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效机制探讨考核试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轮换使用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混合使用是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农药。这两种策略可以减缓害虫抗性的发展,提高防治效果,延长农药使用寿命。
3.生物防治包括释放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和培育抗虫作物等,具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4.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建立抗性监测体系,合理轮换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加强农民培训,优化农药使用结构,控制农药使用总量。效果可能包括减少抗性发展,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风险。挑战可能包括农民接受程度、技术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D.交替使用农药与生物防治方法
6.农药抗性治理的生物方法主要不包括以下哪项?()
A.释放天敌
B.使用生物农药
C.培育转基因作物
D.增加农药使用次数
7.以下哪种情况不易导致农药抗性的发展?()
A.长时间单一使用某种农药
B.农药使用剂量过低
C.害虫对农药有天然的敏感性
D.农药频繁使用
8.害虫抗药性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
B.降低农药使用量
C.遵循抗性治理策略
D.限制农药品种的使用
13.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农药抗性的发展速度?()
A.农药的代谢速度
B.害虫的生命周期
C.农药的使用频率
D.害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
14.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一旦发现抗性立即停止使用所有农药
B.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C.在害虫大量出现时使用农药
10.研究新型农药是解决农药抗性问题的唯一途径。()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农药抗性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描述农药抗性治理中轮换使用和混合使用策略的具体做法,并分析这两种策略在抗性治理中的作用。
3.针对农药抗性治理,阐述生物防治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在抗性治理中的应用优势。
19.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实现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效机制?()
A.建立完善的抗性监测体系
B.培训农民合理使用农药
C.加强农药销售管理
D.鼓励研发新型农药
20.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农民的防治效果?()
A.提供农药使用培训
B.推广抗性治理策略
C.监测害虫种群动态
D.优化农药使用结构
(请在此处继续完成剩余的试卷内容,如判断题、简答题等。)
A.害虫的繁殖速度
B.害虫的迁徙能力
C.害虫的基因突变
D.害虫的食性
9.下列哪种做法可以有效减缓农药抗性的发展?()
A.提高农药使用剂量
B.限制农药使用频率
C.优先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D.仅在害虫爆发时使用农药
10.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方法可以帮助监测害虫抗性变化?()
A.定期调查害虫种群密度
B.分析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
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效机制探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药抗性的定义是指()
A.农药对环境的适应性
10.培育______作物是农药抗性治理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农药抗性是害虫对农药产生的一种永久性适应。()
2.长期使用高剂量的农药可以有效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3.监测害虫种群密度是农药抗性治理的重要环节。()
10.害虫抗药性治理的难点在于()
A.害虫种群的适应性
B.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抗性基因的传播
D.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11.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A.定期更换农药品种
B.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C.限制农药使用量
D.监测害虫种群动态
12.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A.合理安排农药使用时间
4.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会加速害虫抗性的发展。()
5.生物防治方法在农药抗性治理中可以完全替代化学防治。()
6.农药抗性治理中,混合使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缓抗性的发展。()
7.抗药性害虫只会对一种农药产生抗性。()
8.农民合理使用农药是农药抗性治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9.提高农药使用频率可以有效治理害虫抗药性。()
C.在同一季节使用同等类型的农药
D.提高农药的使用剂量
4.下列哪项不是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效机制?()
A.监测抗性动态
B.提高农药使用频率
C.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D.培育抗药性弱的害虫品种
5.抗性治理中“混合使用”策略是指()
A.将两种以上农药混合使用
B.在同一地块上使用两种以上农药
C.在同一喷洒器中装入两种以上农药
三、填空题
1.耐受性/抵抗力
2.轮换使用
3.基因突变
4.科学合理
5.生物防治
6.释放天敌
7.综合治理
8.农药代谢酶
9.时间
10.抗虫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农药抗性是害虫对农药的耐受性或抵抗力,主要由害虫基因突变、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长期单一使用等因素导致。它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药效果下降,害虫危害加剧,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甚至影响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
A.单一依赖化学防治
B.遵循抗性治理策略
C.不限制农药使用量
D.忽视害虫种群动态监测
20.在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方式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A.长期使用高效农药
B.降低农药使用量
C.合理安排农药使用时间
D.限制农药品种的使用
(请在此处继续完成剩余的试卷内容,如判断题、简答题等。)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期机制需要结合______和物理防治方法。
6.在害虫抗药性治理中,______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7.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关键是采取______措施,以降低抗性的发展。
8.农药抗性的监测可以通过检测害虫体内______的活性来进行。
9.合理安排农药的______和使用剂量是防止抗性产生的有效手段。
D.结合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
8.以下哪些情况下,农药抗性的发展可能加快?()
A.农药使用剂量过高
B.农药施用间隔时间过短
C.害虫种群密度高
D.频繁更换农药品种
9.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做法是合理的?()
A.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
B.在害虫未造成损失前使用农药
C.避免预防性使用农药
D.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D.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13.在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
B.在害虫未造成损失前使用农药
C.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
D.一旦发现抗性立即停止使用所有农药
14.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关键是()
A.发展新类型的农药
B.提高农药使用剂量
C.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D.确保农药的质量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农药抗性是指害虫对农药的______能力。
2.在农药抗性治理中,______策略是指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3.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害虫种群的______和选择压力。
4.为了减缓农药抗性的发展,应该______使用农药。
4.请结合实际,提出一个综合性的农药抗性治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预防、治理和培训等方面,并分析该方案可能带来的效果和挑战。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B
5. A
6. D
7. C
8. C
9. C
10. C
11. A
12. B
13. D
14. C
15. C
16. A
17. C
C.检测害虫体内农药代谢酶的活性
D.观察害虫的迁徙路径
6.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农药抗性的风险?()
A.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
B.避免在害虫大量出现时使用农药
C.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D.定期进行抗性监测
7.农药抗性治理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
A.优化农药使用结构
B.限制农药使用频率
C.采用高剂量农药进行防治
15.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导致农药抗性加快出现?()
A.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
B.害虫种群密度低
C.农药施用间隔时间短
D.农药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16.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方法可以减少害虫产生抗性的机会?()
A.定期更换农药品种
B.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C.在害虫大量出现时使用农药
D.限制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17.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农药抗性的长期治理?()
B.农药对害虫的长期控制能力
C.害虫对农药的耐受性或抵抗力
D.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
2.以下哪种因素不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农药抗性的产生?()
A.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B.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害虫种群的天然变异性
D.农药的生产质量
3.抗性治理中“轮换使用”策略是指()
A.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B.在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农药
D.忽视害虫种群动态监测
15.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延长农药使用寿命?()
A.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B.降低农药使用频率
C.采用高剂量农药进行防治
D.结合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
16.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A.优先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B.合理安排农药使用时间
C.限制农药使用量
A.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B.降低农药使用频率
C.采用高剂量农药进行防治
D.结合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
18.关于害虫抗药性,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抗药性害虫对所有农药都会产生抗性
B.抗药性害虫在农药选择压力下自然产生
C.抗药性害虫在农药使用后会立即出现
D.抗药性害虫只会对某一种农药产生抗性
19.下列哪种做法有助于减缓农药抗性的发展?()
18. B
19. D
20. C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
3. ABD
4. ABC
5. ABC
6. ABC
7. ABD
8. BC
9. ABD
10. ABC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ABC
15. ABD
16. ABCD
17. AC
18. ABC
19. ABC
20. ABCD
C.检测害虫体内农药代谢酶的活性
D.观察害虫的迁徙路径
11.以下哪个不是抗性治理的综合管理策略?()
A.预防性使用农药
B.优化农药使用结构
C.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D.定期进行抗性监测
12.关于农药抗性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害虫综合治理
B.可以通过增加农药使用频率来解决
C.应当采用多样化防治手段
B.按照季节轮换使用农药
C.根据害虫的生命周期轮换使用农药
D.在同一地块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4.农药抗性治理中,哪些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策略?()
A.释放天敌
B.使用生物农药
C.培育抗虫作物
D.提高农药使用频率
5.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监测农药抗性的发展?()
A.定期调查害虫种群密度
B.分析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
1.农药抗性治理的目的是()
A.减少农药使用量
B.延长农药使用寿命
C.降低害虫抗性水平
D.提高农作物产量
2.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A.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B.农药使用剂量不足
C.害虫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D.农药的质量问题
3.以下哪些措施属于农药抗性治理的轮换使用策略?()
A.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D.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17.以下哪些情况下,害虫抗药性的风险可能增加?()
A.农药施用间隔时间短
B.害虫种群密度低
C.农药使用剂量过高
D.频繁更换农药品种
18.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策略有助于防治抗性害虫?()
A.混合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B.优先使用具有不同作用靶标的农药
C.定期进行抗性监测
D.限制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3.生物防治包括释放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和培育抗虫作物等,具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4.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建立抗性监测体系,合理轮换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加强农民培训,优化农药使用结构,控制农药使用总量。效果可能包括减少抗性发展,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风险。挑战可能包括农民接受程度、技术和经济成本等因素。
D.交替使用农药与生物防治方法
6.农药抗性治理的生物方法主要不包括以下哪项?()
A.释放天敌
B.使用生物农药
C.培育转基因作物
D.增加农药使用次数
7.以下哪种情况不易导致农药抗性的发展?()
A.长时间单一使用某种农药
B.农药使用剂量过低
C.害虫对农药有天然的敏感性
D.农药频繁使用
8.害虫抗药性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
B.降低农药使用量
C.遵循抗性治理策略
D.限制农药品种的使用
13.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农药抗性的发展速度?()
A.农药的代谢速度
B.害虫的生命周期
C.农药的使用频率
D.害虫的抗药性基因频率
14.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一旦发现抗性立即停止使用所有农药
B.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C.在害虫大量出现时使用农药
10.研究新型农药是解决农药抗性问题的唯一途径。()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农药抗性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描述农药抗性治理中轮换使用和混合使用策略的具体做法,并分析这两种策略在抗性治理中的作用。
3.针对农药抗性治理,阐述生物防治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在抗性治理中的应用优势。
19.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实现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效机制?()
A.建立完善的抗性监测体系
B.培训农民合理使用农药
C.加强农药销售管理
D.鼓励研发新型农药
20.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农民的防治效果?()
A.提供农药使用培训
B.推广抗性治理策略
C.监测害虫种群动态
D.优化农药使用结构
(请在此处继续完成剩余的试卷内容,如判断题、简答题等。)
A.害虫的繁殖速度
B.害虫的迁徙能力
C.害虫的基因突变
D.害虫的食性
9.下列哪种做法可以有效减缓农药抗性的发展?()
A.提高农药使用剂量
B.限制农药使用频率
C.优先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D.仅在害虫爆发时使用农药
10.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方法可以帮助监测害虫抗性变化?()
A.定期调查害虫种群密度
B.分析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
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效机制探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药抗性的定义是指()
A.农药对环境的适应性
10.培育______作物是农药抗性治理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农药抗性是害虫对农药产生的一种永久性适应。()
2.长期使用高剂量的农药可以有效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3.监测害虫种群密度是农药抗性治理的重要环节。()
10.害虫抗药性治理的难点在于()
A.害虫种群的适应性
B.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抗性基因的传播
D.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11.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A.定期更换农药品种
B.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C.限制农药使用量
D.监测害虫种群动态
12.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A.合理安排农药使用时间
4.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会加速害虫抗性的发展。()
5.生物防治方法在农药抗性治理中可以完全替代化学防治。()
6.农药抗性治理中,混合使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缓抗性的发展。()
7.抗药性害虫只会对一种农药产生抗性。()
8.农民合理使用农药是农药抗性治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9.提高农药使用频率可以有效治理害虫抗药性。()
C.在同一季节使用同等类型的农药
D.提高农药的使用剂量
4.下列哪项不是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效机制?()
A.监测抗性动态
B.提高农药使用频率
C.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D.培育抗药性弱的害虫品种
5.抗性治理中“混合使用”策略是指()
A.将两种以上农药混合使用
B.在同一地块上使用两种以上农药
C.在同一喷洒器中装入两种以上农药
三、填空题
1.耐受性/抵抗力
2.轮换使用
3.基因突变
4.科学合理
5.生物防治
6.释放天敌
7.综合治理
8.农药代谢酶
9.时间
10.抗虫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农药抗性是害虫对农药的耐受性或抵抗力,主要由害虫基因突变、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长期单一使用等因素导致。它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药效果下降,害虫危害加剧,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甚至影响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
A.单一依赖化学防治
B.遵循抗性治理策略
C.不限制农药使用量
D.忽视害虫种群动态监测
20.在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方式可以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A.长期使用高效农药
B.降低农药使用量
C.合理安排农药使用时间
D.限制农药品种的使用
(请在此处继续完成剩余的试卷内容,如判断题、简答题等。)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农药抗性治理的长期机制需要结合______和物理防治方法。
6.在害虫抗药性治理中,______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7.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关键是采取______措施,以降低抗性的发展。
8.农药抗性的监测可以通过检测害虫体内______的活性来进行。
9.合理安排农药的______和使用剂量是防止抗性产生的有效手段。
D.结合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
8.以下哪些情况下,农药抗性的发展可能加快?()
A.农药使用剂量过高
B.农药施用间隔时间过短
C.害虫种群密度高
D.频繁更换农药品种
9.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做法是合理的?()
A.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
B.在害虫未造成损失前使用农药
C.避免预防性使用农药
D.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D.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13.在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
B.在害虫未造成损失前使用农药
C.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
D.一旦发现抗性立即停止使用所有农药
14.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关键是()
A.发展新类型的农药
B.提高农药使用剂量
C.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D.确保农药的质量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农药抗性是指害虫对农药的______能力。
2.在农药抗性治理中,______策略是指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3.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害虫种群的______和选择压力。
4.为了减缓农药抗性的发展,应该______使用农药。
4.请结合实际,提出一个综合性的农药抗性治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预防、治理和培训等方面,并分析该方案可能带来的效果和挑战。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A
4. B
5. A
6. D
7. C
8. C
9. C
10. C
11. A
12. B
13. D
14. C
15. C
16. A
17. C
C.检测害虫体内农药代谢酶的活性
D.观察害虫的迁徙路径
6.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降低农药抗性的风险?()
A.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
B.避免在害虫大量出现时使用农药
C.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D.定期进行抗性监测
7.农药抗性治理的综合管理策略包括()
A.优化农药使用结构
B.限制农药使用频率
C.采用高剂量农药进行防治
15.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导致农药抗性加快出现?()
A.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
B.害虫种群密度低
C.农药施用间隔时间短
D.农药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16.农药抗性治理中,哪种方法可以减少害虫产生抗性的机会?()
A.定期更换农药品种
B.提高农药使用浓度
C.在害虫大量出现时使用农药
D.限制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17.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农药抗性的长期治理?()
B.农药对害虫的长期控制能力
C.害虫对农药的耐受性或抵抗力
D.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
2.以下哪种因素不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农药抗性的产生?()
A.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B.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C.害虫种群的天然变异性
D.农药的生产质量
3.抗性治理中“轮换使用”策略是指()
A.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B.在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的农药
D.忽视害虫种群动态监测
15.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延长农药使用寿命?()
A.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B.降低农药使用频率
C.采用高剂量农药进行防治
D.结合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
16.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A.优先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B.合理安排农药使用时间
C.限制农药使用量
A.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B.降低农药使用频率
C.采用高剂量农药进行防治
D.结合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
18.关于害虫抗药性,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抗药性害虫对所有农药都会产生抗性
B.抗药性害虫在农药选择压力下自然产生
C.抗药性害虫在农药使用后会立即出现
D.抗药性害虫只会对某一种农药产生抗性
19.下列哪种做法有助于减缓农药抗性的发展?()
18. B
19. D
20. C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
3. ABD
4. ABC
5. ABC
6. ABC
7. ABD
8. BC
9. ABD
10. ABC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ABC
15. ABD
16. ABCD
17. AC
18. ABC
19. ABC
20. ABCD
C.检测害虫体内农药代谢酶的活性
D.观察害虫的迁徙路径
11.以下哪个不是抗性治理的综合管理策略?()
A.预防性使用农药
B.优化农药使用结构
C.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
D.定期进行抗性监测
12.关于农药抗性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需要害虫综合治理
B.可以通过增加农药使用频率来解决
C.应当采用多样化防治手段
B.按照季节轮换使用农药
C.根据害虫的生命周期轮换使用农药
D.在同一地块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4.农药抗性治理中,哪些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策略?()
A.释放天敌
B.使用生物农药
C.培育抗虫作物
D.提高农药使用频率
5.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监测农药抗性的发展?()
A.定期调查害虫种群密度
B.分析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
1.农药抗性治理的目的是()
A.减少农药使用量
B.延长农药使用寿命
C.降低害虫抗性水平
D.提高农作物产量
2.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A.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B.农药使用剂量不足
C.害虫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D.农药的质量问题
3.以下哪些措施属于农药抗性治理的轮换使用策略?()
A.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D.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17.以下哪些情况下,害虫抗药性的风险可能增加?()
A.农药施用间隔时间短
B.害虫种群密度低
C.农药使用剂量过高
D.频繁更换农药品种
18.农药抗性治理中,以下哪些策略有助于防治抗性害虫?()
A.混合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B.优先使用具有不同作用靶标的农药
C.定期进行抗性监测
D.限制农药的销售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