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杜文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文东
期待成功-“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
解读历史人物与事件
量相同—质的对峙;质相同—量的对峙 诸葛亮(53岁去世)PK 司马懿(73岁去世) 光绪(1908、11、4,37岁去世)PK 慈禧(1908、11、5,74岁去世) 、、、、、、、PK、、、、、、、
三、完善的个性对于生命的意义
“国 兽” 认 定 的 启 示:
美、英、俄-秃鹰、狮子、 北极熊(食肉动物);
我国的“类国兽”大熊猫。 我选的国兽:大灰狼。 (“国花的认定”,梅花与 牡丹之争)
2、个性与人生、事业
健全的个性是心理健康与成功的基础。 心理健康人人享有,
不分阶层、贫富。
3、个性的塑造与调整
了解个性(测量)
2、生命的内涵—量与质的统一
健康是个体生命数量与质量完美的对立统一。
因为生命是以量与质的形式标志的。
生命的数量以躯体的存在时间及细胞的活动
来界定。 量是指长度,质是前者基础 上的宽度及高度(局域性的 外部评价:完满;趋同于个 体的内部评价:满足感)。
量的体现: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
现代人的生命追求
—— 量与质的统一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心 理 学 院
杜 文 东
一、现代人的心身巨变(问题的凸显)
1、人类心身的进化过程
2、现代人的心身特点
1、人类心身的进化过程
有史以来,人体物质进化的过程十分缓慢,
心身的关系基本是平衡的。但人类在发展 中困惑于对自身的调节,不知如何适度地 适应环境造成的种种压力,而形成痛苦的 根源。 应激(stress)反应如何适度?
心身统一的科学认识—人是自然
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形神 合一)。这是现代科学的贡献。
2、现代人的心身特点
现代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飞速发展,使
得人类个体进入“频繁的应激、快速的节 奏、剧烈的竞争”的时期。此时心身呈现 某种不平衡。躯体承受能力的固着与心理 的紧张状态骤增形成巨大反差;导致躯体 对心理活动的不堪承受,造成心身冲突、 失衡乃至功能紊乱。
片泄密案”
生命质的异化:精神异化源自现象(恍惚状态,激情奔 涌),把握不住成个人悲剧, 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中 不乏其人(希特勒、普希 金、欧拉、毕加索、梵高、 费•雯丽、张国荣、海明 威、川端康成、爱因斯坦)。
量与质的统一与平衡是生命的要素
量———————质
躯体健康(微恙)、个性健全。 肌肉有力、动作自如、预期寿命长; 心情愉悦、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承受挫 折、事业成功、贡献社会(社区)。
1、什么是个性—了解你的个性
2、个性与人生、事业
3、个性的塑造与调整
1、什么是个性—了解你的个性
个性的定义:个体的整个心理面貌。是指
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 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 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
个性是随着个体的经历逐步形成的,虽然
有先天因素参与(如神经类型的动力学特 征等),但以后天的历练、学习与教育及 环境的影响因素为主。


享受-爱有所钟,量心而欲,品味人生
小结
认识生命的内涵—完美的生命是量与质的统一。
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是为了享受生命。 人们为了驱除紧张,维持心身平衡,从而衍生 出多种多样的行为;以此可以解释诸多社会现 象与历史现象。 心理健康是高水平工作绩效与生活内涵的保证。 心理健康每个个体都可以拥有;心理与躯体是 统一的;要根据个人特点,注意从两方面协同 调整并养成习惯,以适应生存与发展环境,提 升生命的量与质的高层次平衡,从而度过完满 人生。
主观塑造
扬长避短
四、现代人的生命追求
量的强固与质的升华两者完美统一。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身保健
1、心理健康的标准



社会适应能力:环境、工作变动,事业发展; 自我悦纳:正确看待自己;赞美自己(阿Q精神); 情绪的调控能力:时有激情但能控制;理智而现实地 看待问题,妥当应对挫折;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层次性的朋友群;进退自如; 好奇心与求知欲:执著的个人爱好;闲情闲趣; 成熟的判断力:善于调整自己的目标;料事如事;做 事成事; 正常的智力,健全的个性:行为符合年龄、身份、工 作特征;处事得体。
个 性 理 论
个性理论的新认识—求新性(开拓精神)、
尽责性(责任感)、随和性(亲和力)、 神经质性(情绪稳定性)、外向性。
智力水平退居次要。近年的研究:非智力
因素受到高度重视—自信、宽容、安详、 诚实、豁达、谦逊、勤奋、坚韧、勇敢、 果断、爱心、俭朴等性格是健全个性的核 心。
智力的研究
中国人的智力研究:林传鼎教授的研究
发牢骚、吸烟、酗酒、打老婆、贪食、购物、
网瘾、毁物(捏捏族)、吵架、 暴走、“奔牛节”、药瘾、 自虐(伤)、飙车、偷情、 斗殴、伤害。
二、健康概念的演进与生命内涵的认识
1、健康定义的演进
2、生命的内涵—量与质的统一
1、健康定义的演进
传统定义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00):“没有疾病 和虚弱以及营养不良的状态”。 现代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WHO)》 (1948):“一种 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 仅是没有疾病、营养不良和虚弱的状态”。 后现代定义 生物、心理、社会、道德、生态。
中国人的情商偏低。
“胆商的认识” Daring Quotient (DQ) -果敢性
国人性格的通病
自我中心(文强的人格障碍);
脆弱(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偏激(衣阿华大学卢钢事件-1991); 理想化(琼瑶剧-心理障碍患者的无意识投毒
行为); 自恋(冯小青的悲剧); 退缩(失意者的性格要素); 孤僻(教育失当或坎坷的经历背景); 虚荣(人有我有、人无我有—迷失 自我的攀比);
倾向生命的质的现象:政治、科技、企业精英英
年早逝- (诸葛亮、周
瑜、李
贺、贾探春);
任弼时[46]、焦裕禄[42]、王进喜[47] 蒋筑英[44]、张广厚[50]、陈景润[53]、 方 宏[59]、陈逸飞[59]、孙德隶 [38]、王均瑶[38]、陈星国[47]、杨 迈[54]、侯业富[44]、梅艳芳[40]、 马 华[41]、陈晓旭[42] (你愿效法故贤吗 “均瑶现象”) 国家体改委专项调查,知识分 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 均寿命15岁左右; 10亿以上资产 的企业家(30-65岁)40%罹患 心身疾病。
2、心身保健

调整有偏差的个性特征(寻求心理医生的 帮助)。 积极的躯体调摄。
医护人员的职责: 重视心理状况,社会 适应;进行心理应对。 从躯体与心理统一的 层面把握病人与疾病。

躯 体 保 健
躯体的锻炼:“文明精神,
野蛮体魄”。(毛泽东)
有氧运动:快走、骑车、
慢跑、羽毛球、游泳、乒乓球 (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 时)。
合理的饮食
重要性:早 1;中 2;晚 3;依据 体质进餐。 营养要素: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 类、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 物质); 平衡的营养:谷类、果蔬、肉蛋奶;
国人不是吃得太好而是运动太少。
我 的 忠 告
完美生命的状态
自信-积极的情绪状态
习惯-养成个体的心身活动规律
安处-融入环境,以静至动,动而复静
65-70%的灰阶—亚健康状态。
著名学者的观点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布斯(bois
D) 教授指出:“现代人已经不那么需 要抵御毒蛇、猛兽,也不太需要去 对抗饥寒交困的窘境及其他有伤身 体的危险,但他们必须对付排得满 满的时间表,噪声,拥挤,竞争以 及其它人为的紧张环境。与主要只 是操心狩猎和采集食物的原始人相 比,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需 求要复杂得多。”
紧 张—现代人的标志
紧张是现代人的标志。 紧张有双向作用。 适度的紧张是个体生存的保证。
过度而持久的紧张必然对心理与躯体健康
造成威胁(能量消耗直至衰竭)。 心理紧张与躯体紧张的交互 作用。其极致可能是事业上 的成功者与医学上的病人 (如心身疾病患者)。
解读社会现象与行为—释放紧张 <美>拉扎勒斯:“现代人寻求紧张是为了回 避紧张”。 迪斯科、卡拉OK、徒步旅游、 “枕头大战”、 “西红柿大战”、“泼水节”、听相声、听音 乐、体育锻炼、悬崖滑翔、高崖跳水、攀岩、 高山滑雪、旋转飞车、蹦极、登山、探险。
(1944),中国儿童比欧美儿童高两个智 龄。华裔占美国人口的约1%,却据有全美 尖端科技领域近30%首席科学家的位置。
近年欧美学者研究智力的人种差别
(2005年报告),三个层次1、亚洲(中国、 印度、日本);2、欧洲;3、非洲。
情商的研究
情商的研究:概念与理论
(戈尔曼的贡献及局限)
成功的因素:80%情商。
从心所欲不逾矩、耄耋、天年。(长寿是单 一“量”的概念,片面;植物人也可以苟 活)
质的体现:以社会适应的完满
状态界定。健全的个性、良好 的社会适应,较高的愉悦感、 幸福感,一定范围内的事业 成功。
倾向生命的量的现象:偏远地区的长寿村。
(WHO)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交界处 的外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 比尔卡班巴、中国新疆的和田地区及广西的巴马 为全球五大长寿之乡。(你愿终老于此吗)
如 何 平 衡
量力而行-心理与躯体的能力(了解自己)。
“不要让欲望超过我的能力”—笛卡尔 养成习惯-“习惯-德行的秘密” —费尔巴 哈 尝试调整-找寻平衡:动态的行为 扬长避短-了解躯体与心理的特点与不足 勿求完美-追求极致易打破平衡(降低目标, 增强实力) 珍惜欣赏-生命的意义:“攀爬与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