔬菜或水果。

让他们用“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说话;b.有的学生带来了两种物品,让他们用“什么和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说话;c.有的学生带来了两种以上的物品,让他们用更复杂的句式练习说话。

有的学生准确地运用了“和”、“还有”、“也是”等词语。

通过训练,学生知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进行了语言训练,发展了思维。

2.自主选择
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学习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主动参与,体现教学上的主体性。

以《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为例,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①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②他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
③最后借到了吗?为什么?
④表演课本剧
⑤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续编故事……
学生各取所需,自主学习。

第一项学习目标,重点解决“挣断”一词。

第二项学习目标,学习小壁虎说话时很有礼貌。

第三项学习目标,明确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各自用途。

第四项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创设情境,表演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

第五项学习目标是拓展训练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随机的,教师必须把握课文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把问题链有形地链接在一起,使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的思维从发散中得以收敛,学生的见解从倾听中得以互补,学生从学习中得以方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

3.要有针对性
要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思、议的过程中,逐一解决。

(1)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

如学习《三只白鹤》一课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把问题归纳为一两个中心问题,即:“哪只白鹤能找到那条大鱼呢?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在全篇课文的联系中学习、思考、领悟。

学生通过把三只白鹤的表现进行比较,就能认识到:第三只白鹤能找到那条大鱼,因为它记住的是大鱼埋在大柳树旁边。

大柳树不会动,离鱼又近,准能找到。

掌握学生能够把握住知识点后,可将问题进一步深入拓展,课下阅读《刻舟求剑》成语故事。

这样把学生引到更广阔的范畴,促使他们把正确与错误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这样,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维,在深刻认识事物的同时,使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2)教师要有目的地导读
导读是引导学生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理解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导读可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领入课文,帮助学生自己体会遣词造句的贴切,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这种思想感情是以什么样的写法表达出来的,进
而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这种写法于自己的写作中。

教师是学生阅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传播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指导阅读。

因此,导读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问促读。

以问促读是教师依据教材的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为启发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

以问促读使学生阅读目标明确,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在读中抓住文章重点。

问题一经提出可以使学生走进文章探幽取胜。

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宽泛性,答距要长,答域要宽,包含的信息量要大。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理解“飞”字。

学生回答:“说明用最快的速度把泸定桥从敌人手里夺回来。

”“要走在敌人前面,赶路时速度如‘飞’。

”待阅读学习课文后,再回到“飞”字的问题上。

学生的理解便深入了许多。

分别从时间短(仅有24小时)、路途远(240里)、地势险(水流湍急、道路泥泞、峻岭重叠)、事态(两个团敌兵把守)等方面重新考虑问题,理解到即使是“飞”也是过不去的,我们的红军战士却把泸定桥夺了下来。

由此看出,“飞”字运用的内涵,描绘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指导学生议读。

议读是指在读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问,有答,有思,有辩。

在此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读、多思、多说,要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的疑点,集中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议论,从中点拨。

如《夜莺的歌声》文章中一处这样写道:森林越来越密。

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孩子回答。

这部分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你能从中读出什么?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甲:这样写,说明这个地方很偏僻,几乎没人来过,因为小路是弯弯曲曲的,白桦林密密的,空地上杂草丛生。

学生乙::“森林越来越密……”这个自然段是为下文敌人突然发问作铺垫。

敌人之所以突然发问是因为他们怀疑夜莺带的路有问题,预感到这里可能有游击队。

学生丙:“森林越来越密……”这个自然段是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学生丁:我从小夜莺巧妙的回答中可以体会出他机智、勇敢、沉着。

……
这样议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参与,表明自己的态度,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议读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议读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活动中。

以问促读,指导学生议读能把学生带进我读、他读、己见、他见的对比中,从中得到思维训练,改善认知策略,学会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1.诵读、品味不足
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不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反复诵读,了解和熟知课文内容,这样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

对于结论的得出,有时教师急于求成,忽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味,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通常以段落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新的阅读学习思路,抓住“歌声”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夜莺的歌声?文章几次写夜莺的歌声?每次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作用?……从整篇文章的内部联系(歌声)中去思考问题,抓住描写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揭示歌声的逻辑关系,使文章变成以几次歌声为板块的集成状态,有利于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思想得到层次化、系统化的认识。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中,让学生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原文)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两样。

试想如果诵读、品味不充分,很难理解、感悟作者“这歌声”和“的”字结构的妙处。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40分钟,安排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己诵读、品味的时间,这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有所提高。

2.整合不足
阅读追求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的多次往返。

在此过程中,有理解吸收,也有叩问商榷,是主客观交流,是读者与作者、与人物的对话,最后达成整合,进入再认识阶段。

这样的整合不仅梳理了本次阅读的所得,而且还联系着以后的听和读,说和写。

例如,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二课中提到“泉水”、“小溪”、“江河”、“大海”,文章描述这之间的物理关系,在学生脑子里也初步形成“泉水——小溪——江河——大海”的认识。

那么“大雨——山洪——江河——大海”这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呢?同样是由小到大的汇集,同样是点点滴滴,同样是大江大河,把同学们带入另一番天地,展示两幅画卷,从而引出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有机地整合。

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不足,教师必须把握课文精髓,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找准课文的整合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再认识阶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进行激励和引导。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由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双向互动构成的。

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磨合密切,课堂教学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论是课上的,还是课下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引导。

他们是否能够自主学习,就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他们是否愿意自主学习,是要看教师是否调动起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怎样自主学习,则要看教师怎样依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指导。

教师要尽量多安排,多鼓励,多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