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江苏南通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江苏南通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
1.解答题
第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
(节选)
沈西蒙
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
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
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
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
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
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
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
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
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
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
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
(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
(跪下)
路华:
(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
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阿香她出了什么事了?
童妈妈:就为了还不起这断命的印子钱,有人逼她去香港。

路华:什么人?
童妈妈:是个跳舞厅老板,叫老七。

路华:这人在哪里?
童妈妈:苏州河小舢板上,在等阿男回来。

老七讲,只要能跟阿男这孩子碰碰头,见见面,说什么往事就一笔勾销了。

(出门)
路华:通信员!
通信员:有!
(进屋)
路华:打电话报告连长,说这儿有情况!
通信员:是!
(下)
路华:
(十分纳闷)老七怎么敢逼阿香去香港?这是个什么人?为什么和阿男见见面,往事就一笔销了?这倒有些蹊跷!往事?什么往事?为什么要到苏州河的小舢板上去?奇
怪!
这时阿香推门进来。

阿香:弟弟,你快走!
路华转身,阿香愕然。

路华:你,你是阿香吗?
阿香点头。

路华:你妈告诉我,有人要逼你去香港?
阿香:是的。

同志,你——
路华:我和阿男是好朋友,好同志。

有什么事尽管对我说。

阿香:解放军同志,快走吧!求你告诉阿男,今晚不要回来,有人要暗害他。

路华:什么人?老七?
路华:他在哪?
阿香:在苏州河上。

路华:你带我去。

阿香:不行,他们人多。

他们本来想借我的手杀害我的亲弟弟。

(哭)我差一点上他们的当……
路灯下,老七指挥着短打甲、乙、丙冲进屋内,吹灯,与路华厮打起来。

阿香:
(奔出)解放军同志……
老七捂住阿香嘴。

短打乙:
(指倒在地上的路华)昏过去了!
短打甲:啊!上当了,不是阿男,是个军官。

老七:糟!装麻袋!
老七:有人,来不及了。

(对阿香)你去联络解放军,好,把她掼到苏州河里去!
匪徒将阿香抬走。

通信员跑上,扶起路华。

通信员:指导员,你怎么啦?
路华:快,叫连长把部队带到这儿来。

通信员:那你……
路华:快去!
通信员跑下。

路华挣扎起来,追出。

少顷,童妈妈端一碗馄饨回来。

童妈妈:路同志!唉,真是,馄饨不吃就走了。

童阿男上。

童阿男:妈!
童妈妈:阿男!
(放下碗抓住童阿男)阿男!我的好儿子!快给妈看看!
童阿男:家里出了什么事啦?
童妈妈:好了,没事了。

亏得带回来这笔钱,你阿香姐有救了。

童阿男:钱?谁送来的钱?
童妈妈:阿男,不是你托路同志带钱来家的吗?
童阿男;我的钱?
童妈妈:是呀,你看。

他说这些钱是你积蓄下来的津贴费。

童阿男:姓路的?是什么人?
童妈妈:说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你的上司。

童阿男:妈,他人呢?
童妈妈:刚刚还在。

阿男,你怎么了?
童阿男:我,我……
(奔走,又回,坐下)
童妈妈:阿男,你又得罪人了?又闯祸了?啊?
童阿男:妈,我对不住他!
(抱头)
阿荣奔上。

阿荣:童妈妈!童妈妈!
(见童阿男)阿男,不好了,老七把阿香扔进苏州河里啦!
童妈妈、童阿男:啊?
阿荣:亏得指导员和几个船老大,把阿香姐救起来了。

童阿男:带我去!
阿荣:走!他们正欲动身,路华抱着阿香回来。

童妈妈:
(哭)阿香!
路华:
(忙将阿香放在躺椅上)还来得及,快送医院。

童阿男:指导员……指导员,你上哪去?
路华:追老七。

童阿男:你负伤了,让我去!
路华:你又没有带枪,你去干什么?你还是在家里好好想想吧!
童阿男:妈,你好好照应阿姐。

指导员!
(追下)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的舞台说明语言简洁,内容丰富,不仅有场景的介绍,也交代了人物的活动。

B: 指导员路华警惕性很高,听了童妈妈的话后,让通信员给连长打电话,是因为他意识到这里面有问题。

C: 童阿男回到家,听说指导员来过,他奔走,又回,坐下,这一简单的动作描写反映了他的懦弱。

D: 本文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以童家为代表的贫苦人民和以老七为代表的地痞流氓之间的冲突。

(2)文中画线句子是路华的内心独白,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3)戏剧的三一律指的是要求戏剧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时间律),人物在这一时间内所达到的地点(地点律),情节的内在统一性(情节律)。

本文是如何体现戏剧的三一律的?
【答案】C
(2)8.①运用了大量的问句,写出了路华和观众心中的疑问。

②为后文戏剧冲突的发展埋下伏笔。

③路华关心童家,体现出
解放军战士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

④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时间律:时间集中发生在子夜时分。

②地点律:故事集中发生在童家。

③情节律;故事主要围绕童家被地痞流氓迫
害,以路华为代表的解放军救童家展开。

【解答】
第2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部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理念,民意和民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发挥。

在民法典编纂的前后5年里,共进行10次公开征求意见,425600人参与其中,收集到各方意见102万条。

立法部门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如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期届满如何续期、夫妻共同债务如何认定等问题,立法部门都在认真研究后,作出明确回应或予以吸收采纳。

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部民法典在制定或编纂过程中,能汇集如此广泛的民意,这彰显了我国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的强
民法典是充分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实践。

民法典建立了从胎儿到坟墓的完整民事权利保护体系,并通过衣食住行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如在充实和完善房屋等不动产制度之外,民法典新增加居住权等章节;同时强化对人身关系保护力度,将人身关系保护放在财产保护关系之前。

民法典强化了对精神层面利益的保护,强化对人的尊重,如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替换掉了精神病人。

民法典这些保护理念、制度体系、概念调整,都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利的宗旨。

民法典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创设非法人组织……扩大了民事主体,优化了民事主体制度,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地役权等五种用益物权制度进行了充实和优化。

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优化了财产权制度,为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

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用民商分立模式国家的立法体例,如法国民法典人、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的三编制;也没有采用民商合一模式国家的立法体例,如瑞士民法典序编、人法、家庭法、继承法、物权法的五编制;而是在总结自己的立法实践和经验基础上,设立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编及附则。

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单设也是非常具有中国法典体例特色,体现了我国民法典制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

绿色可持续发展既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

国际上的民法典大多诞生于风车水磨时代,曾分别引领不同时代风骚的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对环保着墨甚少。

而我国民法典在总则中规定了绿色原则,整个分编中,仅直接涉及资源环境保护的条款就达18条之多,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保护闭环,为世界绿色民法典制定提供了成功典范。

(节选自王宇松《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与理论创新》,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70多年实践中各种民事法律的汇编,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的精髓。

B: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共收集到各方意见102万条,立法部门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在认真研究后,绝大部分都予以吸收采纳。

C: 民法典在充实优化用益物权制度,体现中国公有制物权法功能和特色的同时,强化了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优化了财产权制度。

D: 针对法国、德国民法典对环保着墨甚少的问题,我国民法典强调了绿色原则,为世界绿色民法典制定提供了成功典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B: 文章第2段列举了一系列的具体数据,举例论证了在立法部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坚持尊重民意、广集民智、民主立法的理念。

C: 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替换精神病人,证明民法典强化了对精神层面利益的
保护,强化了对人的尊重。

D: 文章第4段先后两次提及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法典,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我国在民法典体例方面的特色与创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才能打造出一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法典。

B: 我国民法典优化了民事主体制度和财产权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

C: 我国民法典既兼顾公私财产的保护,也强调人身关系的保护,还涉及资源环境的保护,是一部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民法典。

D: 我国民法典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并在内容上增加了绿色条款,已经全面超越了法国、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民法典。

【答案】CDD
【解答】A.曲解文意.是新中国70多年实践中各种民事法律的汇编错误,汇编是把原有的法律按一定顺序排列,合并成册,而原文系统整合的意思是重新组合,自成体系.两者意思相差甚远.
B.绝大部分都予以吸收采纳错误,原文只是说作出明确回应或予以吸收采纳,有的只是作出明确回应.
D.针对……问题错误,我国民法典强调了绿色原则是顺应时代要求,并非针对法国、德国民法典对环保着墨甚少的问题.
故选C.D.文章第4段先后两次提及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法典……突出了我国在民法典体例方面的特色与创新错误,观点与材料的对应关系理斛有误.第4段分两个层次,第一次提及外国民法典,是论证我国民法典在体例方面的特色和创新,第二次提及外国民法典则是论证我国民法典的绿色内容具有时代意义和国际影响.故选D.D.全面超越了法国、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民法典错误,选项有意夸大.体例的创新只是更符合中国特点,难说高下;即便增加了绿色内容,也不能说是全面超越.故选D.
第3题.
比较下列各句中宾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无乃尔是过与?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又何羡乎!
(4)其往欲何云?
【答案】尔作过的前置宾语,在尔与过之间用是作为前置的标志,应为无乃过尔与。

未之有也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类型,应为未有之。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类型,又何羡乎应为又羡何。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类
型,其往欲何云应是其往欲云何。

【解答】宾语前置句,尔作过的前置宾语,在尔与过之间用是作为前置的标志,应为无乃过尔与。

译文:恐怕要责备你吧?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类型,应为未有之。

译文:然而这样还没有成就王业的,还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宾语前置句,属于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类型,又何羡乎应为又羡何。

译文:又羡慕什么呢?宾语前置句,属于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类型,其往欲何云应是其往欲云何。

译文:往后你打算
(说)什么呢?
第4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应物兄》是几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如果从文学谱系来讨论《应物兄》的话,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难以_______________的。

长久以来,我们祝愿中国文学能够让世人_______________,能够有一部不负我们伟大文学传统、不负我们百年来对中外文学经验积累的一部小说,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它终于
_______________。

《应物兄》发表之后,首先在上海批评界引发了近乎海啸般的震动,除了郜元宝温和地提出了少许质疑和批评之外,几乎_______________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说封面有一句寄语或提示曰:虚己应物,恕而后行。

其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意在说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和要求,顺应事物谨慎行事。

这是作家对个人叙事和处理人物的自我提示,我不但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作者在塑造摹写应物兄等一干人物及其关系的时候,
()。

在这样的意义上,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应物兄。

而应物对小说而言,不仅是一个人物,而且是作者的创作方法和其白我如许(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理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
B: 理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
C: 厘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
D: 厘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B: 不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C: 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D: 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B: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C: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D: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人类文明诞生的时候开始,狗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的历史。

传说中盘古是狗首人身的,而盘古列于三皇之首,这可得知
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狗是最主要的家畜之一。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看家护院、随主田猎和人类食用。

就狗作为食物这一项功用而言,其当时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

据《礼记·王制》所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那个时代,
③_______________这一类词,想必是不流行的。

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耕超过渔猎,随之在狗身上散发着的光辉也逐渐消散。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4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东道国网站正式上线,旨在提供COP15会议服务和管理、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展现云南风土人情。

东道国网站,按照大会进程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版本。

会前版本侧重于大会的介绍和宣传,会中版本侧重于大会的管理和服务,会后版本侧重于大会的总结和成果展示。

本次正式上线的是会前版本,主要包括网站首页、新闻和媒体、消息和通知、生物多样性等4个以介绍和宣传为主的栏目。

【答案】CDB'①狗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之高②当时的狗主要有三种作用
(或者:当时的狗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③走狗、狗腿子、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狼心狗肺
(至少写出2个)
(每空2分)'示例:①4月29日,②《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东道国网站正式上线,③按照大会进程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版本,④本次正式上线的是会前版本。

(每点1分,整句通畅1分,共四点5分)
【解答】C【解析】厘清:即整理清楚的意思。

厘作动词用,有整理、治理的意思,该词带有文言文色彩。

理清:一般用于有条理的事物,比如理清头绪理清思路等。

刮目相看: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也作另眼相待。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亦作另眼相待另眼看待另眼看承。

这两个成语都表示用眼光来看人,但是,看人的角度不同,刮目相看是从纵向看人:另眼相看则是从横向看人。

刮目相看是拿一个人的现在与过去相比。

另眼相看则是拿此人
(或此种人)与一般人相比。

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

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

众口一词:形容大家说的完全一样。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
同的话。

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异口同声和众口一词都形容人们说法一样。

异口同声偏重在异,指不同的人,只要两个人以上就能用,一般用于说话的场合:众口一词偏重于众,指许多人,不限于说话的场合。

D 【解析】A项,不但使用不当。

B 项,不但使用不当,在……上理解搭配不当。

C项,在……上理解搭配不当。

B 【解析】
A项,作者的应改为其,因为前一句用作者,后一句用代词其。

C项,作者的应改为其,因为前一句用作者,后一句用代词其,同时做到使用不当。

D项,做到使用不当。

①狗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之高②当时的狗主要有三种作用
(或者:当时的狗的作用有以下几点)③走狗、狗腿子、鸡鸣狗盗、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狼心狗肺
(至少写出2个)
(每空2分)【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一是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特点,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二是要以句子为单位,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并概括整合。

本题材料共有4句话。

第一句交代主要事件及其时间,第二句交代东道国网站分为三个阶段版本,第三句具体介绍三个阶段版本,第四句交代本次正式上线版本。

其中,第三句信息是对第二句信息进行详细补充,属于次要信息。

第5题.
下面是某市电力公司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通告
为保障夏季用电顺当,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情通告如下:
打算于2020年5月6日上午8时至5月7日上午8时,对以下区域采取临时停电措施:淮浦路沿线、安东路沿线、郑梁梅大道沿线。

停电时候给大伙儿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市电力公司
2020年4月6日
【答案】①将顺当改为畅通;②将事情改为事宜;③将打算改为计划;④将时候改为期间;⑤将大伙儿改为用户。

【解答】本题语段是一则通告,通告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应用公文,要使用书面语,不能使用口语。

仔细阅读通告内容,可发现通告中顺当事情打算时候大伙儿这些词语为口语,语体色彩不当,可分别改为畅通事宜计划期间用户。

第6题.
下面一段文字有几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六处来。

《羊城晚报》、《珠江日报》都报道了市公交公司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

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在当今社会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但在危难中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勇士却是百里挑一,非常缺乏。

媒体上经常报道有人遇难而众人旁观的事,人们已经觉得习以为常了。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永远阳光普照。

别人遇到灾难时,我们应该急别人之所急,慷慨解囊。

但有些人十分吝啬,细大不捐。

我们在此呼吁,希望广大市民向张师傅学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鼎力相助。

【答案】
(1)《羊城晚报》、《珠江日报》中的顿号应该删去。

(2)应在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前面填上这件事。

(3)满城风雨,褒贬不当。

(4)百里挑一,不合语境。

(5)应该删去觉得。

(6)细大不捐,望文生义。

(7)鼎力相助,言不得体。

【解答】
(1)两个书名号之间紧密相连不需要用顿号中。

(2)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成分残缺,缺主语。

(3)满城风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
(坏)事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这里的见义勇为是好事,不能用这个词。

(4)百里挑一,形容人才出众,不能用来表示勇敢的人很难得。

(5)习以为常,与前文觉得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