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1.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才能达到zhǎn_____新的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当别人在埋头刷朋友圈和微博,聊最新的娱乐圈八卦,玩新出的网络游戏时,你则手捧一本书,坐在放有一杯咖啡或清茶的茶几旁,或是在庸懒的午后,或是在寂liáo_____的夜晚,独自享受这一份静好。
(1) zhǎn 新
(2) 寂liáo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娉.婷(pīng)筵.席(yán)顷.刻(qīng)强.聒不舍(qiǎng)
B. 鲜妍.(yán)掺.杂(cān)挑剔.(tī)浮光掠.影(luè)
C. 佝偻.(lóu)熏陶.(táo)诡谲.(jué)间不容发.(fà)
D. 游弋.(yè)恣雎.(suī)囫.囵(hú)怒不可遏.(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人的一生,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峰回路转
....的风景。
B. 就写景来说,无论何种景物,要描写得惟妙惟肖
....,都要费许多笔墨。
C. 面对妈妈精心烹制的一桌美味菜肴,求职失利的他吃着却味同嚼蜡
....,毫无食欲。
D. 季羡林讲课,语调平稳,语言朴实,没有一丝的煽情,却叫人不能不正襟危坐
....,洗耳恭听。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光明的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C.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未来的不同走向,决定着国民生活和世界经济的提升。
D.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深感祖国的强大与温暖,此生属于中国,此生无怨无悔。
5.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他的作品。
D. 《简•爱》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小说中的主人公敢和骄横残暴的表哥发生冲突,毅然离开惩罚凌辱她的寄宿学校,爱上与她地位悬殊的罗切斯特,都是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是平等的。
6.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 羹饭一时熟,。
(《十五从军征》)
(3),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3) 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4)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低迷,小明表哥所在的工厂面临倒闭。
请你选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来勉励他积极奋斗。
(5) 《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用廖廖十余字描绘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这个句子是:“,”。
7.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草是有记忆的,(1)___。
虽说花草的生命很短,从春到秋,但它们把春秋一世的记忆藏进了种子,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花草就这样记住了时间。
树也是有记忆的,它能记住更长时间的变化。
树的生命记忆不仅有春有秋,还有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春天发芽,秋天结果,然后脱下满树的黄叶,这记忆能让我们看到。
可是,(2)___,植物学家看到这一圈圈的树纹,就知道,哪年风调雨顺,哪年遇涝逢早。
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1)。
(2)。
8. 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下面是社
长打电话邀请张老师时说的话。
画线部分表达都不得体
...的一项是()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仰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的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⑤敬请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 ①⑤
B. ④⑥
C. ②⑥
D. ④⑤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挑灯”“看剑”两个连贯动作,展示出主人公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重温军营生活。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对仗工整,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高昂的战斗情绪。
C.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D.本词从思想感情上看,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从语言风格上看,展现了一种豪放壮美。
(2) 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选贤与.能: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由.赋繁役重:
④安.用重法邪:
(2) 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C.或请重法以.禁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D.夫欲盛则.费广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提示:画三处)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5) 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反映的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B.【乙】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C.【甲】文中的“大道”是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该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才干出众的人来担任。
D.【乙】文唐太宗认为,老百姓偷盗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11. 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1年4月16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后疫情时代中国数字阅读产业的现状、特点以及趋势。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增长率达21.8%;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增长率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
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
2020年用户平均单次电子阅读时长为79.3分钟,有声阅读时长为62.8分钟,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也成为阅读的重要用户,儿童数字阅读付费用户规模增速56.5%,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每晚20﹣22点是儿童数字阅读的高峰。
(摘自人民网)【材料二】
2021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
与数字化阅读相关的图表如下:
(摘自“传媒”微信公众号)【材料三】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借助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等电子终端工具,以及各种数据库、在线教育、电子书包等新兴数字出版平台浏览信息和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
于是,一些人士对于“碎片化阅读”忧虑之甚,认为读者在相对较短的空闲时
间内进行的所谓“阅读”,以及浏览微博、短信等零碎的、片段化的内容,“不易形成系统的、深度的知识体系”。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趋势是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方式变迁的必然结果。
其实,碎片化阅读的语境,是相对于长达千余年的纸本阅读方式而言的。
当前,有些人对文字内容缺乏整体性阅读及系统性理解,阅读注意力不够集中,乃至难以进入深度思考、有所创新的佳境。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曾提出“左书右网,前语后文”及“开卷读书,启屏求知”等阅读方法论建议:“网络的普及,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电子书的出现,拓宽了书的范围,丰富了书的形式,让每一个热爱文字和书籍的人,更多了一种选择。
阅读的本质,在于阅读内容,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是对内容的阅读。
”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之一、知名出版家、作家聂震宁先生也提出,“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不妨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电子阅读器上,读一些自己喜欢读的东西,同时,一定要挤出空闲时间读些纸书”。
他认为,一个成熟的“阅读社会”,应该“善待一切阅读方式,坚守人类阅读认知规律,推动传统阅读与新兴阅读(方式)的融合”,让人们愿意将“读文读图”“看屏看书”视为现代化的“快乐生活”方式之一,以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摘自人民论坛网)
(1)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和用户规模相较前一年增幅不大。
B.近两年来,我国数字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
C.我国数字化阅读人群分布显现出人群比例随年龄增长递减的趋势。
D.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都是对内容的阅读,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2) 材料一画线句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数字阅读”的主要特点。
12.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各题。
磨砺始得玉成
①冰清玉洁、精金良玉、玉振金声、玉树临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玉”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东方美学的韵味。
凝视一块美玉,看到的是柔美和温润;触摸一块美玉,感受到的是坚实和高洁。
中国人从美玉身上,寻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追求,发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②《荀子•法行》中记载,子贡询问“君子贵玉”的原因,孔子答曰:“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谦谦君子,正如温润之玉,光华敛于内而不炫于外,清辉藏于身而气韵自生,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依旧正气凛然,坚贞不屈,这是革命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韧气节。
黄文秀为了让基层群众过上好日子,把韶华留在广西百色的大山深处,这是当代年轻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责任担当。
③玉石藏于山中、埋于谷底,与普通石头不分轩轾,如何成为众所敬仰的美玉?坚固细密的玉石,必得经过一番艰苦的切、磋、琢、磨,才会露出质朴面目,显出纯美底色。
“玉不琢,不成器”,器与人皆通此理。
只有历经雕琢磨砺,唤醒内心的道德律,淬炼信仰的主心骨,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大凡成就大业者、贡献杰出者、勇赴使命者、舍己为人者,无不是经历几番潜心学习、艰苦锻炼、奋斗打拼,才为世所识、为人所赞。
磨砺始得玉成,笃行方能致远。
拿出“燕子垒窝”“老牛爬坡”的劲头,在工作实践中战风雨、斗寒霜,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砥砺心性、强壮筋骨、增长才干,才能琢磨成器、百炼成钢,最终有所成就。
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每块玉都有独特的形态与气质,每个青年也都有独特的禀赋与追求。
对玉的雕琢不能千篇一律,对青年人才的培育也讲究因材施教。
因材因性,把雕琢之功施于无形,方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广大青年也需要在干事创业的路途中,心怀真善美的追求,以不负韶华之朝气、激越沧海之胆气,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镌刻在灵魂深处,清白做人,踏实做事,让青春之花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胸怀锦绣,腹隐珠玑,时时砥砺,事事精进,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⑤“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正如美玉经得起岁月的淘洗,美德懿行耐得住时间的检验和人心的评判。
以人比玉,由玉及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勤勉,用时间和汗水雕琢自己,努力成为一块“美玉”,永远散发洁净通透的光泽。
(《人民日报》2022年11月9日)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点明中国人有“修身立德的追求,为人处世的智慧”这一中心论点。
B.成语及引文的使用,使本文语言严密,有说服力的同时又不失文雅。
C.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属于道理论证,鼓励青年人应努力把雕琢自己的品质作为重要的人生课题。
D.本文力求引导我们立足自己的禀赋和追求,不断磨砺,最终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2) 本文论证严密,请简析本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 青年人应如何将自己磨砺成一块温润美玉?请根据④⑤段内容分条概括。
13.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地铁站台的背影
李小雅
①“请退回黄色安全线内!”“列车马上要关门了,不要再上了!”地铁站台上的人群在列车即将关门的时候,总是特别疯狂,仿佛因挤不上列车而被迫与人分离,是一件比割肉还痛苦的事。
这是“国庆黄金周”出行高峰期。
拥挤的人群,密集的脚步声,生怕走散的高
声叫喊,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②“请排队有序等候列车!……”小析的叫喊声淹没于一片嘈杂声浪。
他只有打开喇叭,扯着嗓门大喊,并辅之以疏导人流的指示动作,才得以被人注意。
③“请排队有序等候列车!……”几个小时过去,小析已精疲力竭。
他是一名地铁志愿者,每当人流量激增的节假日或周末,他都会来到站台维持秩序,保证乘客的安全。
④事实上,小析的穿着十分显眼:荧光背心,红色绶带“地铁志愿者”的金字闪闪发光。
他也比一般乘客高出一截,在他那个水平视线内,应该是一片黑色头顶的“一览众山小”之景。
在等候列车的空当,虽身在人群之中,小析的心思此时短暂放空。
他想起了他已一整年未回的遥远的家。
⑤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小析放学到家前,就做好了一桌热腾腾的饭菜。
快到家门口的小析闻到饭菜香,就迫不及待地冲上楼。
后来,小析的身高蹭蹭蹭地一下子超过了同龄人,并顺利入选进了市篮球队。
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学业负担的加重,小析感到烦闷无趣,想要逃离这里的一切。
后来,他考到了离家很远的大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小析在新环境里适应良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也加入了志愿者这个大家庭。
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他再没回过家。
⑥“列车即将进站,请乘客们注意安全……”广播响起,把小析拉回到了现实。
他赶忙打开喇叭,指引着乘客们有序等候。
“先下后上,那位小伙子,请等一下!”两个方向的人流碰撞,又是一阵混乱。
在忙乱之间,突然,小析看到在前一节列车排队等候的乘客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⑦“妈!”
⑧小析又惊又喜,那不就是一年没见的妈妈?她怎么会只身一人来到这里?难道是在找我吗?霎时间,小析的眼睛湿润了。
⑨那个在人群中显得弱小的背影,那个白了头发、朴素整洁的人,就是记忆中每天做好一桌丰盛的饭菜等我回家的妈妈吗?可是眼下,这节车厢的乘客正往车内挤,在小析面前,隔着一道坚固的流动的人墙……
⑩“列车即将关门,请注意安全!”小析回过神来,赶忙阻止了还在车门与站台间不甘放弃的一位大叔,“您别挤了,您的背包上不了啦!”车门关上了,小析抬眼望去,那个身影已不见。
他追着车跑,但始终再也没有看见她……
⑪“喂,妈!我看见你了!”小析慌忙掏出手机,打给母亲。
“什么?你回来了吗,儿子?”母亲的语气里流露出惊喜。
“妈,你在家?”小析听出电话里的背景并不嘈杂。
“在啊,在准备午饭呢。
你这孩子,回家了也不说一声!”母亲这时停下手中的活,语气中的惊喜依然不减。
“妈,对不起……”小析明白过来,刚才那个背影并不是母亲,只不过是他认错了。
“妈,我刚刚把别人的背影认成你了。
妈,我好想你!我在当志愿者,别人放假的时候都是我最忙的时候。
我过年的时候,一定回家。
”此刻,小析终于明白他其实很想家,想念妈妈
可口的饭菜,想念小时候妈妈温暖的怀抱和鼓励的眼神。
⑫“儿子,妈妈想告诉你,你真让我骄傲。
为别人付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你做志愿者,妈妈很开心。
”小析听着,不知不觉流下了热泪。
他知道,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的人,都是不平凡的。
而正是有这么多人并肩作战,无私付出,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⑬小析越来越觉得,自己身上佩戴的“地铁志愿者”绶带,分量沉甸甸的……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地铁站台的背影”起到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巧妙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表现小析高个的特点,语言诙谐风趣。
C.第⑦段独句成段,强调小析内心深处渴望见到妈妈,突出母子相见时的惊喜之情。
D.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虽然没有太多曲折,但合乎情理,读来让人颇有感触。
(2) 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
①文章第1段对“国庆黄金周”出行高峰期地铁站台的环境特点,暗示地铁志愿者工作的辛苦,侧面表现了
②文中第5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交代了小析一年来不回家的原因,为下文他因初次离家,思念母亲而认错背影作铺垫。
(3) 第⑧段、⑫段划线处小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 结尾写小析觉得自己身上佩戴的“地铁志愿者”绶带,分量沉甸甸的。
他为什么觉得“沉甸甸”?请简要分析。
14. 同学们,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曾留下过或大或小的遗憾,有遗憾,也就有希望和期盼。
请以“留点遗憾也挺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600字以上。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崭
【小题2】寥
【解析】答案:
(1)崭
(2)寥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C
【解析】A.有误,“顷刻”的“顷”应读作“qǐng”;
B.有误,“掺杂”的“掺”应读作“chān”,“浮光掠影”的“掠”应读作“lüè”;
C.正确;
D.有误,“游弋”的“弋”应读作“yì”。
故选:C。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
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味同嚼蜡”意思是味道像嚼蜡一样。
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
本句用来形容食物的无味,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C。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
恰当。
4.【答案】D
【解析】A.有误,句式杂糅,应删掉“才能够实现”。
B.有误,搭配不当,可以删掉“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也可将“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改为“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
C.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将“决定着国民生活和世界经济的提升”改为“决定着国民生活和世界经济能否提升”。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5.【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辛弃疾是南宋人。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6.【答案】【小题1】两山排闼送青来
【小题2】不知饴阿谁,天接云涛连晓雾
【小题3】决眦入归鸟
【小题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解析】答案:
(1)两山排闼送青来
(2)不知饴阿谁(注意“饴”的书写)
(3)天接云涛连晓雾(注意“晓”的书写)
(4)决眦入归鸟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它们记得季节的变化,我们没看到的记忆是树干里的年轮
【解析】(1)根据上文“花草是有记忆的”和下文“它们把春秋一世的记忆藏进了种子,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可确定答案:它们记得季节的变化。
(2)根据上文“这记忆能让我们看到”和下文“植物学家看到这一圈圈的树纹,就知道……”,还有,需补写句子前面的关联词“可是”,可确定答案:我们没看到的记忆是树干里的年轮。
答案:
(1)它们记得季节的变化
(2)我们没看到的记忆是树干里的年轮
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学生需通读语段,理解语段表达的主要内容;然后,联系补写句子的上下文,确定答案。
补写句子的技巧:通读句段,理解大意;细读上下文,辨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式特点及具体要求,最后确定答案。
8.【答案】B
【解析】①“久仰大名”的意思是对对方仰慕已久,运用得当;
②“不吝赐教”意思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
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③“荣幸”意思是光荣而幸运,运用得当;
④“寒舍”是谦辞,这里可以用“贵府”;
⑤“见谅”意思是请求别人谅解,运用得当;
⑥“不耻下问”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对象错误,这里可以用多多请教。
故选:B。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
“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