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相聚罗霄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与森林,相聚罗霄山
作者:刘许生
来源:《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第03期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森林”。

2010年8月25日至9月10日,炎陵县林业部门在开展全县湿地资源普查时,在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了1.24万亩高山沼泽湿地。

这也是湖南省第二次全省湿地调查的成果之一。

炎陵县林业局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彭绍兴说,高山湿地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4处地方:
一是在保护区上游,江西坳至赵公亭一带高山平台、山窝里地带共发现7块大面积的高山草甸湿地,总面积3100余亩,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以南地区面积最大的泥炭藓与金发藓共生沼泽化草甸湿地;
二是在保护区横泥山、山牛湖等海拔平坦处发现的草本沼泽,面积1350亩,此处湿地植物分3层生长,上层为拂子茅,中层为少穗苔草、十字苔草,下层为泥炭藓、金发藓;
三是在保护区下游的十都青石岗和桃源洞上焦石发现的分别以江南桤木、水杉为主的高山森林沼泽680亩;
四是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以云锦杜鹃、湖北海棠、三裂叶海棠、圆锥绣球、野蔷薇等为上层,以泥炭藓、金发藓为下层的高山灌丛湿地遍布高山平台、矮山丘、低洼地带,面积约为6100亩。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北段之西北坡,距离炎陵县城45公里。

东面与革命摇篮江西井冈山一脊之隔,相距仅12公里。

区内至今保存着华南地区唯一一片上万公顷的原始森林。

这里是湿地与森林共处的典范,方圆百里无人烟,所有的动植物都在这里自由地栖居。

——自由即幸福,幸福即诗意。

12:30上山
越野车颠簸至山脚下,开始踏上这长约150公里的300年古栈道,看到漫山遍野的楠竹。

冬天,林场的人们不分老少皆上山挖冬笋,仅这一项,可带来3万元以上的收入。

不过,看到这里漫山遍野的竹林,我希望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陈平“竹子会提高发生地质灾害概率”的观点是错误的。

2011年2月25日。

株洲市炎陵县大院农场。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约114°E,26°N。

大院农场管辖的山林面积超过了13万亩,到处是绵延起伏、被树木和茅草覆盖的山脉。

炎陵县新发现的1.24万亩高山沼泽湿地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分布在这片树木葱郁的山脉中。

我们即将要去的是保护区上游,从江西坳至赵公亭一带,海拔在1350~1700米之间。

中午12点30分,我、彭绍兴以及大院农场护林员李建彬3人准时出发。

半个小时后,越野车颠簸至山脚下,正式踏上了去往海拔1700米高山湿地的古栈道。

“这条古栈道的历史超过了300年,在清初修建完工,用了超过1亿块石头,长约150公里。

当年商人们从这里把油和茶运往江西,又从那边运来食盐,非常繁忙。

因山高路险,他们基本上是结伴而行。

据说人数最多的一次,在村里歇脚过夜的时候,一次性宰了8头肥猪。

”彭绍兴说。

这是他第3次踏上这条栈道。

第一次是随县林业局于2010年8月25日至9月10日期间对高山湿地进行调查,第二次是2010年12月中旬带领各新闻媒体进山实地考察。

从秋天到冬天,再到如今的春天,彭绍兴每次进山的感觉都不同,“所以,只要有人需要我带着进山,我都非常乐意。


话还没有说完,迎面而来一座倾斜角度达60°以上、高差近百米的山坡,上面生长着大片楠竹林。

“你再过一个月过来,就可以看到春笋了。

春笋一般不会被摘,这里习惯挖冬笋,冬笋埋在地下,”彭绍兴说,“每年冬天,林场900余口人几乎全部出动挖冬笋。

仅这一项,可以给每户带来至少3万余元的收入。


不过,山民们还得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野猪。

因为这片山林,方圆百里都无人烟,野猪缺少天敌,而山民们又很少进山,所以,这些年野猪得以大量繁殖。

冬笋又是野猪的最爱美味之一,常常被拱出来吃。

同时,它们还喜欢拱掉成竹的根部,竹子也会因此枯死。

“你看,前面有个戴真帽子的稻草人,就是提防野猪的。

以前还发现过云豹的脚印,但没有见过真的动物。

”巡林员李建彬指着前面的山坡说。

上午在大院农场,看到有个竹制品工厂,专门制作竹席、竹篮等日用品,同时也卖成竹,价格为600块钱一吨。

他们从不担心竹子被砍完。

因为这里的楠竹林有36万余亩,且楠竹的生长周期比较短,恢复一棵18米高的楠竹只要59天。

“2008年冰灾时,我们林区的楠竹被压断了近一半,但是一年过后,就全部恢复了”。

李建彬说。

突然想起去年9月,我采访湖南省地质环境检测总站副站长陈平时,他有一个观点是“湖南省的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一半与竹子有关”,因为竹子在花岗岩沙性土壤中易吸收水分,会提高土壤含水量,若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便易发生地质灾害。

当我将这个观点阐述给彭绍兴和李建彬两人后,他们都表示近些年这里并未发生过地质灾害,只是山路边上会有少数的崩塌地段,崩塌的地段上生长的的确是竹子。

于是,我特意走在古栈道以外的泥土地上,感觉松软无比,说明水分含量很高。

阵阵山风吹过,竹林簌簌作响,地上堆积了厚厚一层竹叶,还有一个个被挖过的冬笋坑。

此时,我希望陈平的观点是错误的。

14:00 半山腰
我看到在阳光下闪耀着亮丽光泽的亮毛杜鹃,也看到正青翠欲滴的云锦杜鹃……在这随处可以听到山泉叮咚的半山腰,杜鹃是最大的主角——绵延65公里、宽3至5公里,全部都是野生杜鹃带,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野生杜鹃花林带。

而泥炭藓和金发藓也和这些杜鹃、灌木共存,几乎无处不在。

一路向上,风景开始慢慢变化,从高大的乔木到低矮的灌木。

古栈道上也开始慢慢爬满了或绿色、或金色的苔藓,灌木上也被各种苔藓所覆盖。

下午2:00,我们终于到达彭绍兴等人一路上一直在介绍的万亩野生杜鹃花林,海拔1500米左右。

此时,阳光很亮。

山顶上密密麻麻地生长着野生杜鹃,因为还未到花季,因此,只看到灰白的一片树林。

这一片的面积是近300平方公里。

2008年,国内林业专家在湘赣边界发现一处长65公里、宽3至5公里的野生杜鹃花林带,为国内之最。

如今,我就站在这片花丛中,即使未到花期,也能感受到喷薄的生命力。

这些杜鹃每年3月初次第开放,一直延续到4月底。

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的云锦杜鹃,也是这片野杜鹃花林带的最主要的品种,占据了一半以上。

去年4月10日,炎陵县首届“探花寻笋竹乡踏青游”活动在大院农场举行,省内外有超过300名杜鹃花爱好者被吸引过来赏花寻笋。

“今年我们还准备搞第二届探花节,你有兴趣的话一定要过来看看,很热闹的。

”李建彬高兴地对我发出了邀请。

在路边,我有幸看到了一株云锦杜鹃,一株亮毛杜鹃。

这是彭绍兴和李建彬两人分别发现的。

云锦杜鹃的叶子碧绿,而亮毛杜鹃的叶子因为长满了褐色绒毛,显得颜色更深。

树干高度都在2到3米之间,迎着午后阳光,摇曳多姿。

在这个地段,除了杜鹃,还有一群更庞大的主人翁,那就是泥炭藓和金发藓。

这里有国内最大的泥炭藓和金发藓共存的高山沼泽草甸湿地。

泥炭藓是灰白带黄绿色,而金发藓则是碧绿的,它们都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够帮助湿地保持水分。

在这里,只要有苔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水珠,一滴滴水珠。

就附在苔藓的根部或者叶子上,清澈欲滴。

随便用削尖的竹子插入一个斜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看到有清澈的水流出,跟自流井一样。

翻开苔藓,里面露出黑色如煤炭般的泥炭。

“泥炭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可以制作肥料,比化肥产量提高一倍。

在沼气池中添加泥炭,还可提高甲烷产量。

同时,因为泥炭是由植物残体及矿物质组成,许多造炭植物本身就是药用植物,因此,经过加工,可以治疗皮肤病、肠胃病、烧伤等疾病。

”彭绍兴对泥炭的功能介绍如数家珍。

另外,“干的泥炭藓可以吸收25倍于自身重量的水分”,彭绍兴说,“很多农户常常上山来摘,晒干后卖到广东的花卉市场”。

因为土壤不能运送出境,所以那里出口的花卉要用泥炭藓来保湿。

金发藓全株可以入药,有败血清毒作用,也有一些医药公司过来收购。

一直以来,大院农场的农户都靠着这片湿地生活。

他们可以挖泥炭藓、金发藓、竹笋,还可以伐竹子、种药材。

虽然后来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但这里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近些年,炎陵县林业局已经开始禁止山民挖泥炭藓、金发藓,以保护湿地。

山民们也开始慢慢遵守。

毕竟,没有了这些苔藓,湿地就难以保存;没有了湿地,他们的损失会更大。

不过,幸好农户大多都没有住在湿地保护区范围之内。

在古栈道这一路,我们没有遇到一个人,也没有见到一户居民。

李建彬说,在核心景区,方圆百里,寥无人烟。

因此,这片湿地才得以完好保存。

让我们惊喜的是,在这样一片潮湿的山间,我们发现了数株三尖杉成木和三尖杉树苗。

三尖杉是濒危树种,主要用于提炼植物碱,治疗白血病,同时,其木材坚实,有弹性,具有多种用途。

种子榨油可供制皂及油漆,果实入药有润肺、止咳、消积之效。

因此,资源数量急剧减少。

15:30分山顶
“起雾了,要变天了,”李建彬说。

瞬间,从山顶的南面涌起一股白色的如烟状的浓雾,随风吹来,层层叠叠,翻滚着,像赶集一样,不过十几秒,就蔓延至整个山顶。

刚才还艳阳高照的太阳已经成为一片灰白,仿佛笼罩了一层纱帐。

那些迭起近半米高的苔藓,也开始变得朦胧起来。

这就是1700米的罗霄山脉,炎陵县近8000亩高山湿地的集中地带。

古栈道继续延伸,我们一路听着山间溪流的流水声。

中途,忍不住拨开浓密的灌木枝叶和藤蔓,溪水很清澈,很亮。

李建彬说这里的水很环保,无任何污染,可以直接饮用。

一个半小时后,终于爬上了山顶,来到这片广袤的高山湿地核心地带。

这一路的溪流的发源地都是这片潮湿的山顶。

这里也是流经炎陵县、全长56公里的沔水的源头。

上山的时候,还看到有一个小型的水电站。

山顶随处可见半米宽、数米长的小水沟,以及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头的泥炭藓、金发藓。

间或一些不到一米的灌木,也爬满了苔藓,述说着时间流逝的故事。

“前面不远处有个赵公亭,一栋比较古老的建筑,是附近山民烧香拜佛的地方。

赵公是山那边江西人传说中的祖先。

”彭绍兴说,并极力邀请我一起过去看看。

于是,继续向上。

道路两旁是大片的草甸,踩进去只觉得软软的,提起脚来发现鞋子有点湿。

“我们来调查的时候这里的水很深,”彭绍兴说,“我们都穿着雨鞋,不然鞋子早湿透了。


突然,彭绍兴从地上捡起一小坨东西,放在手心里辨认。

“是一坨兔子粪,”他说,“看来最近山上还是有兔子出没的。

”果然,没走多远又发现了一小撮兔毛。

这一路我们虽然偶尔听到几声鸟叫,却没有真正看见一只动物。

我们一直向东走。

还不到十分钟,突然听到李建彬说“起雾了,要变天了”。

瞬间,从山顶的南面涌起一股白色如烟状的浓雾,随风吹来,层层叠叠,翻滚着,像潮起一样。

不过十几秒,就蔓延至整个山顶,刚才还艳阳高照的太阳已经成为一片灰白,仿佛笼罩了一层纱帐。

那些叠起近半米高的苔藓,也开始变得朦胧起来。

这就是1700米的罗霄山脉,就是炎陵县近8000亩的高山湿地的集中地带。

但是,很快,这些雾又开始像潮落一样,从山头退去。

阳光像金色的利剑,慢慢地插入浓雾的缝隙,从空中飘飘洒洒地落在黄绿相间的苔藓上。

一时间,放佛置身人间仙境。

这时,手机收到了来自江西吉安市联通的问候,才知道原来已经到了江西境内。

这里接近山顶了,视野极其开阔。

可惜,山下面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浓雾,看不真切,我们仿佛处于云端。

下了一个短坡,彭绍兴指着一栋古老的小房子,说:“这是赵公亭,香火很旺盛。

”赵公亭旁新建了两间供香客住宿吃饭的小房子。

门没有锁,里面有厨房和简易家具,偏房还有一个澡堂。

“建这两间房子用的石头砖全部是用马从山下驮上来的,”彭绍兴说,“一匹马一次只能够驮12块砖,一天最多驼两个来回,光运这些砖就花了好几个月时间。


由此,才有了今天的便利。

湿地百科:
湖南湿地的四种类型
河流湿地:是围绕天然河流水体而形成的河床、河滩、洪泛区,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沙洲等自然体的统称。

湖泊湿地: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天然洼地组成的湿地,包括各种天然湖、池、荡、漾、泡、海、错、淀、洼、潭、泊等各种水体名称。

沼泽湿地: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的自然综合体:1.受淡水、咸水或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2.生长沼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3.有泥炭积累或尽管无泥炭积累,但在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人工湿地:人类为了利用某种湿地功能或用途而建造的湿地,或对自然湿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某些开发活动导致积水而形成的湿地。

湿地的形成
水分是湿地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

气候和地貌条件决定了地表水的状况;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空气湿度又大,在—些低地方,由于排水不畅,地表可常年处于过湿状态。

这种状态改变了土壤通气状况,抑制了土壤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破坏了土壤、大气、植物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

在缺氧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潜育化过程和有机质的泥炭化过程作用下,形成了湿地。

湿地分布
全世界湿地约有5.14亿公顷,约占陆地总面积的6%。

湿地在世界上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北极带、寒带和温带地区。

南半球湿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

加拿大湿地居世界之首,约1.27亿公顷,占世界湿地面积的24%,美国有湿地1.11亿公顷,再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印度等。

中国湿地面积65.94万公顷(其中不包括江河、池塘等),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其特点是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与上述生命形成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热、无机盐等组成。

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了—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显示了一系列的功能,即生态价值。

湿地一般位于某地区的低凹处,因此,像炎陵县这样的万亩高山湿地是非常少见的。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内,然后沿食物链从绿色植物转移到昆虫、小型鱼虾等食草动物,再进入水禽、两栖、哺乳类等食肉动物,最后,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进入再循环,部分积累起来;而能量:由于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及最后的分解作用,大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特殊的水、光、热等条件,其初级生产力高,能量积累快。

研究表明,每年每平方米湿地平均生产9克蛋白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3.5倍。

有的湿地植物生产量比小麦的平均生产量高8倍。

世界上著名的湄公河湿地1981年创造了9000万美元的产值,提供了2000万人口所需蛋白质的50%~70%。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它适于各类小生物,如甲壳类、鱼、两栖类、爬行类、兽类及植物在这里繁衍,当然也特别适于珍稀鸟类的生栖。

在中国湿地生活、繁殖的鸟类有300多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3左右。

我国的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约有一半在湿地生活。

湿地还是许多名贵鱼类、贝类的产区,以及重要造纸原料芦苇及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生长区。

如辽河三角洲和博斯腾湖地区就是世界著名的芦苇产地。

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所有类型的湿地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们为各种各样的生命提供了生存场所,而且湿地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这无疑为科研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成为巨大的物种基因库。

另外,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都不高,效果却不亚于一般污水处理厂。

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生态、生化过程,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