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罗马法-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7 罗马法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

(2)特点: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3)影响:贵族担任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的利益。

2.成文法
(1)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制定.
(2)特点:内容广泛,法律条文明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3)影响:它的颁布,使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
护了平民利益。

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3.公民法
(1)时间: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2)含义: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所以称之为公民法。

(3)作用: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万民法
(1)背景:
①疆域扩大: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意大利,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到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②民族矛盾出现: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出现新的矛盾,被征服者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

③公民法的局限性暴露: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措施:
①帝国皇帝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②法学家积极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

③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消失,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2.《民法大全》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3)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的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4)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网
2.影响后世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
源头。

(3)近代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考向一罗马法的演变历程
【重点解读】罗马法的演变历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

贵族与法官依照习惯法任意欺压平民,激化了阶级矛盾.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演变的原因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逐渐演变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演变的原因是罗马的扩张使疆域不断扩大和统治地区民族众多以及经济发展的结果。

3.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
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4.相关法律的比较
(1)公民法与万民法的比较
(2)《十二铜表法》与《民法大全》
【典例引领】(2017届湖南郴州高三二模)罗马帝国前期,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

他们除了协助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的工作,还担负着答复法律上的疑难,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以及其他法律事项,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蔚然成风.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A.罗马法学家拥有了国家立法权
B.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
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万民法发展
D.罗马法已经发展到鼎盛
【答案】C
考向二罗马法的历史特征
【重点解读】罗马法的历史特征
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从形式上看,罗马法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3.从内容上看,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许多领域.
4.从作用上看,罗马法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

5.从局限上看,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典例引领】(2017届广东揭阳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古代罗
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此项规定主要反映了罗马法旨在A.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B.强调天赋人权
C.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材料描述的是罗马“主人"即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与罗马法是否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无关,A项排除;强调天赋人权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不符合奴隶社会时期的罗马法,B项排除;根据材料“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缓和阶级矛盾,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C项正确;在罗马奴隶社会法律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而不可能是出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初衷,D项排除。

考向三罗马法的影响
【重点解读】罗马法遗产在今天的影响:
1.陪审制度:仍是当今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2.保护人制度:演变为现代的律师制度.
3.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
了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的思想.
4.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近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渊源。

5.法源于自然: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思想渊源。

6.罗马法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很大影响,如法国《民法典》中有关物权和债权的内容,就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的。

7.罗马法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所谓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资产阶级对此继承和发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

【典例引领】(2017届广东汕头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地方自治的制度、习惯、规章、先例和自由的原则,以及广泛的民法法规,绝对权力的观念,皇帝的观念,秩序与臣服的原则,这些都是罗马遗传给欧洲文明的要素。

这表明
A.罗马法为近代民主制奠定了基础B.罗马遗传的原则并非都是优良的
C.罗马法为君主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D.近代欧洲文明都源于罗马的原则
【答案】B
广泛的民法法规”为后世提供了法律的依据,但是“绝对权力的观念,皇帝的观念,秩序与臣服的原则”等君主专制的内容,不利于后世的发展,综合分析可知罗马遗传的原则并非都是优良的,故B项正确;“近代欧洲文明都源于罗马的原则“的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排除。

1.《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二条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调整了个人财产的纠纷
C.保护罗马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D.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

”与古罗马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的是
A.习惯法的推行B.公民法的推行C.万民法的推行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
3.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规定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

此后,又有一系列法律被制定出来,如:公元前445年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的法案;公元前367年肯定平民出任执行官权力的法案;公元前287年确认平民大会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的法律效力的法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B.贵族失去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C.平民在法律上的地位被逐渐提高
D.《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基本法
4.从适用范围来看,罗马法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

下列有关公民法或万民法的表述,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B.公民法主要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万民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C.公民法主要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
D.公民法不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万民法适用此原则
5.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整理编辑罗马法,编成《查士丁尼法典》10卷,《法理汇要》50卷,《法理总纲》4卷,再加上后来的《新律》,统称《民法大全》。

由此可知A.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B.万民法得以进一步完善
C.罗马法的内容得以保存
D.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6.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

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A.博采众长B.影响长远
C.体系完备D.崇尚公平
7.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

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8.始于12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主要是私法研究的勃兴,在“复兴的罗马法”的结构中,它的法律制度不是基于形式
法律的原则,就是基于物质的原则,这主要理解为经济方面和功利主义的考虑.罗马法复兴是因为罗马法
A.符合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D.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他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

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

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

近代严复曾说:“三代以还,汉律最具.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

”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

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材料二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

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
范构成.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1.(2017年北京卷)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2016年北京卷)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

”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考点冲关
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根据材料“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可得知它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故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调整了个人财产的纠纷,故B项错误;罗马法保护自由民而不保护奴隶的财产,故C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材料中学者的论述反映古罗马公民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罗马共和国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的法律即公民法,故选B.习惯法突出罗马法最初的起源及存在的形式,故A项错误;万民法的适用范围突破了罗马公民的限制,故C项错误;陶片放逐法属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

3.【答案】C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是罗马公民,这时的罗马法即公民法。

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公民法和万民法都适用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原则。

A项正确。

故本题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材料反映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整理编辑罗马法,编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典》等卷轶浩繁、内容丰富的《民法大全》,可见查士丁尼
上述做法使得罗马法的内容保存下来,故选C.A、B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表格中从“调整对象”“表现形式”“适用范围”“立法方式"“权利主体”方面介绍了罗马法,说明罗马法体系非常完备,故C项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罗马法吸收其他法律的信息,故A项错误;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错误。

7.【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说明了国家至上,而不是法律至上,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等信息可得出国家至上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法律的作用进行阐释,故C、D两项排除。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据材料可知,12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主要研究私法,主要为经济方面和功利主义考虑,很显然符合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是出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12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主要是私法研究的勃兴,主要考虑经济方面,故D项错误。

9.【答案】(1)汉律:“汉承秦制",由秦律发展而来;重刑法、轻民法;强调皇权至上,重视加强君主统治;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

罗马法: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法律制度;重视民法,重视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以自然法(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为核心理论。

(2)中华法系: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未能走上近代化道路,对近代化立法影响甚微。

中华法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以封建纲常礼教为指导思想;近代时期受到西方法律观念的冲击。

罗马法系: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以及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系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逐步完善;自然法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适应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需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汉律和罗马法.
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渊源、内容、服务对象、理论基础四个方面进行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从两国政治、经济、思想和外来影响回答即可。

直通高考
1.【答案】B
【名师点睛】雅典是希腊文明的摇篮,也曾经是希腊文明的中心。

雅典(或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发扬者。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

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形成了万民法体系,在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罗马法的这些内容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和原则上,而不是具体规范,所以B项错误;罗马法主要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后社会的需要,在罗马帝国时期也没有形成后来的民主制度,更无所谓维护一说,所以C 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与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无关,所以D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罗马法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罗马法形成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包括习惯法和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在内的罗马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在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适应新的社会变化,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这些内容适应了后来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要,成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但罗马法的内容主要是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其具体条文和内容对今天来讲没有实际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认识到,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要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不能用今天的情况和标准进行判断。

3.【答案】D
【名师点睛】孟德斯鸠曾分析罗马灭亡的原因。

在他看来,为了增强对外征服的力量,罗马把自己的公民权给了它的同盟者,后来又逐步把这种权利给了帝国境内所有的人,帝国境内除奴隶以外的几乎所有人都因之成了罗马公民。

这样一
来,原来环绕着罗马的那圈神圣光环不见了,罗马城就再也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