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安市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2015·博白模拟)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 图1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B . 图2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C . 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T1、T2温度下由CO2和H2合成甲醇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则CO2和H2合成甲醇是吸热反应
D . 图4表示将1.000mol/L氨水滴入20.00mL 1.000mol/L盐酸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
2. (2分) (2019高一上·新宁月考)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错误的是()
A . 氮气的电子式:N=N:
B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 HCl的电子式
D .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3.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非金属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 .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4. (2分) (2017高一上·桂林开学考)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 . 过滤
B . 收集氧气
C . 制备并检验H2的可燃性
D . 浓硫酸稀释
5. (2分) (2019高二上·杭州期中) 2018年5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 . H+向a极区移动
C . 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
D . a极上每产生22.4LO2流过电极的电子数一定为4×6.02×1023
6. (2分)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CO2和H2O 合成CH4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 .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 铜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
C . 电池内部H+透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向右移动
D . 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盐酸
7. (2分)由于碳碳双键()中的π键不能自由旋转,因此和
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互为顺反异构体。
则分子式为C3H4Cl2的化合物的烯类异构体有()
A . 5种
B . 6种
C . 7种
D . 8种
8.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期中) 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是()
A . H+、Cl﹣、PO43﹣、Na+
B . H+、Fe2+、SO42﹣、NO
C . K+、H+、NO 、Na+
D . OH﹣、Br﹣、SO42﹣、NH4+
9.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装置①可用于石油的分馏
B . 装置②可用于苯提取溴水中的Br2
C . 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氣,并防止倒吸
D . 装置④验证乙烯的生成
10. (2分) (2015高二上·怀化期末) 一定条件下对反应2AB(g)⇌A2(g)+B2(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 ,同时消耗2n molAB
B . 容器内3种气体共存
C .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 .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11. (2分) (2017高二上·济南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 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C . 已知:①2H2(g)+O2(g)=2H2O(g)△H1 ,②2H2(g)+O2 (g)=2H2O(1)△H2 ,则△H1<△H2
D . 已知:①C(s,石墨)+O2 (g)=CO2(g)△H=﹣393.5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 (g)△H=﹣395.0 kJ•mol﹣1则C(s,石墨)=C(s,金刚石)△H=+1.5 kJ•mol﹣1
12. (2分) (2019高二下·上海期中) 臭鼬剂的主要成分是丁硫醇(C4H9SH),人口臭是由于甲硫醇(CH3SH),下列关于硫醇的说法不正确是()
A . 硫醇的官能团为硫基
B . 乙硫醇和甲硫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C . 丁硫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SO2、H2O
D . 甲硫醇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弱于甲醇
13. (2分) (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期中) 已知M2O7x- + 3 S2- + 14H+= 2M 3++ 3S↓+ 7H2O,则M2O7x-中的M的化合价为()
A . +2
B . +3
C . +4
D . +6
14. (2分)下列各项比较错误的是()
A . 微粒半径:r(Na+)>r(Mg2+)>r(Al3+)
B . 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
C . 稳定性:HF>H2O>H2S
D . 碱性强弱:Ge(OH)4>Sn(OH)4>Pb(OH)4
1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 酸、碱稀溶液的中和热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H2O(1) ΔH= - 57.3kJ·mol-1
C . 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 催化剂的使用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不产生影响
16. (2分)(2015·潮州模拟)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O﹣16 Na﹣23)()
A . 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 . 100 mL 1 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0.1NA个H+
C . 将4 g NaOH溶于100 g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
D . 20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17. (2分) (2016高二下·上饶月考) 等质量的下列各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 CH4
B . C2H6
C . C3H6
D . C6H6
18. (2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9. (2分)已知:
(1) H2(g)+1/2O2(g)=H2O(g) ΔH1=a kJ/mol;
(2) 2H2(g)+O2(g)=2H2O(g) ΔH2=b kJ/mol;
(3) H2(g)+1/2O2(g)=H2O(l) ΔH3=c kJ/mol;
(4) 2H2(g)+O2(g)=2H2O(l) ΔH4=d kJ/mol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 a<c<0
B . b>d>0
C . 2a=b<0
D . 2c=d>0
20. (2分) (2016高三上·万全期中) 加热条件下,将24.0gCuO和Fe2O3的混合物与足量的CO完全反应,并将反应后的气体全部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40.0g.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原混合物中CuO和Fe2O3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
B . 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11.2g
C . 原混合物中Fe元素的质量为5.6g
D . 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二、填空题 (共4题;共38分)
21. (10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
(3)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4)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当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
(5)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醋酸(CH3COOH)代替HCl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7)三次平行操作所测得的数据如下:
温度
序号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
△t/℃HCl NaOH平均值
1252527.3
2252527.4
3252528.6
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 ,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为________.
22. (9分) (2016高一下·赣州期中) 根据题意解答
(1)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
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________ 热
反应.反应过程________ (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
(2)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4所示(a、b为多孔碳棒).________处电极入口通甲烷(填A或B),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4)如图5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写出该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原电池的正极为________;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3. (9分) (2016高二上·浦东期中) 含有A+ , B3+ , C3+ 三种金属阳离子的水溶液发生了如下一系列变化后逐一沉淀出来,其中B3+转入白色沉淀:
请通过分析回答(用化学符号填写):
(1) A+是________,B3+是________,C3+是________;
(2) X是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
(3)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
①生成Y沉淀:________;②B3+与过量氨水反应:________;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单质铝和Y分解后的固体产物反应:________.
24. (10分)(2020·哈尔滨模拟) 二氧化硫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研究CO催化还原SO2的适宜条件,在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中具有重要价值。
(1)Ⅰ.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反应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CO2(g)+C(s)=2CO(g) ΔH2=+172.5 kJ·mol-1
S(s)+O2(g) SO2(g) ΔH3=-296.0 kJ·mol-1
写出CO 还原S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关于CO还原SO2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体系压强不变,则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 . 平衡状态时,2v正(CO)=v逆(SO2)
C .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O2的浓度,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 . 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向达到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充入N2,SO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3)Ⅱ.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包含NO2和NO,有人提出用活性炭对NOx进行吸附,发生反应如
下:
反应a:C(s)+2NO(g) N2(g)+CO2(g) ΔH=-34.0kJ/mol
反应b:2C(s)+2NO2(g) N2(g)+2CO2(g) ΔH=-64.2kJ/mol
对于反应a,在T1℃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010********浓度(mol·L-1)
NO 1.000.580.400.400.480.48
N200.210.300.300.360.36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当升高反应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4)①某实验室模拟反应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和一定量的NO2气体,维持温度为T2℃,如图为不同压强下反应b经过相同时间NO2的转化率随着压强变化的示意图。
请从动力学角度分析,1050kPa前,反应b中NO2转化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的原因________;在1100kPa时,N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在T2℃、1.1×106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计算表达式表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38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2-1、
22-2、
22-3、
22-4、23-1、23-2、
23-3、23-4、24-1、24-2、
24-3、24-4、。