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南国的冬天,阳光和(xù) ,青天碧落,蜡梅含香,人们在庭院里曝背聊天,好不(qiè) 意;北国的冬天,大雪纷飞,晶莹(tī) 透,万(lài) 俱寂,人们在屋内围炉煮茗,却也悠然。
无论是南国的冬天还是北国的冬天,都是那么地令人心往神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和(xù) ②(qiè) 意③晶莹(tī) 透④万(lài) 俱寂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成②改成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②,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③,猛浪若奔。
(吴均《》)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烷溪沙》)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相见欢》)
⑥,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名著阅读《格列佛游记》。
(6分)
(1)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位学者为什么要背很多东西?
我常常看到两位学者被背上的重荷压得要倒下去,像我们的小贩一样。
他们在街上相遇的时候,
就会放下负担,打开背包,整整谈上一个钟头。
谈完话以后,才把谈话工具收起,彼此帮忙把负荷
背上,然后分手道别。
(2)下面是格列佛在不同国家的见闻和经历,请找出正确的对应关系,将序号填写在表格内。
①主人的贴身仆人看到了我脱掉衣服的样子,他惊慌失措地向主人汇报了一通,我只好
向主人坦白穿衣服是为了和野猢区分开来.
②我睡觉时因恶梦而惊醒,却发现两只有獒犬那么大的老鼠跳到床上来,对我进行左右
夹攻,幸亏我反应快,用腰刀斩杀了它们。
③我撒了一大泡尿,而且都撒在了合适的地方。
所以不到三分钟大火就被完全扑灭了。
这才把费了多年精力建造的宫殿救了下来.
④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
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
A.小人国
B.大人国
C.飞岛国
D.慧骃国
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普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
美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读书应当像石床的矿工一样,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
”
(1)两位文学大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
请你用平实的语言表述
他们的观点。
(2)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咭推荐给大家吗?请你也用一个比喻句把它形象地表达出来。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5-7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写出了风和雪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析。
(2分)
6.下面关于这首诗歌表现手法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描写了一夜之间积雪挂满枝头的边塞壮
美风光。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抓住两处细节,通过写将军和都护的感受,烘托边塞奇
寒的特点。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对偶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沙漠冰封、愁云密布的
奇特景象。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以红旗在风雪中冻结的奇景,正面写出雪景壮丽、天气
苦寒的特点。
7.望着雪地里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诗人无比感慨。
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诗人此刻
的想法写下来。
(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2题。
【甲】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
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
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
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
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 【乙】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徒者
予五十金。
”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②卫鞅:即商鞅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吴广以为然.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C. 令既具.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 恐民之.不信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9.下面哪一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2分)
A.皆指目.陈胜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C.富人于五所园.也(《于园》)
D.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2)民怪之,莫敢徒。
11.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胜、吴广为什么要“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2分)
12.商鞅认为法令能够推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采用什么办法实现了这一目标?(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不必在乎你的对手是谁
①阿德尔曼统领着他的休斯顿火箭队在NBA大赛中凯歌高奏之时,面对记者的提问,
他说:“不要以为我们上一场赢球了,下一场想当然也会赢。
在NBA中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我不在乎对手是谁,关健是自己在场上一定要有最好的表现,发挥自己最高的水平!”“不在
乎对手是谁”,真可谓是一句豪气四溢的铿锵之语,个性张扬、自信满怀。
②人生在世,竞争可以说无处不在,只有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我们才有可能超越对手
得到“赢”的荣耀,挂在我们生命之树上的期待与梦想的蓓蕾,才有可能绽放她们的美丽。
1990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杨澜到中央电视台去参加主持人的招考,走进化妆室后,她明白
了什么叫“美女如云”。
当她得知这些美女们大都是来自表演或传媒学院经过系统训练的学
生时,她没有因为自己的专业是英语而被此时此刻的场景吓住,她对自己说:“我是来参加
主持人的竞争的,又不是参加选美的,不管对手是谁,我还是先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吧!”于
是,她坦然自信地走进了考场。
经过了数轮拼杀,她以出色的表现,从1000多名竞争者中
脱颖而出,为她日后成为中国著名的主持人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也揽不了瓷器活。
自己心中没有一点底气的人,恐怕也不敢说
“不在乎对手是谁”这样的话。
那么,这底气究竟来自何处呢?
④曾经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人独揽游泳8块金牌的菲尔普斯,可谓傲视群雄的典范。
他
曾毫不讳言地说:“我不在乎对手是谁,我只在乎成功!”可在平时的生活中,他却把那些与自己抗衡的游泳名将的照片贴在床头,每次睡觉前,他都会朝着照片说:“看着吧,我明天就超越你们!”第二天早上醒来,如果他想睡懒觉,只要看看床头照片上的那些对手,就会觉得他们仿佛在对他说:
“小子,你落后啦,我们早已开始训练了!”于是,他便飞身起床,立即投入艰苦的训练之中……赛场上的“不在乎”正是来自平日的“在乎”,这或许就是菲尔普斯的底气之源吧!
⑤在乎对手是谁,并不是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而是我们不必把对手当成一座大山压
在自己的心灵之上,是我们在不断地做好、做大和做强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铸成一座他人难以登高的大山;有了这样的底蕴和气魄,不管面前的对手是谁,我们胸中都能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在人生的挑战和竞争中,唯有敢于不断地超越自我的人,他才能最终超越自己的对手。
所以,我们应该常提醒自己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不必在乎对手是谁!
13.下面关于选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哪一项是正确的?(2分)
A.①II②II③④II⑤
B.①II②II③II④⑤
C.①II②③II④II⑤
D.①②II③II④II⑤
14.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②段和第④段中的两个事例,并说说它们的顺序为什么不能交
换。
(4分)
15.中国有句古训“谦受益,满招损”,这与本文“不必在乎对手是谁”的观点是否矛盾?结
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20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汽
的田塍上,在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在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甚至在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
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
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地睡去了。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
岁月就醒了。
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创门带进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
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料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
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
他们常常会买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洗净剁碎了掺杂着做吃食,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
⑥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
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钠青年,变成了市井中一个临近不惑的人。
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
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一层乡间水气的湿渡渡的蒲公英。
⑦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
霜哲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般大小的青蕾。
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硒。
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耀眼,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色的光泽。
⑧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
花朵早谢了,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⑨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
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⑩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
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亮自已的乡野或田园。
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⑪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
不管岁月多么苍凉,不管脚步多
么遥远,不管回家的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多么沉浮,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6.选文第①段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3分)
①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
②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般大小青蕾。
18.下面这段文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句中加点的词语作
简要分析。
(4分)
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
..的竹筐里,或是
..的马路沿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两个简陋
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
..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
流浪
..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抖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19.选文第⑤段为什么说“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3分)
20.文章以“回家的花朵”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分)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
(60分)
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让我们铭记,一次选择,一种坚守,一个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犹豫过,退缩过,纠结过,然而当我们回眸时,却不后悔最终跨出的那一步……
请以“这样做,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