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人家(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草原人家(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不同区域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各具特色,本课通过对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和中国的内蒙古大草原的描述来突出草原人家的特色,从而增强学生对这一类区域生活的了解,感受世界广阔无垠,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与地的密切关系。
2、课程标准
通过澳大利亚的大牧场和中国的内蒙古大草原这两个安全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大草原的特点,体会牧民们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能够从地图和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角草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草原人家的特色。
教学难点:以“人”与“地”的关系为主轴。
教学关键:以“人”与“地”的关系为主轴。
4、教学方法
这是一堂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类型的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运用愉快教学法,音乐导入新课;运用读图、看音像材料的材料分析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对比方法,认识牧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学生所在地区生活的异同;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产生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碰撞,从而认识人与地之间的关系;用自学合作式的讨论法,理解掌握重难点,促进知识的内化和人文的渗透及健全人格的形成等。
5、教学准备
歌曲的演唱排练、相关图片《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气候图》、地图、音像资料、准备澳大利亚的补充内容的材料、内蒙古草原的音像材料、学生收集澳大利亚和内蒙古大草原的有关材料。
二、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音乐导课----讲授新课----看图分析----补充知识----诗歌添趣----观看音像----讨论问题----课堂小结----对比运用
三、学与教的过程
叙述:今天上课之前,我们有幸请到“羊之声”演唱组合,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他们为大家表演。
小组唱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问:请问这是哪里的民歌?从歌词中大家能听出澳大利亚盛产哪一类牲畜吗?
请问澳大利亚有什么美称?为什么说它拥有这样的美称?
承转:为了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展示:《澳大利亚牧业的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气候图》。
问:《澳大利亚的牧业的分布》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牧场分布有什么特点?
问:澳大利亚的牧业的分布广泛、规模很大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交通等方面展开分析,如:澳大利亚处在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来热带气候,热量条件较好,但降水量不足,是除南极大陆以外年降水量最少的一块大陆,气候比较干燥,羊脚不会烂脚;冬季温暖,平均气温在10℃以上,没有暴风雪的威胁,不需建立栏圈或畜舍,羊拥有一个安全的家。
正是这些条件,加上靠海,运输非常方便,澳大利亚适于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因此,羊的总数非常多,占世界的六分之一,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那么你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有多少吗?
叙述:澳大利亚的人口有1700万,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平均第平方千米仅2.2人,地广人稀,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澳大利亚的“羊比人多”,那么
澳大利亚牧民是怎样依靠很少的人力完成放牧、打草、剪羊毛的呢?请阅读一段资料来思考这个问题。
展示:课前下载的有关资料。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可以从澳大利亚牧场最突出的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牧民在放牧、打草、剪毛等五一节上都使用了现代化的机械,需要的劳动力很少,但效率很高;澳大利亚畜牧业的现代化是以国家工业化为基础的,工业向农业区和特区提供先进的机械,使得农区和牧区不会因为缺少劳动力而衰落,并保持不断发展;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带支其他行业发展,台:羊肉制品、羊奶制品、皮革业、澳毛制品、服装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问:澳大利亚人民很好地利用了有利的条件,和谐地发展。
请问,你对澳大利亚还有其他了解吗?
在上学习,我们对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世界上还有哪些主要的大牧场呢?
展示:《世界地图》。
承转:今天,老师还要副食大家去看一看另一个大牧场,听!优美的声音从那草原上远远传来了。
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民歌,它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承转:为了对内蒙古草原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请大家看一段内蒙古草的录像。
问:观看录像或图片后,内蒙古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牧民的这些生活与草原、牧业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食:奶茶----牛奶或羊奶----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
住:蒙古包----便于拆装搬运----便于高原放牧----草原牧业生产
衣:蒙古袍----便于抵御严寒----便于高原放牧----草原牧业生产
小结:总而言之,不管是澳大利亚的牧民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牧民,他们的生活、生产都与广阔的草原结下了深刻的情缘,都与那些活生生的、充满灵性的牛羊成为朋友,这些地方的人们深深地热爱着养育他们的草原。
问:你的家乡有草原吗?你的家乡与这些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
作业:就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查询资料讨论和思考,做出书面交流的材料,下堂课上课之前相互交流。
四、问题研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四个“重视”,即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全面、综合、联系分析信息,得出结论;重视“方法”培养,逐步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对比方法的运用;重视课堂教学“扩容”功能,让学生获取除课本以外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