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西汉前期买爵可免罪惠帝元年民有死罪者买爵30级可免死一级值钱2000 买30级需付6万钱文帝时爵价稍贵爵一级为2万钱武帝时买爵30级得付出5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对货币的管理
B.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C. 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
D. 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朝廷通过买爵钱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管理、地方控制和思想统一故ABD排除
故选C
2.唐前期扬州已是“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的经济中心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加上经济中心不断南移扬州逐渐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安史之乱后扬州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为天下之冠材料表明()
A. 扬州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 政局变化加速了扬州经济的发展
C. 扬州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D. 扬州商贸港口对外贸易往来频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加上经济中心不断南移扬州逐渐成为东南第一大都会安史之乱后扬州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处于江南地区的扬州经济不断发展故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及扬州的自然资源和对外贸易故AD排除
扬州的发展与所处江南地区有关系但题干强调安史之乱对扬州发展的影响故C排除
故选B
3.《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业单位产量低
B. 农民赋税重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小农由原先的有自己的土地耕种到由于土地兼并或丧失土地或“耕豪
民之田” 反映了小农的破产体现了小农的脆弱性故C正确
农业单位产量、农民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BD
故选C
4.如图是2002年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
A. 棉
B. 麻
C. 毛
D. 丝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麻故B正确
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5.《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说法错误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与金对峙后来是元灭亡了南宋故①错误
②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全国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②正确
③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需求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故③错误
④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甚至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所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④正确
6.下表为汉唐宋明四代地方志所记江南各州郡人口数(岭南不在统计内)
据此可知()
A. 江南人口逐渐超过北方
B. 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C. 从汉到明江南经济总体上持续发展
D. 江南的农耕技术水平高于北方
【答案】C
【解析】略
7.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墓葬中并无葬具而中、晚期墓葬发生了变化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
有木椁葬具随葬品丰富精美如有洁净的白陶、乌黑而略带光泽的黑陶和优雅的彩陶还有玉器、石器、象牙器、骨器等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仅随葬1件陶鼎由此说明大汶口
文化中、晚期
①创建了国家的雏形②出现贫富分化③生产力水平提高④产生了私有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材料无法看出国家的雏形的信息故①错误②根据材料“大墓不但规模大……随葬品丰富精美……小草墓坑窄小”可得出出现
贫富分化故②正确③根据材料“早期墓葬中并无葬具而中、晚期墓葬发生了变化”可
得出生产力水平提高故③正确
④根据材料”大墓不但规模大……随葬品丰富精美……小草墓坑窄小”可知产生了私有制
故④正确故D正确
ABC错误
8.《汉书·货殖传》记载经过秦末战争到汉朝初年齐人刀间“逐鱼盐商贾之利” 已“起数
千万” 成都的罗裒“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货” 亦“訾至巨万” 宛(河南西南部)孔氏“用铁冶为业” “家致数千金” 材料可用来说明此时()
A. 社会经济出现恢复迹象
B. 区域间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C. 政府工商税收显著增加
D. 商人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刀间”“罗裒”“孔氏”通过经营“鱼盐”“盐井”“铁冶”积累了巨额财富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秦末动乱社会经济凋敝而这些工商业者对财富的积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经济已出现恢复迹象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显示的是不同类型的行业因而难以体现其竞争激烈 B项错误
题干中未出现汉初税收的信息也未显示商人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C、D两项错误
故选A
9.安徽黟县《环山余氏宗谱》中记载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二十余年囊橐(tuó)日实良田美宅如愿以偿” 这一记载说明明朝()
A. 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B. 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 解除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D.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明代商人余荷浦经商”、“良田美宅如愿以偿”等可知明朝随着商业的发展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故D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项“解解体”说法错误排除
C项“解除”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D
10.如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材料的是()
①市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正确从材料图表中先秦到清朝城市整体数量呈上升趋势②正确右图图显示城市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④正确左图显示南方城市经济地位逐渐增强图片中显示不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故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项符合题意
11.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A. 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 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 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 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故D正确
A说法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BC说法绝对排除
故选D
12.下列对地主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 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 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统治者可以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
D. 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政治上土地兼并直接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阶级矛盾尖锐因而往往抑制土地兼并故ABD认识正确排除
土地兼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国家的任何抵抗政策都不能使其逆转其根本原因是在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故C认识错误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3.在参观博物馆的活动中四位同学对右面这件宋代瓷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展开讨论
它最可能是()
A. 景德镇哥窑的青瓷
B. 钧窑青花瓷代表作
C. 定窑代表作秘色瓷
D. 汝窑青瓷作品风格
【答案】D
【解析】
14.“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
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 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 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答案】B
【解析】
15.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之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大帆船贸易” 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这说明当时()
A. 中国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 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
C. 西班牙经济严重落后于中国
D. 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 16世纪60年代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不断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大量输往中国这说明当时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B项正确
A项结论由材料推断不出排除
当时的商业航线由西班牙开辟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和先进性 C项错误排除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D项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故选B
16.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 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答案】C
【解析】A是在明朝 B是在南宋故AB排除
北宋时期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会出现“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故C正确
中国古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D排除
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7.(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并据所学知识概述商鞅持此主张的原因
17.(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商业措施及其目的
17.(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17.(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答案】(1)态度孟子主张农商平等商鞅主张重农抑商
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解析】(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农商平等而商鞅则主张重农抑商商鞅提出这样的观点与当时的商业争夺农业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答案】(2)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解析】(2)从材料可以看出汉武帝对商业采取的措施叫做算缗告缗制度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打击商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3)状况商业不断发展商业地位重要
政策重视商业如适当减免商税
【解析】(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商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商业地位有所提高当时宋朝
实行的政策是重视商业而且还适当的减免了一些商业税
【答案】(4)认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有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解析】(4)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基本政策随着现实的要求而不断的进行调整有时候有所放宽
18.(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18.(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18.(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答案】(1)表现社会经济结构束缚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农业人口比重大国家干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市场突破打破市与坊的界限打破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货币突破出现纸币“交子”
【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经济结构(如自然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多等)和国家政策(国家干预如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等)方面分析束缚古代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突破根据所学知识从打破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放弃对市场的直接监管出现“交子”等史实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答案】(2)原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农副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商业税率较轻商业观念态度的转变
【解析】(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燕赵……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等信息从长途贩运农副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程度提高白银货币化商业税率较轻商业观念、态度转变等方面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答案】(3)现实意义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务实创新
【解析】(3)意义根据材料三“十大商帮文化特征”介绍分析、比较表格内容从中提取“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重义守诺恪守信用”“审时度势更新观念”等信息并将其概括分类进而得出中国商帮文化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农业和手工业出现的主要变化
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孚知识指出材料中丝织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商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可归纳出粮食产量增长和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根据材料“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以归”可归纳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和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根据材料“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可归纳出工商业市镇兴起
【答案】(2)新变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原因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分工细化
【解析】(2)新变化从材料二中的“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
活”“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可以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分工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