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一高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的化学加工
1、下列对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干净的布擦,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B.浓碱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再涂上硫酸溶液
C.酒精灯不慎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D.酸液不慎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答案】D
【解析】
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等于Y、Z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rray
A.X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形
B.Z与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很高
C.W单质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加压时易液化
D.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
【答案】D
【解析】
3、某种由CaSO3、CaSO
4、KHS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已知含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
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C
【解析】三种化合物中Ca与S质量比为40:32(KHS中K与H之和为40),则“Ca、H、K”
的质量分数,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K+、Na+、CO32—、NO3—
B.c(H+)=0.1 mol/L的溶液中:Cu2+、Al3+、SO42-、NO3—
C.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4+、S2-、Br-
D.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的溶液中:Na+、Mg2+、Cl-、SO42-
【答案】B
【解析】
5、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等(不考虑水
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mol/L,则此溶液最多溶解Mg的质量为 ( )
A.24g B.18g C.21.6g D.14.4g
【答案】D
【解析】
6、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
7、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答案】C
【解析】
8、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13 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 K+、Cl-、NO-3、S2-② K+、Fe2+、I-、SO2-4③ Na+、Cl-、NO-3、SO2-4④Na+、Ca2+、Cl-、HCO-3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常考查的题型——离子共存题,题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小于纯水中电离产生的c(H+),则溶液为酸或碱溶液,在此溶液中,①中S2-在酸溶液中不共存;②中Fe2+在碱溶液中不共存;④中HCO-
3在酸或碱溶液中都不共存;③⑤组在酸或碱溶液中都可共存。
9、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关于颜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
②淀粉碘化钾溶液遇碘离子——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
⑥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久置——淡黄色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⑥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溴化银见光分解生成银,银单质是黑色;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与CO2反应转化为白色的碳酸钠?
10、下列有机反应表达错误的是()
【答案】C
【解析】A.发生取代反应;
B.醇中羟基上O-H键断裂,生成氢气;
C.发生苯的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
D.含C=C,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11、类推是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
A.铁与硫在加热时反应生成FeS,则铁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FeCl2
B.钠与氧气反应时钠作还原剂,则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时金属单质均作还原剂
C.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则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D.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答案】B
【解析】A.铁与硫在加热时反应生成FeS,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铁与氯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FeCl3,故A错误;
B.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电子,故与氧气反应时金属单质均作还原剂,故B正确;C.钠的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故钠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C错误;
D.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铁的还原性小于铝,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故D 错误,
故选B.
12、相对原子质量原来以16O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为标准,以该标准得到的仍为整数的是()
A.14N的质量数B.碳原子的相对质量
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
【答案】A
【解析】A、因质量数将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而得到的数值,无论以何种标准,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都为1,所以14N的质量数都为14,故A正确;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6O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不是整数,故B错误;
C、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氯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或称丰度)算出来的平均值,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16O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氯原子的相对质量不是整数,所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是整数,故C错误;
D、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而相对分子质量以一个16O原子质量的十六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分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相对分子质量不是整数,故D错误;
故选A.
13、amolN2与amol14CO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质子数与中子数都相等
【答案】A
【解析】解: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同,则等物质的量时体积相等,故A正确;B.由ρ=可知,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30,则密度不同,故B错误;
C.根据m=nM,amolN2与amolCO的n是相等的,但摩尔质量不同,则质量不同,故C错误;D.amolN2与amol14CO含有的中子分别为14mol、16mol,故D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SO4的质量是98g/mol
B.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C.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Na的摩尔质量是23g/mol
【答案】D
【解析】A、1molH2SO4的质量是98g,故A错误;
B、CO2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故B错误;
C、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
D、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摩尔质量为23g/mol,故D正确;
故选D.
15、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 L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
②23 g 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电子数为N A
③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④常温常压下,32 g O2-中所含电子数为16N A
⑤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
⑥1 mol CO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2N A
A.①②⑤ B.②⑤
C.③④⑤ D.②⑥
【答案】B
【解析】①SO3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所以2.24 L SO3的物质的量并非0.1 mol,其分子数不等于0.1N A;③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应为2N A;④1 mol O2-中含有10 mol 电子,所以32 g离子中所含的电子数是20N A;⑥1 mol CO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 A。
②⑤正确。
16、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要写计算过程)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______mL量筒最好。
量取时发现量筒不
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所配溶液浓度将__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
(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_______里,并不断搅拌,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_的上述溶液沿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中,并用
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___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答案】1)13.6mL(计算过程4分)(2)15,偏低(3)烧杯,混合均匀,使热量迅速扩散(2分)(4)冷却至室温,玻璃棒,500mL容量瓶,注入容量瓶(5)1~2cm,胶头滴管(其余各1分)
【解析】
17、今有NaCl、Na2SO4、NaNO3组成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都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NO3-的相互分离。
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________ 沉淀A:_______________ 沉淀B:______________
⑵ 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
【答案】⑴BaCl2 [或Ba(NO3)2] BaSO4 AgCl
⑵除去过量的Ba2+、Ag+
⑶Na2CO3
【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室分离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可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或Ba(NO3)2,生成BaSO4沉淀,发生反应为
Ba2++SO42-=BaSO4↓,然后加入过量的AgNO3生成Ag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故答案为:BaCl2或Ba(NO3)2;BaSO4;AgNO3;AgCl;
(2)最后加入过量的Na2CO3,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过滤之后,加入稀HNO3溶液从而得到NaNO3,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Ba2+、Ag+;
(3)加入过量的Na2CO3,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
故答案为:Na2CO3。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基本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18、取一定量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2.33 g沉淀。
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答案】0.09mol 0.01mol
19、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钙氧(2)CaS CaC2
(3)SO2SO3(4)CO2+CaO===CaCO3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分析,本题重点考察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0、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1)A是、B是、C是(请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Fe Cl2 H2
(2)2Fe+3Cl22FeCl3
(3)2HCl+Fe===FeCl2+H2↑
(4)2 FeCl2+Cl2===2 FeCl3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察的是无机化合物间的推断。
21、有机物G(分子式为C10H16O)的合成设计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5%~40%的A的水溶液可做防腐剂,A的结构式为.
(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3)C2H4生成C2H5Br的反应类型为.
(4)D的结构简式为.
(5)E为键线式结构,其分子式为.
(6)G中含有1个五元环,F生成G的反应方程式为.(7)某物质X:
a.分子式只比G少2个氢,其余均与G相同
b.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c.分子中含有4种环境不同的氢
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写出其中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的异构体与A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
【答案】(1);
(2)醛基;
(3)加成反应;
(4);
(5)C10H22O2;
(6);
(7)2种;.
【解析】(1)35%~40%A的水溶液可做防腐剂,结合信息i可得A为甲醛,其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2)根据信息i可得B中有羟基,B→C发生醇羟基的催化氧化生成醛基,故答案为:醛基;(3)C2H4生成C2H5Br是乙烯和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4)根据D的分子式结合信息ii可得D为环丁烷,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根据E的键线式结构数出C原子为10个,O原子数目为2,H原子的个数为2×20+2=22,其分子式为C10H22O2,故答案为:C10H22O2;
(6)根据E的结构简式和反应条件可得E到F的反应为醇羟基氧化成羰基,其余不变,则F为,根据信息iii结合G中有一个5元环,从而得出G的结构简式
为,故F到G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7)根据G的结构简式得出分子式为C10H14O,根据信息b可得含有苯环且苯环上连有一个羟基,根据信息c可得该分子具有对称性,故可将四个碳构成取代基﹣C(CH3)3连在羟基对位的碳原子上,也可以构成四个甲基连在苯环对称的四个碳原子上,故有2种;酚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的异构体与A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22、(1)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____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蛋白质→__________,淀粉→__________,脂肪→__________。
(2)取两支盛有适量肥皂液的试管,往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脂肪氨基酸葡萄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2)产生白色沉淀生成了难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产生白色沉淀生成了难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钙
【解析】(2)肥皂液为高级脂肪酸盐的溶液,加稀硫酸时,由于硫酸酸性比高级脂肪酸强而生成高级脂肪酸,而高级脂肪酸难溶于水,会形成沉淀;加入CaCl2溶液时,由于生成难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钙,而出现浑浊现象。
23、某小孩甲偏食,喜爱吃一种豆类作物制成的食品,不喜欢吃动物性食品。
该豆类食品中含有天然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A、B两类有机物。
其中A的化学式是C4H7O4N,B的化学式是C6H14O2N2。
已知A、B分子中均不含甲基,链端都有官能团。
(1)试判断A、B水溶液各显何性,并写出A、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分子之间的反应能形成__________种有机物。
(3)向这种蛋白质中滴加硝酸__________变黄色。
(填“能”或“不能”)
【答案】
【解析】
所以根据A 、B 的结构简式不难确定,A 溶液显酸性,B 溶液显碱性。
A 与B 形成二肽,可形成5种二肽,滴加硝酸,因蛋白质中不含苯环,不能显黄色。
24、某同学称取9 g 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1)各步所加的试剂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
(2)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只加A 而不加B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析出2.16 g 单质沉淀时,淀粉的水解率为__________。
【答案】(1)稀H 2SO 4 NaOH 溶液 银氨溶液
(2)不可以 因为银镜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必须加入NaOH 溶液将催化剂硫酸中和
(3)18%
【解析】分析淀粉的水解实验可知:A 为稀H 2SO 4,B 为NaOH 溶液(中和H 2SO 4),使银镜反应发生,C 为银氨溶液。
(3)由1 mol —CHO 对应2 mol Ag ,可得水解生成的n (C 6H 12O 6)= 2.16 g 108 g·mol -1×12
=0.01 mol ,而1 mol 葡萄糖的生成需 1 mol 的葡萄糖单元(C 6H 10O 5),因此水解的淀粉的质量为:0.01
mol×162 g·mol -1=1.62 g ,
淀粉的水解率为1.62 g 9 g
×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