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节物证分析遗传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1
12
10
4 df=3-2=1
4
5
1
p0.05 =3.84
合计 20
20
6
χ2 =1/5+4/10+1/5=0.2+0.4+0.2=0.8
注意:1.基因型数目指实际观测到的类型数目 2.计算STR群体调查时常需要将低频基因型数合并
第四节 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参数
1.杂合度--评估遗传多态性程度
一、孟德尔定律 分 离 律:在配子形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并
独立地分配到不同配子中 ♦ 每个配子中只含有亲代一对基因中的一个 法医学意义: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1)在肯定孩子的某个等位基因是来自生父,而被控父 亲并不携带有这个基因的情况下,可以排除他是孩子 的生父。 (2)在肯定孩子的某些基因是来自生父,而被控父亲也 带有这些基因的情况下,不能排除他是孩子的生父
群体遗传学 研究群体的遗传组成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一门科学
研究群体中基因的分布及逐代传递中维持 和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因素
一、遗传多态性
基本概念:是指一个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不连续的变异型或等位基因,每
种类型的比例不是由重复突变来维持的
(基因频率>0.01)
形成机制:基因突变 群体的遗传多态性
二、基因型(genotype) AA AO BB BO AB
OO
概念:基因的不同组合形式称为基因型
** 是生物体可见性状的实际基因组成
广 义---一个个体的遗传结构或组成 狭 义---一个特定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组合
** 在人类等二倍体生物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
类型:每个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 纯合子---成对的等位基因相同的合子 杂合子---成对的等位基因不同的合子
基因本身在结构和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 ♦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同一
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 一个基因座上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称为复等位基因。 基因是可分的,也是可移动的,它不是固
定不变在染色体上的静止结构
基因互作:基因互作最常见的是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显性、隐性和共显性关系
概念:群体中某个遗传样本中杂合子数目
观察值 h = —————————
样本中个体数
nk
n 等位基因总数
期望值 H = —— 1-∑Pi2 k 等位基因数
n-1 i=1 Pi 第i个基因频率
基因差异度—某一遗传标记在某群体中的变异程度 其本质与杂合度意义相同。
2.个人识别率(probability of discrimination power,DP)
----评估某遗传标记系统在亲权鉴定案件中的实用价值 也称为父权排除概率(probability of exclusion, PE) 概念:通过检测遗传标记,能将不是生父的个体排除的几率 计算:非父排除率与遗传标记的遗传方式有关
二等位基因 显隐性 PE = pq4 共显性 PE = pq(1—pq)
自由组合律:在配子形成时,不同基因座上的非等位基因彼 此分离后,随机地自由组合,形成子代基因型 ♦ 子代基因型中各含有父方和母方的一个基因
♦先决条件:各基因座间没有遗传连锁关系 法医学意义:检验结果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
个人识别---累计鉴别几率的计算 亲子鉴定---累计父权排除概率 要求:选择符合自由组合律的遗传标记
基因频率 =
2×总观察个体数
二、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Hardy英国数学家,Weinberg德国医生分别提出的 阐述了繁殖对群体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作用
定律内容:在一个无限大的随机婚配群体中、在无大规模 迁移、无突变 和 无选择的情况下,群体中的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逐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在同一染色体上相距较远的位置 通过群体调查证实没有遗传连锁关系
二、非孟德尔遗传规律 1.母 系 遗 传(线粒体DNA)
(1) 遗传物质位于细胞其中,不受核移植的影响 (2) 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周期变化 (3) 子代只表达母方的特征
应用:母系进化研究,缺乏父亲的亲子鉴定,其他 2.男性伴性遗传(Y染色体DNA)
数学表达:( p + q )2 = p2 + 2pq + q2
纯合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频率平方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两基因频率乘积的二倍
应用意义:(1)估计基因频率 (2) 估计群体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估计基因频率
分析 :基 因 A , a
p + q =1
基因型 AA Aa aa p2 +2pq+q2 =1
内容:遗传物质的本质--化学本质、遗传信息、结构和变化 遗传物质的传递--复制、遗传规律和基因的数量变迁 遗传信息的实现--基因的功能、相互作用,作用调控
第一节 基 本 概 念
一、基因(gene)
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或线粒体)上,能够表达出特定 功能的产物,并决定生物体特定性状的一段DNA序列。
1865年 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因子-- 抽象的概念 1909年 约翰逊(丹 麦)--基 因-- 染色体为载体 1953年 华 生 和 克里克 --核酸结构-- 双螺旋结构
遗传标记 概念:单位遗传性状作为标识用以识别携带它的个
体、细胞、染色体或用以研究家系和群体的 遗传方式时,称为遗传标记。 特征:可遗传性、可识别性
遗传标记具有个体特异性
-----个人识别的重要依据
遗传标记按一定规律遗传
-----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种类:形态学遗传标记
细胞学遗传标记
生物化学遗传标记 免疫学遗传标记
5 (0.52×20)
1
20
4
卡方分析 计算χ2:χ2 = ∑ (观察值 — 期望值)2
期望值 纯合子基因型期望值=基因频率2×样本数 杂合子基因型期望值=2×基因频率乘积×样本数 求 p 值:自由度(df ) = 观察基因型 — 等位基因数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所调查的群体达到了遗传平衡-调查数据可信 p<0.05 差异显著 ① 被调查群体未处于遗传平衡 ② 遗传标记分型技术或标准出现误差 ③ 没有达到随机抽样的要求
群体1 表型 观测值 4 8 4
合计 16 p=0.5 q=0.5
理论值 4 (0.52×16) 8 (2×0.52×16) 4 (0.52×16) 16
差值 0 0 0 0
群体2 表型 观测值 4 12 4
合计 20 p=0.5 q=0.5
理论值
差值
5 (0.52×20)
1
10(2×0.52×20) 2
----评价遗传标记识别无关个体效能大小的指标
概念:群体中随机抽取两个体,其遗传标记表型不相同概率
n
公式:DP = 1— Pm = 1— ∑Pi2
i=1
n---某遗传标记的表型数目 Pi---该群体第i个表型频率
Pm指人群中随机抽取两个无关个体,在某一个基因 座上二者表型纯粹由于机会而一致的概率。
累计:评价多个遗传标记系统识别无关个体综合能力
计算 由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计算
基 因频率 在一个群体中,某等位基因数目占该基因座上所有等位基 因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 基 因 型明确---计数法 存在隐性基因---方根法、最大似然量估计
某群体MN血型调查结果:M型20人,MN型 50人,N型 30人
表型频率 = 表型2×数纯目合/子调数查+人含总该数等位基因的杂合子数
法医遗传标记分类
表达产物水平
红细胞血型 白细胞血型 血小板型 血清型 酶型其他
DNA分子水平 DNA序列多态性 DNA长度多态性
血型的概念 狭义—血液中细胞表
面有遗传决定 的抗原差异 广义—由遗传决定的 人类血液的个 体差异
第二节 遗 传 规 律
基 因 组---一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或遗传物质 核内DNA 常染色体 孟德尔定律 性染色体 (Y)男性伴性遗传 核外DNA 线粒体DNA 母系遗传
(1)Y染色体非重组部分的DNA序列 (2)连锁遗传(以单倍体形式遗传) (3)只遗传给男性子代
应用:父系进化研究,缺乏母亲的亲子鉴定,性犯罪
第三节 群 体 遗 传
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孟德尔群体 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一群随机婚配,能实现基因世代传递,
并保持稳定的许多个体的集群。
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遗传结构 是指孟德尔群体中基因及基因型的种类和频率 ** 受群体大小、突变率、选择压力、遗传演变变、人口 移居、婚配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学效应的核苷酸序列
---基 因 组计划:人类基因组全部30亿个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
◆基因是遗传信息传递、表达、性状分化发育的依据
---基因组后时代: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 DNA序列中含有的遗传信息的生物学功能
基因座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
不同的基因座沿染色体直线排列
连锁不平衡-----基因座之间具有相关性
应用注意:需用单倍型来描述和评估群体的遗传结构
表 型 A型 a型
计算 :a等位基因的频率(q) = √q2
A等位基因的频率(p) = 1 - q
实例:某群体调查结果:A型75人,a型25人
aa基 因 型 频率 = 25 / 100 = 0.25
a等位基因频率 (q)= √0.25 = 0.5
A等位基因频率(p)= 1 - 0.5 = 0.5
估计群体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遗传学
定义: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遗传--子代和亲代相似性—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 变异--生物个体间的差异—没有变异,失去进化动力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使生物体特征得以延续 *** 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使生物界具有形形色色 *** 个人识别的分子学基础
χ2 = ∑ (观察值 — 期望值)2 / 期望值
群体1 群体2
表型 观测值 期望值 (A-T)2 p=0.5 q=0.5
4
4
0
8
8
0 df=3-2=1
4
4
0
p0.05 =3.84
合计 16
16
0
χ2 = 0/4 + 0/8 + 0/4 = 0
p>0.05
表型 观测值 期望值 (A-T)2 p=0.5 q=0.5
法医应用:运用乘积定律的先决条件
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检验结果的评估
分析方法: 使用2×2统计表进行χ2检验
A(+)
A(-) 合计
B(+) 10(8.28) 6(7.72) 16
B(- ) 5(6.73) 8(6.28) 13
合计 15(15.0) 14(14.0) 29
A(+)期望值 = 16 / 29×15 = 8.28
复等位基因 PE = ∑pi(1-pi)2-1/2[∑∑pi2pj2(4-3pi-3pj)]
累计:CPE=1-(1-PE1)(1-PE2)….(1-PEk)=1-∏(1-PEk)
基因座独立性分析
连 锁 平 衡-----基因座间没有相关性的状态
一般规律: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相距>10Mb的遗传标记
个体的遗传独特性
主要类型:表 型 多态性
染色体多态性
抗 原 多态性
蛋白质多态性
酶 多态性
DNA 多 态 性
主要参数: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表型频率
表 型频率 就某一性状而言,某一表型在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计算 由群体的调查
基因型频率 在一个群体中,某种基因型数目占该基因座上所有基因型 总数的百分比
TDP = 1- (1-DP1 ) ( 1-DP2 ) ( 1-DP3 )….( 1-DPk )
k
= 1- Pm1×Pm2×Pm3 ….. Pmk = 1-∏Pj
j=1
强调:适用乘积公式的前提条件是遗传标记独立遗传
3.非父排除率(excluding 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三、表型(phenotype)
概念:是指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出的性状。
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形式: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生理和生物化学特征
生物中能被描述或量度的任何生物学性质
特点:有些性状是不遗传的、或是短暂的过度状态 有些性状能以不同的类型按一定比例在几代 维持不变
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并能够以一定的 规律从亲代传给下一代的形态学、生理学及 分子生物学特征,称为单位遗传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